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寒暑假何去何从
文/杨爱昭
每年的寒暑假都会牵动着千家万户家长们的心。因为假期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寒假一个多月,暑假接近两个多月。各地各校根据不同的情况甚至还会提前,一反一正四个月。
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在身边、有的家中没有老人、有的上夜班或是加班到很晚,实在没有办法照顾孩子,有的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会选择送回老家;时间允许的家长会选择带孩子短途旅行,一家三口“三日游”、“五日游”、“七日游”…有的家长则选择专门带着孩子观美景品尝当地各种名牌小吃;三口之家一人来碗30元的牛肉面,一张百元大钞过个早分分钟瞬间消失…
有的家长会选择利用好假期的时间,分秒必争,弥补自己孩子的功课不足,于是疯狂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这补习班那补习班;有的家长会选择各种远近不同的“夏令营”活动;有的甚至选择出国研学;但选择最多的还是给孩子报这补习班那补习班。利用假期狠狠的补,死死的补,恶补,巴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一夜成名。
综上所述,等等等等,不足矣描述假期的形式多样、花样齐全、精彩分呈的种种表现,但目的只有一个:都是想把自己的孩子举得更高,于是网络新名词出现了“戏台效应”内卷。大家在剧院看戏本来看得好好的,结果二排三排四排…以及后面的都站了起来,后面的人不照着前面人去做吧,又不甘,又没有办法,不得不也照样做,结果谁都看不着。这就是我们所有的家长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本来,假期是孩子的休息期、歇息期,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天真无邪的,无比幸福的,无比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让家长们一个个身心疲惫,孩子们个个身心疲惫,现在的孩子两岁开始起早床,不够入园年龄,家长会想尽一切办法到私立幼儿园里去。原因是公立幼儿园里不教知识。
唉!现在的孩子们好可怜啦!谁都知道,民生问题中主要的也是焦点的就是教育问题。比如减负吧,喊了N多年了,结果负担一天比一天更重,孩子书包几十斤,你怪谁呢?怪老师呢,老师上面有校长。怪校长呢,校长上面有局长。怪局长呢,局长上面有厅长。整个社会,你问家长,家长说学校要我们那样做。你问学校,学校说家长让我们这样做的。你再问家长,家长说你们最终要考试啊!
现在教育最可怕的问题是:都在骂教育,就是找不到谁是罪魁祸首,找不到谁是该骂的对象!
综上所述,种种教育怪象不足矣完全表现我国目前教育的多样化,依本人之见先关闭收刮民脂民膏的培训机构,正本清源,再来一次逐个逐家统计是否在哪个培训机构培训过。统统各打五十大板。有条件时间允许的家长们最好三几个学生组织一起,带上行李,到乡下或边远农村吸收一下大自然的田园风光,看一看农村的孩子们是怎么生活的,向他们学一学动手能力,学一学他们勤俭节约的品格,看看他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住的什么,用的什么,他们假期都在干些什么,他们都会干些什么…既能让城乡孩子互动,又能相互取长补短。既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又缩短了城乡差别的距离。既放松了自我又节约了开资…这一举几得多得不好吗?!
2024-9-24-万家湖
作者简介 :杨爱昭,女,笔名王文,出生于知识分子的家庭。湖北武汉市人。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文学学会会员。巜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中国散文网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中外华语作家文学院院士。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及各类文学作品数百篇。散文集《和平年代杂谈》(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