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相逢祝老安
——甲辰重阳丁再献的祝福
天 琮
九九相逢祝老安,登高望远敬青天。
东夷故国文明守,若忘初心问祖先。

著名文化学者、东夷骨刻文字系统破译者、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书法家丁再献先生的这首即兴之作《九九相逢祝老安》,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更表达了对老年人群体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智慧。
首句“九九相逢祝老安”,直指重阳节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尊老爱老节日,民间有“九九”谐音“久久”的说法,寓意长寿安康。通过“祝老安”三字,诗人向全天下的老年朋友们送上最为诚挚的祝福,愿他们在晚年生活中平安康泰,安享晚年。
“登高望远敬青天”,承上启下,描绘出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观赏,更是对天地之间宏大气象的敬畏与赞美。这里,“敬青天”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动作,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对自然规律、对生命起源的尊重与感激,提示我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拥有一颗谦卑感恩的心。
接下来,“东夷故国文明守”,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东夷,泛指古代东方各部族,这里代指中华文化发源地的山东地区。文字是世界通用关于文明定义的首要标准条件,正是山东地域的东夷人首先创造了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的骨刻文字。通过“文明守”一词,强调了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后辈们不忘先贤遗泽,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古老智慧照亮现代生活之路。
最后一句“若忘初心问祖先”,则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高度警醒,警示世人勿忘初心。不忘初心意味着坚守最初的信念与承诺,无论是对待亲人还是社会,都要秉持最初那份纯真的情感与责任担当。当面临迷茫或困惑之时,应回归本源,向祖先学习,从他们的智慧与经历中汲取力量,指引前行方向。
整首诗没有引经据典,没有华丽而高大上的词藻,仅以简洁明快通俗的语言,融合了传统节日习俗、自然崇拜、历史文化传承以及道德教诲等多重元素,展现了一种全面而深邃的人生哲学观。它不仅颂扬了中华民族孝道美德,弘扬了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同时也在提醒每一个人,不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敬畏,以及对初心的坚持。
同时,这首诗在格律方面的表现相当出色,每句诗的平仄安排都把握的恰到好处,既遵守了古典诗词的严格规定,又展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不仅如此,通过精准的平仄调配,还赋予了诗句以流畅的音韵感和抑扬顿挫的音乐性,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整体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最后,值此重阳佳节之际,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年朋友,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家庭幸福,生活美满!愿你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发光发热,成为后辈们的灯塔,引领前行。愿每位老人不仅能享受到物质上的富足,更能拥有精神上的丰盈,活出健康、快乐、有意义的老年生活,成为最美夕阳红中最耀眼的一抹亮色。
写于2024年10月11日/甲辰九月初九重阳节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