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重阳节感怀
——格律诗、词、联、赋合集
本期上刊作者:
刘耀南 李振汉 邓朝军 于金奎
庞子恩 杨正温 王孝德 刘 学
王建华 王英杰 许彦华 郑占荣
高满京 杨玉才 傅贺楠 刘凤亭
刘光华(野布)
七律•重阳节感怀
文/刘耀南(黑龙江)
西院桐飘俏脸庞,归鸿有梦寄三江。
天高气爽倾情颂,桂馥枫燃未肯降。
赏菊消闲呈画笔,采萸怀远忆家邦。
金秋烂熳迷人眼,漫把风霜鬓角扛。
七律•重阳节随笔
文/李振汉(青士)
韶辞淡至又西风, 去雁声声坠碧穹。
水练蜿蜒分野绿,云霞慢卷饰旻红。
烟凝塞草三秋色,日映枫林二月容。
四季年年周复始, 人生序逝再无重。
七律•重阳寄语
文/邓朝军(宾县)
羁旅琼崖岁月长,登高北望向家乡。
遥知塞外枫红炫,更恋南疆富氧仓。
日有鱼虾嘬小酒,闲来拳舞醉斜阳。
由缰信马舒心顺,慢品人生拜寿康。
七律•甲辰重阳感怀(下平七阳)
文/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丹红遍野又重阳,景色非凡菊艳妆。
昔日韶华歌已远,今年素鬓酒还香。
诗吟岭雁柔情起,韵染山峦醉意狂。
静感流云催岁月,余生可度几秋光。
七律•重阳念双亲(新韵)
文/庞子恩
时逢九九念双亲,勿忘今生养育人。
父母堂前儿尽孝,炎黄后代子知恩。
同胞姊妹团结好,兄弟手足五义魂。
日月星辰天地转,千山万水溯源根。
五律•白话重阳
文/杨正温(河南)
稔岁赠重阳,金风读桂香。
残荷衣滴露,旱稻垄餐霜。
采菊渊明舍,燃枫杜牧章。
长空排雁字,剪韵话沧桑。
七绝•菊酒忆重阳
文/杨正温(河南)
重阳丽菊绽千家,玉蕊香笺墨泻葩。
忆得前朝曾感慨,携樽太白醉流霞。
七绝•菊翁重阳对语
文/杨正温(河南)
邂逅吾家曲径旁,菊翁对语借重阳。
鬓斑不弃黄花瘦,容素犹怜老朽狂。
七绝•甲辰重阳(新韵)
文/王孝德 (吉林白城)
约邀伙伴过重阳,才艺演出得表彰。
万里山河披锦绣,登高望远赏岚光。
七绝•重阳节感赋
文/(刘学)幽兰轩主
秋染枫红意挽乡,鎏金麦浪绣苍茫。
几多烟雨双眸醉,独赏丹香二九霜。
七绝•今又重阳
文/王建华(河北)
神州双九贺重阳,岁岁诗篇赞誉彰。
敬老弘扬风范效,心灵慰籍佑身康。
七绝二首•重阳
文/王英杰(笑对人生)
(1)
九月重阳四海新,
纵情豪放动歌吟,
祝诗万首何足颂,
盛世隆隆万古临。
(2)
如画重阳九月临,
家乡万里也牵心。
屏中见面千声好,
不若相逢半句亲。
七绝三首•九九重阳四海香
文/王英杰(笑对人生)
(1)
九九重阳四海香,
菊花侧畔百合黄。
如织游旅天涯客,
三五成群延几行。
(2)
九九菊花娇色多,
赤橙黄绿几婆娑。
游人口醉心弗醉,
影头频频四处挪。
(3)
羁旅天涯不胜呼,
江山若画万福图。
百合园畔菊花秀。
康乃馨边缀锦湖。
鹧鸪天•重阳忆我的乡村老师
文/王建华(河北)
为育农村少岁郎,耕耘伏案历沧桑。
三生酷爱唐朝赋,半世沉吟宋代章。
走正道,效伦常。功名利禄弃身旁。
儒生胸臆殊堪笑,执教师坛两鬓霜。
鹧鸪天•重阳感怀
文/许彦华
重九金秋百草黄,风和日丽菊花香。
丹枫似火千山醉,鸿雁南飞万里翔。
温旧梦,话衷肠,以文会友古今扬。
一年一度登高日,翁媪齐欢聚一堂。
辘轳体•重阳伴友共登山(新韵)
文/郑占荣(河北)
一
重阳伴友共登山,恰遇风和晴朗天。
曲径黄花前引路,攀爬顶上作诗篇。
二
欲借秋光著韵篇,重阳伴友共登山。
红黄紫绿沿途采,不满诗囊不返还。
三
为索诗材齐向前,曾经盼望今实现。
重阳伴友共登山,曲径难爬挥热汗。
四
欲吟妙句上文坛,梦里常歌李杜篇。
恰遇沿途天气好,重阳伴友共登山。
水调歌头·重阳
文/邓朝军(宾县)
候鸟南飞去,把酒聚重阳。离情别绪,且将琼岛做家乡。遥望黄菊灿灿,更有红枫漫漫,寄语祝吉祥。诸老皆康健,后辈自图强。
踏晨曦,追旭日,步斜阳。人间几度?流水东去太平洋。世界这多无奈,岁月留痕何在?都赴几壶觞。握住杯中酒,慢品醉夕阳。
浪淘沙•重阳
文/刘耀南
菊桂吐馨香,气爽天长。虾丰蟹美味绵长。丹叶飘红霜劲舞,烂漫秋光。
倚槛向家乡,云淡风扬。茱萸托雁向遐方。揽景开怀舒彩卷,携入诗囊。
念奴娇•重阳
文/高满京
金秋时节,又重阳至,菊香飘溢。登岭远望枫叶舞,鸿雁南飞踪迹。云淡天高,风清气爽,美景皆堪觅。山川如画,惹人沉醉秋色。
遥想千古风流,茱萸遍插,把盏吟诗律。岁月匆匆流逝去,唯有真情长忆。今日欢歌,同邀老友,共叙桑榆夕。夕阳虽暮,余晖犹照心臆。
喜度重阳节
联/杨玉才
黄花邀我!对影成三,乐在东篱明月下;
白鹭呼谁?送秋曼舞,欢歌北郭赤枫前。
注:三对舞,借音对。
重阳节吟之
联/杨玉才
蒸糕香满室,饭后赏黄花,恰枫叶飘飞、茱萸新佩;
迎客煮新茶,当前斟绿蚁,正重阳欢度、好月出来。
重阳赋
文/杨玉才
岁在辰龙,地支第五,并列于麒麟飞在重霄。正值重阳佳节,闲游路遥。神怡心旷兮,诠释了谐音糕与高。五谷新粮收获,习俗蒸糕。更取之吉祥之意,步步望远兮而登高!
此节始于春秋战国,沿袭至今。赏菊而饮酒,插茱萸而思亲。好个汉族传统矣!阅《易经》里有其内存。含有人长寿之意兮,未辜负推行敬老孝心。
杖头挂酒觞。临水登山放目,处处菊花朵朵黄。习习风吹心爽,天赠冷艳香。我谓重阳秋景,胜似三春光。朗读孟浩然诗句,犹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更觉思故乡。拟学白居易,白头也入少年场。日朗朗悬高照,而驾日之羲和俯瞰天地茫茫。
噫!恍过五柳先生归隐处,尽是野径东篱秋。畅想南山事,赏菊举金瓯。总享自由趣,吟唱展歌喉。我来也白露沾双鬓,重阳笑为酬。浑然惜晚景,忘归久逗留。归时天已暮,呼渡木兰舟。
嗟乎!难违梦笔,龙蛇舞似飞。黄花簪两鬓,重阳放暉。月照秋水,自看倒影兮。蹒跚对月舞,舞影成三,舍我其谁?夫!天道是:人生易老,老更疏狂。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拟学曹孟德而绝不彷徨。最好是兮!过好当下也,快乐度佳节!华章颂吉祥!

重阳赋
文/ 傅贺楠
岁在甲辰,金风送爽。重阳佳节,源远流长。或言先秦,屈子《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然众议纷纭,或指天宫,且疑非屈作。又有《吕览》,季秋之纪,飨帝祭祖,然未确言重阳,此说难定也。
西汉之说,《西京杂记》与《搜神记》载,九月九日佩萸食饵饮菊酒,然晋人所著,难证汉初之有。
东汉之论,其据颇丰。崔塞《四民月令》,士孙瑞奏事,献帝重阳赐宴。曹丕《与钟繇书》,周处《风土记》,言汉俗九日饮菊酒,折茱萸以插头,辟除恶气,御初寒兮。
重阳之日,天高气清,菊绽如金,丹桂馥郁。值此良辰,乾坤澄澈,惠风轻拂。贤达毕至,长幼咸集。登高以畅怀,临风而赋韵。极目远眺,江山似锦;心舒意畅,荣辱皆忘。
于是酒兴酣然,击节而歌之。歌曰:“秋光熠熠映山川,重阳佳节韵如弦。思亲怀友情无尽,祈福禳灾意绵绵。”客有奏乐者,依歌而和之。其音袅袅,似诉似语;余韵悠悠,绕梁不绝。
苏子曰:此言差矣。且观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主,非吾所有,切勿妄取。唯山间清风与江上明月,耳闻为声,目遇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乃自然之无尽宝藏,吾与众人共赏之。
嗟夫!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思其行止,悟其德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高位则忧民,处远乡则念其本亲。进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必曰:“心怀天下之忧,共享盛世之乐。”噫!若无此志者,吾谁与归?
重阳佳节,宜登高远眺,赏菊吟哦,亦宜思亲念友,感恩敬老。愿吾辈皆能承继古圣先贤之德,修身立德,奉献家国,同享太平盛世之福泽。

七绝•重阳节(龙口今日)
刘凤亭
金乌高照暖无霜,九九违时又艳阳。
篱菊娟娟花绽蕾,茱萸灼灼鬓生香。
重阳佳节快乐!登高纳阳,福寿绵长!
七绝•重阳夜
刘凤亭
菊笑金风蒸紫气,萸簪白鬓伴斜阳。
借来妙笔诗文赋,眷意凭栏夜未央。
早安吉祥,收纳阳气,好运绵长!
七律·重阳泪奠先人(仄韵诗)
文/刘光华(重庆野布)
枫林老鹤悲啼血,冷月寒烟迷古辙。
瘦马饥鸦四野幽,孤魂冻雨初霜洁。
穷愁梦逐影飘零,落魄心随流断绝。
顾首前尘夕照残,凄凉满地西风冽。
五律·我老重阳
文/刘光华(重庆野布)
重阳怜我瘦,仙骨自虚盈。
菊酒邀陶令,茱萸赠隐名。
云深乡梦远,风淡雁声清。
醉卧南山下,悠然见月明。
七律·醉重阳
文/刘光华(重庆野布)
重阳大节秋光好,老道悠悠入九霄。
玉笛高临黄鹤舞,金樽满酌白云飘。
菊开遍地香盈袖,桂隐弥天月照桥。
此去蓬莱无远近,乘风直上访琼瑶。

背景音乐《九九重阳节》
2024年10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