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市关爱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协会双拥共建专业委员会,有一位备受赞誉的蒙古族退役军人张喜财,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展现了军人永不褪色的风采。

张喜财,今年 59 岁,中共党员,现任长春市退役军人军属和烈属协会双拥共建专委会交通运营中心主任。1984 年 9 月,他怀着满腔热血入伍,在陆军某集团军司令部小车排担任总调度。在部队期间,他任劳任怨,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并多次获得嘉奖。
1997 年,在部队首长的推荐下,张喜财转业到地方某省直机关工作。尽管工作和职务发生了变化,但他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将军队的光荣传统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2021 年,新冠病毒肆虐,这是极为艰难的一年。而张喜财在这一年还做了直肠癌手术,处于放化疗期间。但当他看到社区街道在防疫工作中面临没有车辆的困境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街道免费接送医护人员、运输防疫物资、送药,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多的时间,行车总里程超过三千公里。他不计个人得失,勇敢奉献,为防疫抗疫工作做出了贡献,也因此受到了所在幸福街道和多部门的高度赞扬。
2023 年末,张喜财加入了长春市关爱退役军人军属和烈属协会,继续投身于为长春市创建双拥模范城的工作中。在协会领导的带领指挥下,成立了双拥工作委员会和交通运营中心,张喜财深感责任重大。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双拥车队的一大队(原戎马回甘车队)、二大队(应急救援车队)、三大队(雷锋车队)和四大队(企业家),如今队员已达一千余人。双拥车队队员每个人都承诺一年拿出一天来为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志愿服务做公益事业,为创建美丽长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仅如此,协会还建立了长春市退役军人定点医院——长春市新华医院,长春市百益中医院等,为长春市的退役军人军属和烈属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张喜财深知,让会员们感受到协会就是他们的家,有归属感,有家的温暖。因此,在他的努力下,协会会员和退役军人、军属烈属们在保险、检车、维修、加油、加气、充电等方面都享受到了优厚的待遇和实惠。同时,协会还与市总工会成立了由灵活就业退役军人组成的会员之家,让全体长春市退役军人深深感受到他们是有家国情怀、永葆军人本色的一家人。凭借个人的突出表现,张喜财也被协会评为年度双拥共建工作先进个人。

在与张喜财交流的过程中,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那些曾经在部队里的岁月,教会了我责任和担当。现在,我有机会为战友们、为社会做点事情,这是我的荣幸。”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饱含着对退役军人事业的深情厚谊。
在工作中,张喜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协调各方资源、组织活动、解决会员的实际问题等等,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从未退缩,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他的这种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在面对困难时充满勇气和信心。在长春市的大街小巷,张喜财的身影或许并不总是引人注目,但他所做的一切,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这座城市,温暖了每一个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的心。
张喜财,这位年近六旬的退役军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退役军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他是退役军人的骄傲,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他带动下,关爱退役军人的工作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向张喜财致敬,向所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过的退役军人致敬!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军协传媒
撰稿:徐秀荣
编辑:高雪飞
校对:刘志刚
审核:军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