

可可托海
——新疆之旅笔记之二
作者/华夏儿女

可可托海从歌声里走来,从茫茫大漠里走来,在晴朗的天空下,一辆辆轿车奔驰在原野上,一条沥青公路从黄沙大漠中穿过。我们的轿车在公路上行驶着,我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沙漠,一种宽广辽阔拥抱着我们,黄沙地上黄色的沙丘铺展,沙地和沙丘上生长着低矮的绿植,我不知道这种耐旱的绿植叫什么名字,我就叫它球形草、球形树,它们与沙土陪伴、与风沙抗争,护卫着茫茫大漠,它们是防风固沙的卫士。
驱车三个多小时,驶入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轿车在山谷里、盘山道上奔驰,一处处弯路、险弯,弯弯转转,途中经过可可苏海,可可苏海一派翠绿、一片蔚蓝,绿松、云杉矗立湖畔,芦苇围绕湖岸,芦苇丛中一条白色的栈道向湖里伸展,碧透的湖水拥抱着蓝天。湖岸有两座暗红色的板房,一座白色卫星形状的高塔,高塔下面一座摩天轮,还有三座青瓦浅粉色墙壁的房舍,一座白色的毡房矗立一旁,木栈桥、篱笆墙环绕相连,远处的山峦和天边的云朵笼罩着可可苏海,这是又一处田园牧歌。
走过可可苏海,又行驶了四十七公里,才到了可可托海。花海簇拥着紫灰色的山峦,一座白色三角形的画框标志立在山脚下,山岗上突出一块巨石,巨石上有几个坑洞和许多蜂窝眼,仿佛一个巨人的头像。山体呈白紫灰色,山体上布满坑洞,三角形的立体标志上写着红字“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走过山岗下的粉红色花海,又见一片黄色的花海,两个“人”字造型的大门迎接我们和游人,乘上区内巴士,走不上五分钟,就在白桦林停下,我们在白桦林的木栈道上漫步,溪水漫流过乱石滩,溪水潺潺,白桦树耸立的、斜着的、横倒的,让游人尽情地享受美景。

走过一座彩色铁桥,再走过一座白色铁桥,在桥头乘上等候的巴士,沿途都是白桦树、松树、云杉,溪水穿林越滩,有时幽静、有时喧哗,溪水边有“碧玺湾”、“爱情港湾”等石碑刻字,走过一处密林,几座白色毡房在密林边上,一个木杆子高挑着五块木牌,木牌上写着“牧羊人驿站”,走过一座黄色铁桥,巴士停在了停车场。我们随着游人来到溪水边,溪水边立着一个长条石,石上刻着“可可托海”红色字体,溪水的对岸是青、紫、灰相间的山峦,山峦下黄绿色的牧场,棕色、黑色、杂色的牛在悠闲的吃草,溪水漫流在鹅卵石上,让人欣喜欢快,我们和游人都纷纷举着手机拍照,只有拍照似乎才能将美景留在心里。有的老人和孩子在溪水里嬉戏,有的寻找奇形怪状的石头,我忙着拍景,仿佛要将可可托海的景致全部收入我的相册。

沿着溪水慢慢上行,穿过两个巨石夹着的小道和阶梯,如过一线天,浓阴蔽日,人们收起阳伞、缩着脖子走上来走下去,来到另一处溪水边,岸边一个巨大圆石和一个矮石并立着,巨石如一只大鹅蛋,矮石如一只鸭子头,鸭嘴伸到了巨石下寻觅小鱼小虾。对岸一座圆柱形的山峰呈暗灰色耸立着,又酷似一座大钟立在面前,透着灵气,被当地人誉为神钟山,为阿尔泰山景之最,传说“旅游到钟山,终生保平安”,斜对着的不远处,一座石鼓山与神钟山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沿岸群峰对峙,各种山形丰富了人的想象,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形象逼真,真是“一山一景一世界,一步一趣乐无穷”,据说额尔齐斯河就是从这个峡谷发源的。峰回水转,溪水淙淙的流淌,随着游人顺着溪流往回走,走到一座山峰下,山峰的斜坡上有一座小木屋和一座白毡房,毡房旁边的丛林里散放着三头牛,尽显牧人简单、俭朴的生活情趣,潺缓的小溪水,向西奔流,两岸群峰连绵,行走在山径中,随处可见奇峰异景,山映水,水映山,山水相恋,就像恋人的热恋,沉浸在爱的幽谷,爱的港湾。走回到一处树丛边,一组黑色铸铁的雕像呈现眼前,将那首歌曲中的牧羊人和羊,以及他的思恋,栩栩如生的融入其间,伴着“我在可可托海等你”的旋律,真正体验牧羊人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他伤感、为他叹息。夕阳在山谷间、在山岗上闪耀,牧人驱赶着牛羊,游人也不情愿的踏上了回归的巴士,巴士在盘山道上走着,随处可见峡谷、河流、溪水、瀑布,仿佛走在童话王国,前面一位牧羊人骑着牧马,挥着鞭子赶着羊群,挡住了巴士的去路,巴士只好跟在牧羊人和羊群后面慢行,我们在车上悠晃着,好不容易到了一处宽敞的路段,牧羊人将羊群赶到路边,巴士才开了过去。
可可托海不是海,是峡谷中的一条溪流,它是沿着额尔齐斯河逆流而上的一处幽谷,是一处仙境,这里有美好的传说和美丽的爱情故事,有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牧场,有花海,有美丽的姑娘等着你。可可托海没有海,有人们心中的向往,当驼铃声声响起,你就来吧,有牧羊少年在等你,也有俊俏的养蜂女在等你,我们不见不散。2024年8月15日

刘国华,笔名:华夏儿女、阿华,现居广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出版小说、散文、诗歌等文集4部,作品入选多个选本和获奖,并在《诗潮》、《参花》、《安徽诗歌》等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