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抒怀
——如何过好人生“第二春”


赵玉霞
重阳节抒怀(通韵)
岁近耄耋原未迟,着花高树绽新枝。
恬然化境随心悟,妙语天成任笔驰。
欣放清怀泼水墨,漫抒雅兴诵歌诗。
夕阳尚好人难老,正是金秋博采时。
时值重阳,天朗气清,五谷丰登。丹桂香,菊花黄。正是秋日好时节,也象征着人生好时节。将这篇前几年写成的文章奉献给退休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品味人生,共同沐浴金夕阳的光辉,将人生过得充实、快乐和精彩。
如何过好人生“第二春”
“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变白头。”“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韶华易逝,盛年不再,转眼间,就到了退休年龄了。也许,心里还恋着自己的工作,也许,身上还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可是,到点了,必须告别自己熟悉的办公室、办公桌,收拾东西回家。——因为,退休了。
如何认识、对待、安排这退休以后的人生,使自己生活得健康、愉快并有些价值甚至精彩,值得探讨。
人说:退休之后是人生第二春。《老干部之家》刊物上也曾提出这个观点。对吗?值得我们思考和认真对待。
一 、
如何认识“人生第二春“?(一)过去的已是过去: 前半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不管进行了多少的努力与奋斗,不管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立下了多么大的功劳,全部成为过去,而将来长长的人生之路,还要靠自己走。
(二)退休后是“人生第二春”的开始:“心不老,人难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退休,是人生“第二青春”的开始。年轻时的梦想没有得以实现,本身的潜能和特长没有得以发挥,趁刚刚退休,发虽渐白而脑尚灵敏,眼虽已花而体尚强健,以积极的心态,蓬勃的生气,开启自己新的圆梦之旅,迎接“人生第二春”的到来,去创造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去描绘新的人生画图!
二 、
如何面对“人生第二春”:(一)克服不良心态,纠正不良认识: 不良心态种种: 失落与空虚 敏感与恐惧烦躁与焦虑惆怅与抑郁孤独与寂寞以上种种,都是退休人员“暮气”的表现。而这种“暮气”的反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而在一切对人体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和死亡的是什么呢?——就是不好的情绪和心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进行心理调适,以使自己保持身心健康,并使离退休生活过得健康、轻松、快乐,积极向上,充满情趣呢?改变心境,面对现实——心境改变,一切都变一位佛学大师说:“苦乐皆由心造。”“乐观、悲观,一念之间。”改变心境由改变想法开始。人说退休是落幕,我说退休像过年一样,只是翻开我们快乐人生新的一页;人说退休是“到头”了,我说是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人生第二春”的时代。进入新时代,就要“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地去“开创未来”。心境改变,一切都变!
(二)如何过好“人生第二春”?过好的标准——充实、快乐、有价值;过好的方法——转变身份,放下身段,回归自然。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那就正确认识自己,忘掉办公室那把椅子、那个位子,高高兴兴回归自然,回归平民队伍,做个普通老百姓,努力朝着以下几方面努力,自己的心理肯定是健康的,人生的第二春也会活得更加精彩。
1、 甘当配角,融入家庭要放下架子,和颜悦色说话,与家人商商量量办事;多承担点家务。 陪陪爹娘,尽尽孝心。为自己的孩子做榜样,让他们得到孝的熏陶。为孩子帮帮忙,为孙辈尽尽心。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家庭是自己的巢穴,是自己最后的栖息地。扮演好人生的每一个角色,善待家中的每一个人,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自己也才能生活得轻松、惬意;使优良的家风代代传承,才无愧于先人,无愧于后代。
2、拒绝孤独,融入社会放下身段,勇敢地走出去!融合在社会中,自己才更有活力,活得才更有兴头。
3、 健脑富脑,与书结缘 “书本是凝固了的社会,书本是浓缩了的历史,书本是探望世界的窗口,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享受读书;读书使我们与这个社会同步;读书给我们文雅和能力。人生最佳境界,应是与书香相伴。
4、 歌舞书画,愉悦身心爱唱歌的人不忧愁。唱歌能改变情绪,唱歌能驱散忧愁。当您参加了合唱团,经过认真排练,演出时;当您坐在车上,穿行在山中,跟着音乐放声高歌时;当您与歌友聚在一起,将手风琴拉起,继而放开歌喉时;唱歌能增进身心健康。琴、棋、书、画为中国“四大国粹”。古来书画家皆长寿。退休了,仍然可以活得精彩,仍然可以有所成就。拒绝衰败,远离陈腐,不仅表现在躯体和容颜上,更表现在仪态、心理、思维上。哲人说:“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时光,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5、 劳力劳心,乐山乐水 托尔斯泰有言——“工作着是美丽的。”有人说:“我看退休只是换个办公室而已。退休,不是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奉献社会的句号,而是干大事的起点。”人们说:“劳动的人比享福的人更健康。” 教授嘱咐他的学生:“不要闲下来,要一直有事做。”但是,这个有事做,得是自己喜欢的事。还要“有意义”、“值得”去做。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退休后有时间了,也有退休金,何不去亲近大自然?谈到退休后的恬淡安然,有一位古人是我们的榜样,他就是淄川杨寨月庄高家的10世族高珩。高珩是当时的高官,是一位大诗人、大学者,又是一位贤者,一位达人。他不恋高位,不贪钱财,唯爱山水林泉;清雅自然、恬淡素朴,生活得无拘无束。一切都看透了,视名利如粪土,与人、与自然万物融合无间,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所以,他是一个活得明白的人,他活得很成功!很令人羡慕!著名佛学大师赵朴初92岁作《宽心谣》。有了他们这种人生智慧,我们还会有什么样的心理不适呢?
6、 奉献社会,做点慈善 台湾佛光山住持,“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慈善家星云大师说:“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于能为生命留下历史,为社会留下慈悲,为自己留下信仰,为人间留下贡献。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寿命的长久,乃在于对人间能有所贡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的地方还很多:助残、助老、助学……写春联、送戏下乡、歌颂褒扬正能量、宣传传统文化等。我们经常说:行善积德,健康长寿。做点善事,不但是对受助者心灵的抚慰,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抚慰。“善良是健康的营养素”。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善良是美好心境的“兴奋剂”。
7、拒绝诱惑,平安无恙去掉贪心,就有了定力,也就免得被各种诱惑所忽悠。“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外云卷云舒。”有了这一份淡定的心情,心静了,祸事也就远了。
8、 精神遗产,留给后代给后代留点精神遗产。如文章、诗词、绘画、书法、收藏、各种收集等。
古人讲,人生有“三不朽”:一曰立德、二曰立功、三曰立言。“在古人的眼里,立言也是不朽盛事。
书画与收藏、收集亦是如此,很多时候,父辈的高雅爱好,也就成了子孙的爱好。
其实说到底,精神遗产的遗留,也不止于文章、诗词与书画、收藏。做不了这些,还可以将好的品德和习惯、理念留给后代。如您的做人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的为人理念——“吃亏胜过赚便宜”;您对学习的认识——“活到老,学到老”;您对为人的认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您对行善的认识——“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您对恩德的认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对孝的认识——“百善孝为先”,不孝的人不值得与之相交往。有了为后代留精神遗产的意识,又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在这种积极心态的支配下,我们心中存的是责任感,生发的是正能量,便会焕发出无限的力量。
结语:总而言之,当我们正视现实,调整好了心态,摆正了位置,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学到更多知识,增加更多才能,得到更多生活的乐趣,甚至会为社会做出不小的新贡献,将自己的“人生第二春”活得充实、快乐、有价值。
愿我们紧紧握住自己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掌握住使自己快乐的主动权。记住,您本来就是个强者,在退休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您徜徉漫步也好,激昂奋进也好,一定会看到许多风景,收获许多美好,从而深深体会:金色的夕阳也是多彩的!“人生第二春”也是亮丽的!
甲辰年九月九日


策划撰稿:赵玉霞
摄影编辑:赵新民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