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青波访谈》之首访崔松石先生
(作者:青波 编辑:李诗音)
气韵不凡 风范尽显——首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崔松石先生
一位老友的举荐,使我认识并与松石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作为一代山水画名家的崔松石先生,使他走向成功的秘诀没有别的,只有拜师学艺、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吸古纳今、独辟蹊径。
松石先生告诉我,他自幼年起就喜爱金石书画,早在少年时期就考入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并且在学习中国画的同时,亦学习素描、水粉等西画基础课。此后又在北京中国画院进修班专攻山水画,并得郭傅璋、溥松窗两位先生的启蒙,随之结识了众多的山水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如著名的书画家秦仲文、吴镜汀、郭风惠、董寿平等,都作过松石之师。这些得天独厚的学习机遇与条件,加上松石先生对艺术的酷爱、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以及师法造化、掌握笔墨技巧同时写生、创作的正确学习之道路,正因为这样,松石先生青年时期就在书画领域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
博采众家之长,吸纳各派之特点,使松石先生不断走向成功。早在1980年春天,松石先生就参加了北京山水画研究会,那时的他就广交朋友,吸取众家之长,兼收各流派特点,并开始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进行写生、创作,尤其对北京周围的景色写生为最多,创作激情最大,取得的成绩最丰。
我不由得翻开松石先生送给我的画集。开始几幅如"绝壁悬宇"(京郊沟崖景色)、"金山暮色"(避暑山庄景色)、"天都胜概"(黄山景色)等,皆为80年代之初,入选北京市美协举办展览之力作。正因为这些力作的诞生,使松石先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采访中我注意到,松石喜画园林小景,古建古寺,在他的画集中,园中之园的"北海静心斋"、"香山见心斋"、寺中之寺的"碧云寺水泉院"等,虽篇幅不大,亦为精品之作,成功之作。
美丽的京郊处处都是壮美的景致,为此松石先生常常以写京郊景色为重点,并多次小住京西戒台寺、潭柘寺,在此间,他对"卧龙松"、"帝王树"等珍奇树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写生就有数百幅之多。
正如一位名家所言:"松石的山水画,力求笔墨苍劲、强调骨法用笔,使之点、线、面有机组合成完美的一体,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深受书画界内外人士的喜爱。"
谈及松石先生山水画的功力,不能不涉略他的综合素养和艺术追求,而谈及这些,我不能不把松石先生的"四绝"艺术标准和"四绝"作为他多年的一个奋斗目标告诉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松石先生若有所思地告诉我,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刚刚步入学习书画艺术大门之际,许多大师都达到了"四绝"的高峰,以名嗓艺林的齐白石、陈半丁都是诗、书、画、印的"四绝"代表人物,60年代初,他接触到的前辈画家们多以"三绝"称荐,总是少一门艺术而作不到"四绝",这与人的精力、个人喜好有关。诸如宁斧成、邓散木诸名家均以"三绝"称著,而这两位以篆刻艺术立足于书画界的人物,也遗憾地没达到"四绝",邓散木先生严格评价自己为"三长两短",长于诗、书、印,而短于填词、绘画,即为"三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