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众多城市中,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魅力。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童时的一首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曾在1970年2月登在《红小兵》杂志上。至今仍依稀在耳畔回响:“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短短28个字的一首儿童歌曲,却传唱了近半个世纪。
鲜为人知的是,歌词作者金果临当年只是一个13岁的小学生,曲作者金月苓也不过是一位19岁的青年女工,而在创作之前,两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北京天安门。这首简单而深情的儿歌,如同种子般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孕育出对北京无尽的向往。
然而,当时的我,既未能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成行,又在忙碌中错过了许多时光。直到癸巳年四月的春季,我终于抽出时间,带着儿子,踏上了前往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旅程,向着中国政治、文化和国内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献上我们的敬意。第一天行程,傍晚到达北京,与地接导游见面,他安排我们吃完晚饭,落住宾馆后自由活动。
北京,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天安门,这座北京的象征,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它的故事始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那时它被称为承天门,是穿过端门,直抵皇宫正门的午门的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天安门,这个名字是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称的,寓意着受命于天,安邦治民。
第二天的清晨,我们从旅馆
3:30起床,乘坐旅游大巴从三环外出发,前往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这是我们的首站行程。然而,当我们
5点50分抵达时,广场已经封闭。我们只能在天安门右侧,目睹了那庄严的升旗仪式。那一刻,天安门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高大,让我不禁想起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的照片。原打算去天安门广场边上,毛主席纪念堂去瞻仰,遗憾的是,毛主席纪念堂因英国首相卡梅仑访华及国际马拉松赛而关闭。
我们的第二站是故宫,这座紫禁城,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未被开放,它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居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故宫给我的感觉是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它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故宫的四个城角都设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还有直径52米的护城河,犹如一条巨龙守护着这片皇家圣地。
故宫的大门也有讲究。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也是文武百官听旨的地方。皇帝上朝走正午门,文武百官走东侧门,王公贵族走西侧门,正午门在大婚时皇后可走一次,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可以从正午门走一次。
春日踏足故宫,宛若翻开一幅历史的长卷,让人尽情沉浸于中华文明的深邃底蕴与壮阔气象之中。故宫,这个名字承载着近600余年的记忆,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既是中华古建筑艺术的瑰宝,又是传统文化精华的汇聚之地。
踏入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之间,金碧辉煌的建筑立刻抓住人们的目光。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每一处建筑风格、每一笔装饰艺术,都映射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比如乾清宫外壁上栩栩如生的金龙雕刻,广场上环绕千余头的龙头,以及那一件件生动的石雕艺术品,无不在述说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
游故宫,您可以自由选择多样化的游览路线,根据个人的时间与兴趣来规划。比如,一条精选的八小时路线将带您探访文华殿、穿越中轴线、漫步慈宁宫、穿行东六宫和御花园,最后抵达钟表馆与珍宝馆。而如果您时间有限,三条至四小时的路线同样精彩,可选择游览中轴线、延禧宫、景仁宫,以及珍宝馆等。御花园中那些奇花异草、亭台楼阁,亦是值得您驻足流连的风景。
行程第三天,天桥、烟袋斜街、什刹海;天桥,这个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地名,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坐落在西城区的东南部,与东城区的天坛街道相邻,南接永定门护城河,西靠虎坊路大街和太平街,与陶然亭街道接壤,北临珠市口西大街,与大栅栏街道毗邻。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曾是北京街头艺术的中心,如今,这里依然是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所在,拥有天桥剧场、德云社等众多的艺术场所,让人流连忘返。
在历史的洗礼中,天桥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北京市的文化名片。早在明清时期,天桥就是各种民间艺术的聚集地。这里的街头艺人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说书、唱曲、杂技、魔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演艺术逐渐在天桥地区扎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到了近代,天桥更是成为了北京市民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即使在现代社会,天桥地区的艺术氛围依然浓厚,各类演出和艺术活动层出不穷,成为了游客领略北京文化魅力的必到之处。
导游向我们还介绍了天桥的典故,所谓天桥,就是天子(皇帝)走过的桥,这里曾是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路。而今,这些表演则在茶座与剧场内进行。而提到北京,就不能不提什刹海,有种说法:“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什刹海,这座位于北京中心区域的著名水域,以其 33.6 万平方米的碧波荡漾,为这座严肃的城市增添了一抹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在这里,四季更替在水面上映出了不同的色彩与韵味:春天的柳枝轻拂着堤岸,夏天的荷花点缀出一片片翠绿,秋天的枫叶将水面染成了一片火红,而冬天的银装素裹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什刹海位于北京中轴线的西北部,其主体水域由前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既相互连接,又以桥梁为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布局。前海与后海之间,银锭桥犹如一条细长的纽带,将两者巧妙地隔开;而后海与西海之间,德胜桥则成为分隔两地的风景线。除此之外,什刹海周围的众多园林建筑中的湖泊也被纳入这片广阔的水域之中,其中有件事不得不提,北京一部分河流湖泊都称海,原因蒙古人执政时,就没看过海,看大的湖泊就认为海,所以把它称为海。
历史的印记赋予了什刹海独特的魅力。它与北海、中南海同属一个水系,曾是辽阔的湖泊,船舶穿梭其间,一片繁华。然而,受气候变化、地形影响、水系调整以及水利设施的修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什刹海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模样。尽管如此,它依然保留着那份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市民前来游览。
这里环境优美,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无数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他们或在此修府第,或建庙宇,其中最著名的恭王府与宋庆龄故居;也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得四合院的缩影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其中什刹海与烟袋斜街,是北京城内最具老北京风情的两个名胜。
烟袋斜街,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老北京的风味,是一处蕴含着深厚历史韵味的宝地。漫步在这条斜街上,你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热闹非凡的明清时代。街道两旁的青石板路,古老的建筑,以及独具老北京特色的小吃和手工艺品,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当夕阳西下,阳光温柔地洒在这条街道上,正是您悠闲漫步的好时光。您可以选择坐在一家充满老北京风情的酒吧,品尝一杯威士忌酸酒,让那种独特的甘甜和微酸在口中绽放,感受老北京的悠闲与惬意。
烟袋斜街的名字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在清末年间,这里开设了众多的烟袋铺子,街道的形状宛如一个烟袋锅,因而得名。这条全长200多米的小街,不仅是一个购物和品尝美食的好去处,更是一扇连接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文化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历史与文化的碰撞。导游讲:“在北京富人住四会院,平民住高楼”。我们现场体验了,北京风格的四合院,了解了北京富人和平民居住差异。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参观了蜡像馆,听了一场玉器识别讲座,游览了北京市国营企业,毛主席女儿李敏的润德生活馆。然后我们驱车去了居庸关长城,春日里的居庸关长城,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胜景,更是历史沉淀的见证。这座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建筑,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屹立不倒,诉说着一段段沧桑岁月。
居庸关长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得名于秦代,因“居庸”二字意为“坚固的关口”,象征着其军事要塞的地位。长城在这里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其城墙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砌成,坚固无比。
在明朝,居庸关长城得到了大规模的修缮和加固。明成祖朱棣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的侵扰,下旨修建了居庸关长城,并设立了守备军。这里的城墙加宽加厚,垛口、瞭望台、射孔等防御设施一应俱全,体现了古代军事工程的巅峰之作。
走在长城上,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些被战火硝烟熏黑的城砖,见证了无数次的征战与守护。每一块石头,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长城上的烽火台,曾经是传递军情的要地,每当敌人来袭,烽火台上的狼烟便是指挥千军万马的重要信号。
居庸关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古代,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外商旅络绎不绝,文化交流频繁。长城内外,多元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边塞文化。
站在长城之上,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战马奔腾,勇士浴血,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诗篇。在居庸关长城,我与儿子瞻仰毛主席诗词中摘录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诗句题刻碑。“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作《清平乐·六盘山》词中的名句,是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体现了不畏艰险、励志图强、开拓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长城情有独钟。他不仅在文章、讲话中多次提到长城,还把长城写进他的词作,特别是那首《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春风再次拂过,居庸关长城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它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更能触摸到历史的深度,让心灵在这份庄严与静谧中得到洗礼。
行程第四天,我们参观了颐和园,它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郊,是乾隆、慈禧的夏宫。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
在北京的春天里,赴颐和园的游玩便是一段诗意盎然的旅程。颐和园,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在春日里化身为一幅绚烂的花卉画卷。樱花、柳枝、牡丹、海棠……各类花卉争奇斗艳,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幅如梦如幻的景致。漫步在昆明湖畔,感受春风拂面,我们乘坐画舫,穿梭于湖光山色之间,恍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繁盛的王朝。
颐和园不但自然景色绝美,更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庆典,如春节的灯会和清明踏青等,让人在欣赏美景之余,也能深切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而且,颐和园周边还有着丰富的美食,如北京的炸酱面、豆汁儿、春饼等,都是春季不可错过的美味佳肴。
真正游览颐和园最佳时间,跟团游受行程与时间约束,却饱不了视觉盛宴。如果颐和园在清晨或黄昏时刻,此时游客较少,可以更加宁静地欣赏园中的美景。别忘了带上相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四大部洲、佛香阁、苏州街、画中游和十七孔桥等,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春天在北京颐和园游玩,既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心灵洗礼和文化历史的深度体验。
第五天行程,探索了水立方、鸟巢、王府井大街与中国军事博物馆。这个中国国家游泳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它的设计巧妙独特,宛如一块块蓝宝石般的幕墙在阳光下闪耀,令人赞叹不已。踏入这座体育圣殿,我感受到了它的庄严与活力,宽阔的泳池映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无数中国泳者的辉煌瞬间。
游完水立方,我参观了鸟巢,这座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壮丽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然,犹如一片巨大的鸟巢栖息于北京的土地上,凝聚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走在鸟巢的每一个角落,我仿佛能听到曾经在这里激荡的欢呼声,感受到体育精神和团结的力量,拍鸟巢旅游纪念照一定要远拍,近拍都是钢架,没什么效果。
然后,我沉浸在王府井大街的热烈氛围中。作为北京市最负盛名的商业街之一,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时尚和娱乐。我品尝了地道的北京小吃,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在这里,我也挑选了一些独具匠心的纪念品,希望能够与亲朋好友分享此次旅行的美好。
然而,我的旅程并不止步于此。我还参观了令人激动的中国军事博物馆,这里不仅蕴藏着历史的深度,也展现了现代科技的力度。每一步都让我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博物馆内陈列的每一件武器装备等,如今都成了稀有的文物,都是民族自豪和坚韧意志的见证。
这次北京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多面魅力。印象最深的军事博物馆,则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荣光。这些独特的记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此次旅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北京之旅让我圆了童年的梦想,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北京,这座城市,也期待着八方宾朋的到来。
作者简介:王红军、曾用名王子,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人,业余喜读各领域书籍。爱好登山、器械运动、旅行、摄影、美食。热爱文学,敬仰文学,擅用文字与图片抒发情感,追求文学里蕴藏的哲理与美好。因为文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圣的艺术,能穿越时空,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文学的世界里,聆听先贤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沉淀,共享文学的盛宴。中国摄影网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特约采编,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会员,连云港市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州区民协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武术协会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