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正值重阳节刚过,铜川市王益区河滨路面粉厂——世界上最大砖混窑洞守护人、世界最大锤擛弥勒金身造像守护人,天下第一汝窑执壶守护人、全球仅存珐琅彩皇家等身造像守护人赵文剑先生,迎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传承大奖的特殊日子。
金秋送爽,别样洞天。颁发这个殊荣的颁奖方也非同一般。他是中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研究院院长、美国迈阿密孔子学院顾问兼客座教授、美国国际医药大学荣誉博士、全国自强模范、北京市青年榜样、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编导、2022年北京冬奥会专家组成员、2022年全国第八届残特运会(西安)媒体宣传总顾问。
他同时还是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非遗文化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景区协会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时代论坛》文化顾问、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联席会长、中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中国文体健康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网健康中国智库专员、国家卫健委《健康指南》杂志社宣教形象大使、国家健康养老智能系统与装备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华夏清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英华先生。
与朱英华先生一同前来的女士有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委员会陕西志愿者服务队秘书长、爱心济困协会秘书长、西安市收藏协会秘书长、陕西古圣宏颐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陕西教育春晚栏目执行秘书长封悦女士和她的助理王小天美女。
同行中,男士有中国毛体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副秘书长、2013年12月28日被世界文艺家联合会、感动世界年度人物评委会评选为“2013感动世界年度人物”、世界文艺家联合会理事刘西民书法大师,第五代马氏泥雕雕像技艺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马民安大师。
莅临颁奖典礼现场的媒体人,有《人民日报集团·人民周刊》陕西站铜川部陈三淼女士、中央宣传部《农家书屋》童观先生、社会新闻部《民主与法制》陕西站杨勇先生、《西北大开发》社编辑吴蔷男士、网络达人摄影师二马盘槽先生和铜川电视台的记者朋友,以及著名法官张宏昌先生、知名律师、陕西省作家李陕西先生、陕西省优秀企业家兼陕西省作家李晓信先生等。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赵文剑先生是一位普通的残疾人,十年寒来暑往,十年风云变换,他不忘初心,身残志坚,与众多朋友共同守护了四个国宝级藏品与数十件顶级艺术瑰宝,为铜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秉承着这份执着与坚持,终于感动了天地。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所发现,破例特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绿色通道,并授予他本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传承大奖。
生命就是一次次地忍耐又一次次地绽放,跨过人生的一道道坎,跃过人生的一道道弯。熬过无数个漫长的黑夜,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褪变成强者,禅化为赢家。文剑是民间的耕者,默默无闻地卖掉自己的企业,卖掉自己大都市的房子,豪华版的车子,只为那一批即将流失到海外的珍藏品。他让我想起飞翔在西藏天空上的神鸟,藏民心中的圣灵——老鹰。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可谓高寿。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又十分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锋利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抓猎物。 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不再像昔日那般灵活。它的翅膀开始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它飞翔十分吃力,昨日雄风不再。
它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等死,另一种是须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修炼"。 它必须费尽全力奋飞到一个绝高山顶,筑巢于悬崖之上,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从此开始过苦行僧般的生活。老鹰首先用它的喙用力击打岩石,这个过程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也是个反复流血的过程,但它有着强烈的再展雄姿的意志,所以再痛再苦,它依然坚持到底,直至它的喙完全脱落。
老鹰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新喙长出后,代表着老鹰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它要用长出的喙把脚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脚指甲长出后,老鹰再用它们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以上自我“虐待"、自我“煎熬"的过程,老鹰须持续五个月。五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一生一次“脱胎换骨”的工程便告结束。老鹰又开始飞翔,无限广阔的大地,再次成为它的天堂。它"重生”后,寿命可再添30年!
文剑先生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飞行者?他立于西北陕西古同官王益之地,勤耕不缀,心中却装着80万老秦人的心声,胸腔里流淌着赳赳老秦、不死不休的血液,弘扬着老秦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他常仰望星空,他何时起飞?飞越八百里秦川?飞越千重山?飞越万里海?飞越九州?飞向五大洋?
他像鹰一样用十年的“虐待”,财富的抛撒,自我“煎熬”,各种余音绕梁,最终从拔“喙”开始,反复流血,修炼过炼狱,再涅槃重生。就像这所五十年代的窑洞,当年的粮仓,曾是煤城人民的战备粮库,曾给予我们那一代人最亲民的裹腹食物,也曾是知青上山下乡最有温度的馒头基地。如今它又升华到精神层面——每一件藏品都有它落款的声音,每一件产品都有它封印的故事,他把历史从50年代追溯到宋、元、明、清,甚至更早的年代。
今天,老窑洞通过文剑先生之手,已被认证为世界最大跨度砖混窑洞,进入吉尼斯纪录。天意之厚爱,窑洞之藏品又通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主席及秘书长朱英华先生的发现,特批绿色通道,带它们走向更远的地方,进行民间艺术交流,打开它们尘封的记忆,解密它们身上所有的密码,展示它们不为人知的章回小说,成全它们的历史使命,回归造物主的初心——让爱回流,让真诚直到永远。
楚丰华
2024.10.12
21:15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9909195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