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俊忠《重阳咏怀》有感
天 琮

重阳咏怀
宋俊忠
九九登高放眼量,山川壮丽韵无疆。
金风飒飒舒云卷,丹桂悠悠散瑞香。
岁月难留英气在,光阴易逝赤心彰。
茱萸遍插豪情涌,笑对霜天酒满觞。
《重阳咏怀》是著名作家、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先生一首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为背景的七言律诗。他通过对重阳佳节登高望远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层思考。全诗语言典雅,情感饱满,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篇两句“九九登高放眼量,山川壮丽韵无疆。”直接点题,将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自然世界。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古人认为此举有助于避邪驱灾、延年益寿。诗人借此机会,写登上高山,极目远眺,将整个天地间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这里的“放眼量”不仅是指物理意义上视野的开阔,更蕴含着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倡导——要以宽广的心胸去欣赏这个世界,去领悟生命的真谛。“韵无疆”三个字则强调了大自然的韵律与美是没有边界的,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去感悟宇宙万物间那种超越言语的和谐与秩序。
接着,“金风飒飒舒云卷,丹桂悠悠散瑞香。”两句通过细腻的感官描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层次。秋风送爽,卷起了层层白云,给人一种清新而舒适的感受;而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气,则增添了这份秋日景致的温馨与祥和。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使得整首诗读来既有画面感,又有立体感,仿佛置身于那一派秋色之中,亲身体验那份难得的安宁与喜悦。
随后,“岁月难留英气在,光阴易逝赤心彰。”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事物都会发生改变,但真正的英雄气概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它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同样地,尽管青春易逝,但那些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却能够历久弥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勇敢追梦,即使岁月无情,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尾联“茱萸遍插豪情涌,笑对霜天酒满觞。”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它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与情感基调,与中国古代诸多优秀诗人作品中的乐观主义精神高度契合,尤其是与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等作品中表现出的超脱世俗烦恼、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人生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茱萸作为重阳节的重要符号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辟邪祈福的寓意。诗中将其与“豪情”相联系,寓意着即便身处严寒霜降之际,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能够激发无限的力量与热情。而“笑对霜天”四个字更是凸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与挑战,都能够以微笑面对,以从容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明天。“酒满觞”不仅代表着庆祝与欢聚,也象征着人生的充实与满足,它告诉我们,在追寻理想的路上,不妨适时停下脚步,享受一番,品味生活中的小确幸。
《重阳咏怀》尾联虽不是直接摘取前人诗句,但在精神实质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对于人生困境的积极应对态度和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和生命活力。这种借物寓志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通过自然现象和社会风俗的结合,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让读者在审美享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滋养。
总之,《重阳咏怀》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描绘与富含哲理的阐述,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秋日登高望远的壮阔图景,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得更加有意义,如何在变化莫测的命运面前保持一颗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心。整首诗洋溢着浓浓的正能量,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反复品读与实践。
写于2024年10月10日
甲辰九月初八晚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