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立秋时
白 水

每年暑假立秋前后,趁天气稍凉一些,我便回老家,去探亲访友,慰藉乡愁。尤其是在山野间走一走,看看立秋时节的景色。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跟父母一块儿干活,一年到头忙个不停。那时刚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在自家的土地上干活,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家里的粮食渐渐多起来,吃饱肚子,菜里油水滋味也多一些,生活条件不断变好,心里高兴。
那时忙着干活,不曾特意欣赏家乡的景色。干农活很累,不像田园诗中那样自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最真实的句子。其实,出大力流大汗时,顾不得胡思乱想。好在那时是个少年,不知愁滋味,不怕劳累,只是心怀希望,跟父母一块儿种地收获,改变生活。现在想起来,无比幸福。
我知道村子周围我家的每一块土地,看着麦子、玉米、花生、地瓜、大豆、芝麻等成长。我熟悉各种粮食的味道,记得不同庄稼叶子的气息。我走遍田野,趟过小河,爬过山坡,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我洒下汗水,不断长大,这里是我永远的老家。无意之中,故乡的模样刻印在心中,成为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当我离开家乡,时常魂牵梦绕,无限想念。好在每年暑假能回老家,立秋之后,天高气爽,山野上庄稼成熟,草木茂盛,正是家乡最美的时节,让我流连忘返,痴迷陶醉。
立秋前后正值雨季,我回老家时,总是刚下过几场雨,空气清新,少了蒸笼似的闷热,一早一晚比较凉爽。刚回到老家休息一下,便趁下午不大热,走出家门,来到村外田间道路上。好像自己从小吃这里长出来的粮食,现在回来了,要赶紧到田野间呼吸一下空气,观赏一下风景,能提精神,长力气,心旷神怡,又变成少年时的自己。
田野里到处翠色欲滴,那么滋润透彻。庄稼连绵成片,一直到山坡上;野草茂密摇曳,高低起伏,连着郁郁葱葱的松柏树林。头顶上天空湛蓝,远处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彩。斜阳照在田野上,小山上,庄稼、草木那么温情脉脉,亲切可爱,露出甜美的笑容。到处地面潮湿,庄稼草木都酣畅淋漓的感觉,尽情生长,浑身翠绿水灵。刚长出的枝叶那么鲜嫩,鹅黄的色泽,惹人怜爱,像是生命初绽的春天。
到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纤尘不染,晶莹润泽的感觉。脚下的道路上,小石子、小砂砾都白白净净,光闪闪,亮晶晶。两边沟渠里溪水潺潺,在草丛上流淌,梳洗着缕缕青丝,缠绵快乐的样子。真好啊!立秋时节的山野,到处温馨润泽,翠色流溢,晕染着土地、岩石,也润泽人们的双眼和心灵,怡情畅意,真有“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感觉。
忽然想到,这立秋时节的山野,多像一块碧玉啊。庄稼草木都晶莹润泽,温情脉脉,生机无限,处处充盈流溢,铺满大地,又弥漫空中,化为湛蓝的天空,化为璀璨的日月星辰。日升月落,群星闪烁,永不停歇,永远生机勃勃。其实,万物生长靠太阳,靠云朵雨露,这天地一体,这碧玉般的山野,是上天的杰作,所以这么美丽神奇。造化啊,怎不让人欢欣赞叹,让人虔诚崇敬,满怀感恩的心情!
在这碧玉般的山野间,一块块田地上,庄稼茁壮成长,奉献珍宝,散发芬芳,养育一代代人们。玉米浑身绿得有点发暗,红色的穗头早已干枯,下面露出珍珠般的颗粒,再过段时间,这些珍珠就变成灿灿的黄金。花生的根部露出饱满的籽粒,那是一颗颗让生活滋润、流油的长生果。地瓜垄裂开了缝,里面是一个个香甜的蜂蜜罐,是桌上美味的菜肴,是杯中醇厚的老酒。村东村西的平地里多玉米,村南村北的山岭上多花生、地瓜,还有大豆、高粱等。
一方水土长一方庄稼,养一方人。这碧玉般的山野,养育朴实、善良、勤劳、智慧的家乡人。他们种庄稼、盖房屋、建水坝、采石头,用汗水换来子孙瓜瓞绵绵,换来嘘寒问暖的话语、开心畅怀的快乐和无限美好的希望。如今大多数村民都住进楼房,成了工厂的工人,少数村民还在种地,一样精耕细作,绣花似的把土地收拾的这么漂亮。
我也曾在这田野里种地啊!春天施肥、翻耕、起垄、播种、除草,麦收时节抢收抢种,如战场打仗一般,直到颗粒归仓,玉米苗长起来,才稍喘息喘息。秋天收花生、玉米、地瓜,又忙得不亦乐乎。眼看黄的红的紫的白的各样粮食,如金银珠宝一样堆在家里,心里说不出的欢喜,踏实。虽然流汗下力吃苦受累,但也就更珍爱这些宝贝,它们是苍天厚土的馈赠,是自己辛勤汗水的结晶,是无比美好的现在和未来。
几十年过去了,受家乡碧玉灵气的熏染,记着天道酬勤的道理,我走出村庄,走向远方,去见识碧玉般更雄伟的高山,更蔚蓝的天空,还有更广阔的大海。
清晨一大早,我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又走出家门,到村旁的小山上去看看。不知多少次,我站在山顶岩石上,俯视村庄田野,看我生长地方,又眺望远方,心中充满向往。
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四周格外安宁清静,好像有濛濛雾气,路边的岩石湿漉漉的,野草拥挤在路两边,小路只剩一条缝隙,贴近地面的草叶上缀着亮晶晶的露珠,闪着白色光芒。想起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好像有解释说从今晚就进入了白露节气,但眼前的露水就是白啊,离白露节气还早,家乡的露水就已经这样,怎不让人感动呢?露水是天地草叶的作品,秋天野草早凋,最得上天的爱怜。上天有好生之德,野草才漫山遍野,茂密旺盛。
草丛中开着一些蓝色的牵牛花,在潮湿雾气中露出笑容,迎接朝阳。早上开的牵牛花叫朝颜,晚上开的叫夕颜,昨天傍晚回家,路边草丛中也有红的、紫的牵牛花。草木亦多情,牵牛花这么热爱生命,热爱光明。要知道,寒假过年时,在这里看到的尽是乱石,到处灰秃秃,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可是春生夏长,到立秋时节,竟是锦绣奢华的盛装,到处点缀着各色的花朵,飞舞着蜜蜂和蝴蝶。
走到山坡上,隐隐闻到松柏的清香气息。枝叶新鲜翠绿,是刚刚雨水洗过,也是刚刚长出新叶吧。柏树叶子间长着一个个绿色小疙瘩,有棱有角,又圆鼓敦实,这叫柏香子,可以入药,有和中、安神的功效。树旁乱石间的酸枣树上果实累累,现在还是绿色,再过一些天,就变成红色、黄色、褐色,吃起来又酸又甜。酸枣仁儿也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村民上山采摘,卖些钱补贴家用。老家隔壁的王大娘已经七十多岁,还每年摘酸枣卖几百块钱。孩子不让她上山,怕摔倒了,王大娘闲不下来,说爬爬山才舒服,劳作惯了,身轻体健。柏香子、酸枣仁在这样的石头山上长出来,要有多大的力量、耐性和意志啊!所以才能让人心神安宁,有甜美的梦境。大概因为这样,村里有不少长寿老人,有的已过百岁。
穿过柏树林,在徐徐清风、淡淡香气中,爬上几块岩石,来到山顶。山虽不高,但足以远眺畅怀了。东西两边不远都是几座小山,小时候,不知不觉日出东山,村庄一下子亮堂起来,鸡鸣狗叫,车辆驶过,人声问答,开始忙碌的一天。在西边的小山上,我常看落日,还有美丽的云霞,暮色四合,才转身回家,村里家家户户亮起灯光,朦胧又温暖。往南看,二十多里外有一道东西走向的山脉,翠屏一般,是我们县与泗水、曲阜的界山。东半部巍峨雄壮,叫凤仙山,据说山上有穆桂英的营寨。西半部优雅秀美,叫石门山,山南有石门寺,据说孔尚任在那里写《桃花扇》。孔尚任是孔子的后代,再往南四十里路便是孔子的故乡曲阜,有大成殿供奉这位大圣人。北边视野开阔,稍偏东的方向三十里外有徂徕山,连绵一片,蔚为壮观。稍偏西的方向上,五岳独尊的泰山在半空中隐约可见,仙境一般。父老乡亲说,咱这儿是风水宝地,南有孔子,北有泰山,文明昌盛,世代平安。那时还小,不明白道理,几十年过去了,越来越觉得家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孔子崇高伟大,也感谢父老乡亲的言传身教,培养熏陶。
真是立秋了,山顶上凉风习习,四周青翠遍地,一望无际,和苍茫远山连为一体。天空辽阔,周边飘着几朵白云,镶着金边,显出红晕。朝阳已在东方升起,就要君临这片土地。头顶上的天空好高啊,好像有一种力量要把人吸引上去,纵身青冥,自由自在。悠然神往之际,几个小黑点儿从远处飘来,渐渐近了,看出是几只鸟儿随风飞翔,翅膀几乎纹丝不动,御风而行。
我不禁微笑,从小就仰望端详,无限神往的鸟儿啊,我们称它们为“迎风站”,不知到底是什么鹰或隼,只知道是勇猛的鸟儿飞在高空,站在风头上,任意飘荡。特别是在冬季,天气那么冷,西北风那么急,它们飞得更高,更逍遥,似乎变成了风,变成虚幻的精灵。现在这几个“迎风站”就在我的头顶上,偶尔动一下翅膀,像是和我打个招呼。还是小时候的那些“迎风站”?当然不是,但是一点儿也没有变,把我带回充满幻想的童年。
猛然间眼前一亮,耀眼的阳光洒在树上,岩石上,马上觉着那灼人的光。刚刚立秋,太阳还是那么热烈,令人生畏。于是沿原路下山,又走在阴凉里,走在清新的草丛中。
山下雾气全消,到处想起各种声音,大人见面打招呼声,小孩玩闹嬉戏声,商贩叫卖声,鸡鸣狗叫声,庭院里锅碗瓢盆声……厨房上炊烟袅袅,堂屋里已摆好饭桌了,放好椅凳了吧……
我不禁感动,这是我的家乡,我生长的地方,永远这般多情美丽。家乡啊,是挂在我胸口的一块碧玉,永远造化神奇,给我无限生机活力,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