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16讲》:
投稿作者:日月、李广恒、汪凤森、李凤英、段志军、根生厚福、大橘为重、赵偲含、潘如琴、青青子钤
1〔仙吕·天下乐〕
赞青县贺氏夫妇
文/李广恒
模范夫妻美誉扬,流芳。贤孝享,步履艰辛宏业创。脱贫念故乡,同心奔小康,和谐家道旺。
2024.9.29
2〔仙吕·天下乐〕看贺玉忠司进芬事迹有感
文/汪凤森
伉俪英模创业难,非凡。为典范,品德如星光灿烂。图強意志坚,仁慈孝道顽,扶贫行善赞。
3[仙吕•天下乐]•赞模范夫妻贺玉忠司进芬夫妇
(中原音韵真文部)
文/李凤英
模范夫妻创业辛,功臣。名誉信,贤慧进芬行孝尽。双双携手奔,无私奉献真,扶贫心意顺。
4一[仙吕·天下乐]赞贺玉忠夫妇
文′段志军(湖南)
受苦时期贺玉忠,农工。财富梦,觅定机箱福报种。财多助病翁,修途建大功,乡村人称颂。
5《仙吕·天下乐》赞贺玉忠夫妻
文/根生厚福
忠善夫妻贺玉忠,情浓。携手行,创业艰难志未穷。贤妻伴如松,仁德映碧空。乡邻赞意融。
6[仙吕·天下乐]题贺玉忠夫妻
(中原音韵.寒山部)文/大橘为重
历尽辛酸创业难,身单。随便餐,锁定机箱日夜产。情浓歧路间,民工下吉安,乡村人称赞。
7〔仙吕·天下乐〕赞贺玉忠司进芬夫妇
文/赵偲含
伉俪情深爱意浓,欣逢。龙配凤,困苦时期风雨共。辛勤创业丰,诚心孝德同,乡邻齐赞颂。
8【仙吕•天下乐】赞贺玉忠司进芬
文/潘如琴
爱者情深宠世浓,欣容。彩凤红,有谁常日夕景物隆。翼双飞岁久恭,共白头美满侬,星辰方踊诵拢。
、
9〔仙吕·天下乐〕.赞贺氏夫妻
文/青青子衿
创业艰难苦辣辛,耕耘。诚守信,致富持家名远近。夫时乐助人,妻常伺母身,同心携手进。
10〔仙吕·天下乐〕.贺裕忠、司进芬夫妇软事赞(中原音韵 真 文)
文/骆杰英
贺裕忠贫苦出身,强人。勤兑困,司进芬慈祥孝顺。家婆病护跟,操劳将苦吞,协夫同力尽。
2024.10.10。
其它篇投稿作者:段志军、根生厚福、韩占茶、
1[仙吕·醉中天]题贺玉忠夫妻
文′段志军(湖南)
老辈无余润,少壮四方耘。栽种梧桐彩凤蹲,贤女持家顺。财茂回施近亲,德泽乡镇,自来诗赞豪门。
2《仙吕·醉中天》赞贺玉忠夫妻
文/根生厚。
昔日贫寒共,创业路途匆。伉俪齐心意韵通,贤妇家门奉。德厚帮扶友朋,善名传颂,世间留取清容。
3韩占荣(黑龙江伊春)
[中吕·山坡羊〕赞贺玉忠、司进芬夫妇(新韵)
玉忠人羡,进芬心善,脱贫致富勤劳干。纸箱研,病娘安,换衣喂饭心无怨,帮老助童钱物捐。他,佳誉传;她,佳誉传。
七律 赞贺玉忠、司进芬夫妇
韩占荣(黑龙江)
伉俪同思岁月猷,红尘苦乐共追求。
夫妻创业脱贫想,昼夜攻关致富搜。
选项纸箱迎众客,喂餐婆母\孝千周。
发财不忘乡亲济,大爱仁慈人品优。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16讲
主讲老师:宁静
散曲漫谈(16)
元代咏物散曲的艺术特色(二)
二、雅俗兼具,豪爽泼辣
上一课中谈到,咏物曲有词化倾向,雅致非常。但元曲毕竟属于俗文学,咏物曲作为其中一个部类,拥有“俗”的特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些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带上“蛤蜊风味”。
“蛤蜊风味”究竟是说元曲怎样的艺术特质,今人是很难有个精准的定义。吴梅先生谈到元剧曾说“我尝说白话文章,有时间关系,往往一时普通的说法到了后人看来,不容易懂。试看唐宋以来文章,至今读去,还是明明白白,独有元朝一代通俗文,简直无从解释……他每做剧曲的人,随便用方言填砌成文,在当时固然了解,可是到了现在,就要用许多方法来一字一句的解释。”这个词本是当时从事元杂剧、散曲创作的文人把自己的爱好比喻为别有风味的蛤,以别于从事正统诗文创作的文人。当时之人多能意会,而发展到几百年之后的今天,就少有人能对这一内涵明白清晰的概括。有人认为是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的真性情;有人认为是谐谑的审美风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元明原始文字为依据,探讨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
1.以通俗语言入曲,雅俗相兼
元散曲家王举之在[双调·折桂令]《赠胡存善》中写道“问哈蜊风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诗书。云叶轻灵,灵华纤腻,人物清癯。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绝妙功夫,家住西湖,名播东都。”从这首小令我们可以发掘出“蛤蜊风致”的蕴意。既要以传统诗书入曲,也要能融入口语、俚语。咏物作品中这样的语句不胜枚举。如唐毅夫[南吕·一枝花]:
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易添身上冷,能使腹中肌。…
【尾】一冬酒债因他累,千里关山被你迷。似这等浪蕊闲花,也不是久长计。尽飘零数日,扫除做一堆,我将你温不热薄情化做了水。
散曲开头对仗工整,略有诗文的印记,但到尾曲时就完全平白如话了。汤式[南吕·一枝花]《咏素蟾》:
【梁州】剔秃團驾彩云恰离瀛海,明滴溜趁清风又下峨。捣玄霜仙药的玉兔偏知契。杨柳楼心弄影,婆椤树底扬辉;竹叶中荡漾,梅花窗外徘徊。煞强似负灵著九尾神龟,更压着叫扶桑三足天鸡。活不刺大罗仙手掌上奇擎,矮婆娑翰林客砚池边侍立,滑出律广寒娇寝帐里追陪。
这支曲子造语俚俗,“剔秃”“ 明滴溜”“九尾神龟”“三足天鸡”“活不刺”等都是市井用语,词句俗到极致。但其间“杨柳楼心”之句却又极为典雅,将宋词中的名句融入其中,语言骈俪,文采斐然,与前后似乎完全不搭,却又协调的统一在一首作品中。诗文语言和口语的搭配,使散曲变得清新活泼,富有生活与艺术双重气息。
2.本色自然 豪爽泼辣
“蒜酪风味”常常和“蛤蜊风味”一起用来形容元曲的艺术风格。最早是明代何良俊提出了元曲“蒜酪”风味,他说“高则诚才藻富丽,如《琵记》'长空万里’是一篇好赋,岂词曲尽能之?然既谓之曲,须要有蒜酪,而此曲全无,正如王公大人之席,驼峰、熊掌、肥盈前,而无蔬、笋、蚬、蛤,所欠者,风味耳。”何所提出的“蒜酪”风味即本色自然、豪爽泼辣的艺术趣味。我们不妨看看高明《琵琶记》“长空万里”这一句是如何写的:
【念奴娇序】〔贴〕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十二栏杆光满处,凉浸珠箔银屏。偏称,身在瑶台,笑斟玉,人生几见此佳景?【合]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此曲语言华美,清丽无双,却毫无曲的清逸泼辣之气。很多咏物散曲在咏物抒情或借以调侃时,往往急切透彻,不含蓄,不宽驰,表达得酣畅淋漓,带有浓重的“蒜酪”味。例如黄公望[仙吕·醉中天]《李嵩<髑髅纨扇>》:
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
这支曲子为题咏李嵩的画幅《髑髅幻戏图》而作的。李嵩是南宋末年著名画家,他通过在团扇上这个凶残的髑髅,表达了对醉生梦死的官场生活的针砭。黄公望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和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画家的艺术构思,并用散曲的形式对画中骷髅加以描写刻画,开头两句是工整活泼的流水对,将“髅”皮肉脱尽、白骨楂的阴森惨象和盘突出。接下来三句则是对画面上大骷髅手提吊线,操纵另一个小骷髅的样子以娱人的样子描绘出来。最后一句则是点睛之笔,意思是当这群白骨还在寻欢作乐之时,敌人的铁骑已经逼近城郊了。黄公望这首小令借咏画中骷髅意在批判统治阶级的腐朽,写得极有风致,不事雕琢,清新自然,俏辣至极。
3.修辞手法
(1)比喻恰当
在咏物作品中,比喻是经常被用到的修辞手法。元咏物散曲中,比喻的运用是最常见,涉及数量是最多的。散曲家们在对咏物类散曲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形似是手段之一“ 自近代(晋宋时期)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这就在说,古代文人的作品很重视事物形态的逼真。吟咏物象时,要寄托情志,诀窍就在于准确的描绘事物。比喻就是讲具有相似性的两者,用其中一个比作另外一个。喻体往往都是更常见更具体更浅显,这样使得本体更逼真、生动、形象。例如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润,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这首小令运用比喻手法来描写瀑布。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把天比作织机,月亮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最后三句又将瀑布比喻成“白虹”、“玉龙”和“雪”,将瀑布写的极其壮观,这就是多种比喻产生的效果。徐再思[双调·蟾宫曲]《雪》:
白鹭交飞溪脚,玉龙横卧山腰。满乾坤无处不琼瑶,因风吹柳絮,和月点梅梢。想孤山鹤睡了。
全曲“白鹭”、“玉龙”“琼瑶”、“柳絮”、“梅梢”、“鹤”等六个独具神韵意象来比喻雪的洁白无瑕。前两句对仗工整,用“玉龙”比喻大雪覆盖的群山,“白鹭交飞”写出雪落之情态,就像是白鹭轻轻落在溪边,满眼洁白。接下来用琼瑶这种美玉来形容雪的晶莹剔透,之后又用东晋谢道韫用柳絮比喻大雪的典故写出雪花纷纷扬扬洒向大地的情态。最后用一只“睡着”的仙鹤比喻被大雪覆盖的孤山,可谓是匠心独具。这首作品同样是运用比喻很成功的一篇,全篇没有出现一个“雪”字,却句句不离写雪,真是妙笔生花。有几个固定的意象常常用来当做喻体,在咏物散曲中时常会出现。比如“琼瑶”本身是美玉的意思。到后来,常常被诗人们用来比喻洁白美好的事物。常出现在咏花、咏雪的曲子中。如张可久“风姿澹然。琼酥点点”(《野梅》)比喻梅花,薛昂夫“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杨花。片片鹅毛”(《雪》)用琼瑶、杨花和鹅毛形容大学纷的样子。乔吉还别出心载地用“琼瑶”来比作女子的芊芊玉手:“玉掌温。琼枝嫩。闲弄闲拈暗生春”(《咏手》);还有“胭脂”这个意象,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红指甲,例如周文质《赋妇人染红指甲》“污檀脂数点斑,记归期刻损朱栏。”乔吉《红指甲赠孙莲哥时科吴江》“水晶寒浓染胭脂腊”。写红花也常用到它,卢挚咏红梅时写到“缀冰痕数点胭脂,莫猜做人间”(《红梅》)、张可久则用它形容海棠“看佳人富贵天资,点染胭脂,!
(2)拟人生动
拟人也是常用到的修辞手法之一,将事物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咏物时非常常见的手段,元代咏物散曲也不例外。如李致远[越调·小桃花]《新柳》:
柔条不奈晓风梳,乱织新丝绿。瘦倚春寒溺陵路,影扶疏,梨花未肯飘香玉。黄金半吐。翠烟微妒,相伴月儿孤。
开头两句写出柔嫩的柳丝好像是晓风梳理编织而成的。“瘦”则重点突出“新柳”的“新”,像是位清瘦的人儿一样,形容刚生长时的纤细。这样清瘦的身影就斜倚在灞陵路旁,“影扶疏”是动态描写,风吹动,柳条来回摇晃,连着影子也飘摆不定。柳芽还在慢慢生长,这样年轻、婀娜的柳,连青烟都嫉妒。这曲子中的风、柳、烟都具有人的动作,“梳”“织”“倚”“妒”几个动词用的恰到好处,拟人手法的运用让这首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又如[双调·清江引]《咏梅》: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曲子的前两句显然把梅花拟人化了,把梅花写成了一位娇羞妩媚的少女。诗人面对盛开的梅花:花心芳香美丽,水灵灵鲜艳艳,非常动情,好象要对诗人说些什么。“欲说”二字用得很生动,完全把花心之“娇”表现出来,把静写动了。因为梅花是没有感情的植物,所以说花对人,实是人对花,说花非常动情,要对人说些什么,实际上是人非常动情,想和花说些什么。把人的情感转移到了花的身上,除了鲜明的拟人手法,也是一种移情。
咏物拟人手法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代马诉冤》《羊诉冤》《牛诉冤》三部作品了。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意义深远的寓言。马、羊、牛都是古代生产劳动中的重要劳动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三首套曲全都是通篇用拟人化手法,用这些为人们做出贡献的动物的口吻,通过自己遭遇的不幸之事,抒发世间的不平黑暗。例如姚守中《牛诉冤》拟牛为人,声声血、字字泪地哭诉了耕牛“经了些横雨斜风,酷寒盛署,暮烟晓雾”,“力田扶耙受驱驰”“朝耕幕垦费工夫,辛苦为谁乎润国于民,受千辛万苦。”的辛苦一生,最后落得被贪财狠毒的人残忍的杀害,死后“筋儿铺了弓,皮儿鞔做鼓。骨头儿卖与钗环铺,黑角儿做就乌犀带,花蹄儿开成玳瑁梳。无一件抛残物,好材儿卖与了靴匠,碎皮儿回与田夫。这样的遭遇不是牛才有的,这其实人借牛之口,对自身以及大千世界拥有同样悲惨境遇的人或物的同情,是对社会的黑暗愤怒的控诉。这种拟物为人进行诉冤的作品,诗词中少有,散曲中更是不多见。原因是这样的作品,既要写动物,也要写人,处处关合,实在不容易。为了将冤情倾诉的淋漓尽致,他们都运用了套数的形式。从这些地方可以领悟这套曲的艺术成就。
(3)双关贴切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元代散曲家们也经常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委婉的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这类作品表面上咏物,实则以物喻人。它利用所咏之物与某种人的某种联系,表现双关的意义,而并不直接说出。”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骗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琉色浅。[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扬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警着耐心儿卷。
这套散曲记录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我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当时朱帘秀已经委身(可能还是被占)于一个道士,关汉即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表白。“轻裁虾万须”两句指这珠帘子是用虾须串起珍珠做成的,我国古代也用成珍珠形容歌声的清脆,所以这也暗指朱帘秀的歌声动人。下两句写珠帘子摇动的状态,实际是对她舞姿的描绘。“似雾非烟”三句表面在写帘子的作用,不让等闲人看到帘子后面的梳妆的女子,实际写朱帘秀在后台化妆打扮,不轻易出场的情景。取次展,表面是不许人轻易卷帘,实际是写一个优秀演员为尊重自己的艺术,在出场之前要蓄势待发,不轻易露面。首曲的最后两句表面写珠帘的乍一展开就光彩四射,实际上写朱帘秀的一出场,一亮相,就光彩照人,震了全场观众。这些含意,关汉卿能写,朱帘秀也一定能懂的。第二支曲[梁州]前三句作者以侯家、谢府,紫帐、红莲来做比喻,衬托帘子的华贵与高雅。实际是歌咏朱帘秀风流华贵的品格。“拂苔痕满砌榆钱”两句写“珠帘”所面对的气氛,语意双关,写自然气候,也是风月场上的局面,以榆树、柳絮的扑帘,暗示狂徒对她的侵扰,飞语流言对她的糟塌。“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三句依然语意双关,借帘外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帘中人思想感情的起伏,同时表示作者对帘中人孤苦处境的关怀。最后,又用“湘妃面”“扬州风物”“神仙”,形容“珠帘”美丽的姿容。
尾曲作者写了他与朱帘秀的亲切关系。按照第二曲作者对朱帘秀无限的赞美,本曲应尽情倾吐对她的感情。但是,由于当时朱帘秀已经委身他人,作者便不可能明白地表示对她的怀念和爱慕之情。“守户先生”即隐指其人。“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是希望卷帘人好好爱护这幅珠帘,实际是希望朱帘秀委身之人能珍惜如此佳人。
这支套曲表面上句句咏珠帘,骨子里句句写帘秀。作者成功的运用语意、语音上双关手法,将自己对朱帘秀的情感含蓄的表达出来。构思工巧,语言雅丽不俗气,不愧是“元人第一”。胡祗透《赠妓朱帘秀》与关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围绕“朱帘秀”三字生发,从珠帘的禀质、环境、阅历及所显示的风神步步写来贴切于物而影合于人。曲中的暗示、双关,意味悠长。如“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以“江边翠竹”之秀、“海上明珠”之贵配上锦织绒穿的精致,合映出朱帘秀的色艺双全;“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既暗点朱帘秀寄身“风月场”的处境,又表现出她的脱俗厌器,纤尘不染。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嘲妓家匾食》:
白生生面皮,软溶溶肚皮,抄手儿得人意。当初只说假虚皮,就里多葱脍。水面上鸳鸯,行行来对对,空团圆不到底。生时节手儿上捏你,熟时节口儿里嚼你,美甘甘肚儿内知滋味。
这首小令既是写水饺,也是写人。前面三句写水饺又白又软的外形,同时也指妓女皮肤柔软白皙;“水面上鸳鸯”一句在写水饺下锅后的状态是在水中来回游走就如同妓女在欢场迎来送往的生活遭遇:最后三句描写吃饺子时的模样和滋也是嫖客的猥琐行径的刻画。读到最后都分不清到底是在写食还是在人味,物的性质和人的形象贴合得恰到好处。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16讲作业》
宁静出题
一、要求:
1.题目格式为〔仙吕·天下乐〕题目。题目从贺裕忠、司进芬夫妇的事迹(后附)中提练;
2.韵部自选;
3.韵依《中原音韵》。
二、〔仙吕·天下乐〕谱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三、注意事项
以贺裕忠、司进芬夫妇的事迹为背景创作。
四、曲例
1.〔仙吕·天下乐〕无名氏
一夜微凉色彩浓,秋红。歌舞送,岁岁年年情谊重。康园庆贺丰,开天喜事同,欢声心愿共。
五、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六、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2024.9.2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收稿: 徐成美 臧岚
制作:李凤梅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