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72)
王玉华
喋血华严寺
人生不设防,就怕遇豺狼。
1941年正月初一,鬼子偷袭岳峪县委县政府驻地之后,面对区武装干事程先梅、孙兆福的壮烈牺牲和通讯员小高、妇救会干部张秀英两人被捕的惨烈情景,刚满20岁的民兵队长程传文发誓一定要给他们报仇雪恨。
掩埋好烈士的遗体后,程传文多方打听,得知偷袭岳峪的是驻磁村据点的日伪军。他马上去附近几个村庄联系了五个青年民兵,问他们敢不敢同他一起去磁村找鬼子报仇。

岳峪村大顶寨
一个年龄稍大的民兵说,磁村据点围墙很高,四处设有炮楼,防守严密,带着武器进不去,硬拼不是办法。不如先去磁村华严寺,寺里有一个尼姑,尼姑是中国人,她肯定会帮助中国人打鬼子,不妨试试让尼姑去向鬼子报信,就说华严寺来了个八路游击队伤员,用引蛇出洞的办法把鬼子引出来,我们除了多带枪支子弹外,每人再多带几个手榴弹,埋伏在鬼子去华严寺的路上,趁鬼子不备炸他个人仰马翻。
众人报仇心切,都感觉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大年初七太阳下山前,程传文一行六人冒着寒风,踏着满山积雪的山路,翻过孙家峪岭、过了大峪河、从百草岭下来,经过马棚和滴水泉一路急行军,来到了磁村范阳河南边的华严寺。

华严寺大雄宝殿
1939年初秋,日本鬼子在磁村紧贴着围墙开始盖炮楼。鬼子把据点中心建在村东北角的制高点上。这里原本是孙姓的宅院,鬼子硬是把孙家男女老幼50余口人赶出家门,使她们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无处安身,百十余间房屋,瞬间夷为平地。鬼子从各村拉来民夫,修炮楼、筑碉堡、固围墙、拉铁网,把他们的工事建的牢牢固固。
据点的南面是悬崖陡壁,有范阳河做天然的屏障。东北两面,是一片开阔地带,站在二层炮楼顶端的瞭望台上,三华里以内看得清清楚楚。夏天老百姓种的高粱长高后,鬼子强迫老百姓必须把青纱帐砍掉,以免影响视线。西面,是鬼子的警戒重点。这里,住着鬼子的一个小分队,小队长叫佐田。一个翻译官叫刘齐东,早年在东北学会了几句日本话,是个“二混手”。除鬼子的“守备队”外,还住有伪军“警备队”的一个中队,中队长叫胡佃魁。
除了日军和汉奸队外,这里还设了“警察局,”“警察局”也有一个班的兵力,其据点设在北街小学内(原淄川第十二小学)。伪区公所是个民间组织,只有几个区丁看家护院。
自从鬼子队长佐田进驻磁村据点后,他就让汉奸们到处给自己找“花姑娘”。有一次,汉奸队长胡佃魁去寺里上香,一眼看上了住在华严寺里的小尼姑。
华严寺里的小尼姑法号慧静,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她贪慕虚荣权势,和汉奸队长胡佃魁勾搭成奸后经常在一起厮混。两人相好过了半年,胡佃魁又让慧静去侍候鬼子中队长佐田,佐田见慧静年轻貌美,也不在乎她是个尼姑,便常常让慧静陪吃陪睡,后来还把慧静发展成了日军的情报人员。

小尼姑成了日军的情报人员
原来的时候,这华严寺里有一老一少两个尼姑,老的是主持师傅,由于年老体衰,耳聋眼花,整个寺庙的大情小事全由徒弟慧静处置。
再早先,慧静小时候是跟她老娘从远处逃荒来到这里的,九岁时得了场头晕目炫、站立不稳、久不见好的疾病。算卦的阴阳先生说,闺女要想活命就要到寺庙出家才行。
就这样,慧静被许进了华严寺出家当了姑子,从此过上了晨钟暮鼓、念经吃斋的日子。说了也怪,到了寺里不久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慧静从小聪颖伶俐,学诵佛经又快又准,随着年龄渐渐长大,越发的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若不是削去了秀发,那可真是一个百里挑一的绝色美少女。
那个汉奸队长胡佃魁垂涎慧静美色,上手后又把慧静献予鬼子队长佐田,自己也乐得小尼姑在佐田面前替他说好话,还不耽误两人隔三差五的暗行云雨风流之事。
只是苦了那个老尼姑,她身体有恙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小尼姑的风流韵事?小尼姑自从勾搭上鬼子和汉奸,常常酒肉穿肠过,有时还在自己屋里打扮的花枝招展、穿金戴银,早把老尼师傅撇在了脑后。老尼姑连气带饿,不久就冻死在华严寺殿前的院子里。
小尼姑成了鬼子和汉奸队长的情人之后,竟然真的死心塌地的做了汉奸,干了些出卖灵魂向汉奸鬼子讨好的事,多次从有些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那里套取情报,并向鬼子和汉奸队长汇报。
年前她打听到了淄川县的大官曾在岳峪开过会,就断定县长赵一川一定住在岳峪。日军驻张店旅团司令部正以伪币万元,悬赏要赵一川的脑袋,如果让日本人偷袭成功的话,她就会大大的发一笔横财。
由此,才造成了大年初一日伪军冒雪偷袭岳峪村成功的悲剧。
磁村华严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不但历史悠久,名头也很响。

华严寺南门,东侧是“金刚殿”
华严寺整座建筑座北朝南,进南门东侧是“金刚殿”,再往东是一座名为“奎星楼”的二层建筑,

奎星楼
“奎星楼”和“金刚殿”之间的北侧,是一片枝叶茂密的小树林,雪夜天气中更显阴风阵阵、暗无天日。
”金刚殿”后面就是“天王殿”了,

天王殿
天王殿后的佛字照壁墙北面是大雄宝殿,东侧为观音殿。

观音殿
大雄宝殿跟前是两株巍然直立、翘首望天的千年桧柏。

树高15米的千年桧柏
最北边的玉皇阁是两层高楼,站在二层之上可以全方位的眺望整座华严寺,

玉皇阁
玉皇阁左前方是一株巨大的雌雄一体的千年银杏树,每到秋天枝头上就挂满一串串金色的银杏果。

千年雌雄一体银杏树
华严寺,是根据佛教中的华严经、华严咒而得名。寺内原为十三进院落,据传为印度高僧所建,又传是为救唐王有功的十三棍僧所建,唐玄宗拨巨资修建完毕,曾携带臣眷三次到华严寺进香拜佛。
华严寺景象壮丽,院内规模宏大;院外有南北溪水环绕,松杨遮天蔽日;八方香客络绎不绝,年年岁岁香火旺盛。
但此时正值春节期间,又逢风雪天气,寺院大门紧锁,不见人影。
程传文和五个民兵乘着夜色从“奎星楼”院墙外搭起人梯,两人先行进入院内,然后将备好的绳索扔向院外,其余四人越墙而入。

奎星楼外院墙
进入寺院后,程传文先让五名民兵藏在树林内,自己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边走边观察动静。走到大雄宝殿前时,远远地看到尼姑慧静挑着灯笼从北边慢慢走来。程传文迎面站在寺院中心的廊道上,有意大声咳嗽了几声。
尼姑慧静见前面道上有人,知道来者不善,忙疾步向前迎接,软声细语:“南阿弥陀佛,施主有何吩咐,小尼遵命即是。”
程传文说,我是打日本人的游击队,白天受伤被鬼子追杀,刚刚逃到这里,感谢主持收留一夜。
尼姑慧静心中暗想,买卖来了,口中连忙答应:“此处说话不便,与我到一安全僻静之处再作商议。说完,前面引路来到“送子殿。”

送子殿
程传文装作一瘸一拐的样子跟在尼姑慧静后面,慧静推开房门,点亮蜡烛,指着屋里两侧的空间说:“这里僻静,也避风,施主可在此休息便是,我去打点热水,去去就来。”
程传文见尼姑如此热情,心里就放下了警惕,随后如实相告,全盘托出了要她配合、引蛇出洞打鬼子的计划。
尼姑慧静装作非常高兴的样子,声称有机会和八路一起打鬼子是今生的荣幸,明天天亮前就进磁村去把鬼子引到“鸳鸯桥”南边桥头,你们打鬼子早作准备就是。但心底里打的却是快些去给日本人送信的坏主意。
程传文看到尼姑配合默契,便去小树林把五个民兵叫到“送子殿”屋内取暖。尼姑还帮忙拿来干柴和火盆点起火来,催促着让大家脱下脚上湿透了的布鞋在火上烘烤。

“送子殿”内的“送子娘娘”和“送子爷爷”
大家见打鬼子的计划有门,高兴地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朝着“送子娘娘”和“送子爷爷”磕头作揖,各自祈祷着保佑婚后多生儿子多享福。
过了一会,程传文催促大家躺在铺好干草的地铺上抓紧休息,养好精神,天亮前早起好打埋伏。他自己也倚在墙上眯上了眼睛……
似睡非睡中,程传文的思绪一会儿回到大年初一鬼子袭击岳峪的情景,一会儿回到尼姑刚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在想,磁村是日伪军重点把守的据点,距离华严寺只有几百米远,寺里的尼姑竟这么痛快地答应配合打鬼子,她就不怕后来鬼子报复吗?
不对啊,程传文越想越后怕,他一下惊出了一身汗,连忙把大家喊起来拿好枪支和手榴弹,自己一个箭步冲出门外,带领大家悄悄的顺着西边的墙跟向华严寺南门快速走去。

刚刚走过两个过道,突然发现清冷的星光下黑压压的人群从华严寺南门涌了进来。程传文心里一惊,轻声吩咐说:“快分成两路,从西边和北边跳墙突围!”

五名民兵在寺院墙外壮烈牺牲
然而,当他们翻过墙头时,正中了日伪军的埋伏,五名民兵壮烈牺牲,程传文因为最后一个留在院内,绕到寺院东边侥幸跳墙逃生。
日军偷袭岳峪和磁村华严寺五名民兵的壮烈牺牲,让程传文精神上深受打击。愧疚的心理一直是他卸不掉的思想负担。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莱芜茶叶口的抗日民兵组织,发誓从此不再回到家乡面对父老乡亲,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一直到1944年战死在沙场。
1944年8月,中共淄川县委为了纪念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抗日民兵,在莱芜区茶叶口镇吉山村西迎壁山上建立了“淄川民兵烈士纪念碑”(茶叶口镇抗战时期为淄川县茶叶区,上、中、下法山,卧云铺、逮家岭、吉山等村抗战时期是我党和军队重要的根据地。也是抗战红色“淄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泰山地委、军分区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并相继建立了六处八路军兵工厂、第二战地医院、被服厂、子弟学校,《泰山时报》社、抗日剧团等重要机构。)

(位于莱芜茶叶口镇吉山村西的民兵烈士碑,1944年8月中共淄川县委建立)
作为抗日民兵的突出代表,程传文的英雄事迹被列入当时淄川县“十大民兵”烈士代表镌刻于石碑之上。
这十位民兵英雄的名字依次是:
李春堂、刘俊林、李寿永、李金恒、盖元禄、刘都堂、杨玉珂、张成德、程传文、吴宗盛。
可惜的是烈士姓名的后面用蝇头小楷刻着每位烈士的个人小传,因八十年来风吹日晒,碑体表层剥蚀严重,内容大都难以辨识,在这个金钱重于一切的时代,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也鲜有人进行搜集整理和关注。
烈士纪念碑碑阳由时任中共淄川县委书记蒋方宇题写的“民兵烈士碑”五个行楷大字。
左面是原淄川县参议长刘仲和题词:
“嗟尔!健儿为国牺牲,敌寇未除 目尔瞑。我攻时已迫近,尔难贼倭奴而食。先烈宁死名存,岂夫所 能及。”
纪念碑的背面内容为“淄川县民兵烈士碑序”碑文(内容略)

民兵烈士碑近景
淄川民兵纪念碑位于今莱芜市雪野旅游区茶业口镇吉山村西大河崖山上,与汪洋台隔水相望,此处长期以来就是开展红色传统教育的圣地。
青山埋忠骨,百里祭忠魂。1988年9月,中共淄博市自来水公司党委领导班子在莱芜茶叶口召开民主生活会,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人员先后集体瞻仰了“钟效培烈士纪念碑、”“汪洋台”和“淄川民兵烈土纪念碑。”

1988年9月,参加“中共淄博市自来水公司党委民主生活会”的与会人员在茶叶口烈士纪念碑前合影(后排左一为党委书记傅希忠同志,左二为作者;后排右一为王增新同志、右三为赵卫星同志、右四为公司经理马芳业同志,右五为党委副书记焦杰方同志;前排右二为司延水同志)
2024年6月19日,为了追寻革命前辈的红色踪迹、写好真实的“红色故事,”我和小时的同伴王光兴(中共党员)、王玉林来到阔别四十年的岳峪村、山王庄、青龙湾、大峪口等地,重走当年八路军四支队从莱芜到马棚(笔者的老家)的行军路,聆听岳峪村原党支部书记孙兆平同志,讲述岳峪村民兵程传文、孙兆福、程先梅等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悲壮故事。

岳峪村原党支部书记孙兆平讲述程传文、程先挴、孙兆福等烈士为革命壮烈牺牲的故事。(图右一为王光兴同志、右二为孙兆平同志,左二为王玉林同志、左三为烈士亲属孙即皓同志、中间为刘玉玲同志)

在孙兆平家中合影留念
注:
程传文烈士按辈分是笔者岳 峪姥娘门上的表哥 ,谨以此文以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