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这天,天气转凉,气温稍稍降了一些。早餐过后,我就给92岁的父亲去送师傅亲手制作的甘露酒,因为这两天他已经惦记上了别人家的酒,我把外用抹的酒和喝的中成药丸都给他带回去,够他和阿姨用一阵子了。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但是因为父亲高龄的原因,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带92岁的老爷子去攀登高处赏秋菊,采摘野菊花。
我回去的时候,他正在楼下观看别人打牌,当我把东西递到他手上,他只给了一个手势,表示可以回去了。邻居们都逗他:“只收礼,连饭也不管?”我听到了,打趣道:“连水都混不上!”我还顺便反问他:“要不要去吃农家乐?”他直接摆手,一票否决!
因为最近中秋、国庆过节、二弟的同事、三弟的朋友、还有我这边师傅、我爱人、我女儿对他宴请的饭局连番轰炸,他已经疲于应付,难得让他今天清静一回,屋里吃的、喝的都堆成山了,他一边欢喜,一边数落;边夸赞好,边惊喜:“以前哪有这么多好东西?”
对于父亲来说,他是幸运的、也是知足的!在母亲离开的这些年,我们兄妹四人把对母亲所有的爱全部都给了父亲,开车带着他走遍了他想去的所有地方,了却了他曾经的心愿,能飞的地方香港、澳门也去了,摆渡的大轮船乘坐在海上也航行了,他听到了海鸥的鸣叫,见到了飞扬的浪花,尝了大海鲜。
回程的路上,偶遇我的邻居,看出我的一丝劳累,我才打开话峰:今年的重阳节我是和一位佛友,一起从初八穿越初九的凌晨过来的,进门时已经一点多了,但我们的故事还在路上,安静的跟夜一样轻,我第一感觉夜没那么黑,可能是故事太有重量了。
我第一次在夜晚见识了军人惊心动魄的胆识和霸气。如果不是她职场常年严谨的工作作风,也许她也会在那些波折的路上万劫不复。商场就是战场,一场接着一场的考验,一点也不压于有硝烟的战争。她一个同事的弦过渡紧绷,导致眉毛和头发过早地被消耗掉了。
从前的九月九是在酒里、烧烤摊上、蒙古包里、KTV里、篝火晚会上等等诸多形式里,那时候要多happy就有多happy,要怎样的狂欢就怎样的狂欢,要怎么嗨就怎么嗨。
可这一夜,冲淡了两壶茶,伴着史上最香的一碗粥,看她干掉苹果、核桃、瓜子的熟练动作之后。等我们爬出初八的桥,立在初九黎明的渡口。
《半壶纱》飘过来,我闭上眼,敞开怀抱,拥抱天边孔雀云羽一样的翅膀!把自己放出去,融于自然,就像一首诗词,我们整个人开始空灵起来……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揽五分红霞,采竹回家。悠悠风来,埋一地桑麻,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
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凤冠的珍珠,挽进头发。檀香拂过,玉镯弄轻纱,空留一盏,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楚丰华
2024.10.11
9:09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9909195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