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据新华社、央视台10月11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当天10时39分,我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又是技术过于先进,新闻文字特简!
笔者志清查询发现,国庆75周年长假前,新华社与央视总台亦有过一则短讯:据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7日18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而且,再之前国家《航天》杂志曾在一篇学术论文中,介绍:我国已独立研制成功的“实践十九号卫星具有微重力水平高、时效性好、下行能力强等特点,可支持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方面研究,是高效的高微重力水平空间试验平台。即将投入飞行试验”。
显然,实践十九号卫星于9月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通过飞行试验突破了可重复使用、无损回收、高微重力保障等关键技术,验证了新一代高性能可重复使用返回式空间试验平台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各项预期试验效果。
而10月11日,新华社与央视台的报导,证明我国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今天10月12日凌晨,国家航天局又有更新的消息传出,大致可归纳为:
(一)实践十九号卫星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新技术试验卫星,在可重复使用、高微重力保障、高承载比及再入环境试验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将显著提升我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新技术验证与预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二)实践十九号卫星所开展空间育种试验,搭载海南省、安徽省、农业农村部选送的相关植物种子,发挥空间育种“诱变效率高、育种周期短、有益变异多”等优势,提升我国空间育种科技水平,加速种质资源创新步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
(三)我国科研人员将充分利用可重复使用的实践十九号卫星,开展空间试验,为国产元器件、原材料等提供在轨飞行试验验证机会,推动空间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四)此外,实践十九号卫星还搭载了泰国、巴基斯坦等5个国家申请搭载的载荷,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由此,笔者志清认同,此次“实践十九号卫星”完成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不仅成功突破了可重复使用、无损回收、高微重力保障等关键技术,验证了新一代高性能可重复使用返回式空间试验平台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各项预期试验效果。而且在航天育种、新技术验证与空间科学实验方面,着力推动了空间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同时,其搭载多个国际合作载荷,成为促进航天国际合作的良好平台。对推动探索太空、利用太空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特赋《天净沙》为评为纪。
一星使用多回。
首尝如控收归。
载荷飘浮测微。
太空广试。
宇航科技呈威。
一一2024年10月12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