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七绝天地》254讲】
~~~~~~~~~~~~~~~~~~~-
日月(敬金忠)
绝句起承转合之转法,,,
前人出于诗法与理念的异同,对于起承转合的重视度有异,有极强调的,也有认为需要强调整体浑成的。但有一点,他们都不否认,就是如果能转得好,就算无功,整个诗还是平平,但至少能无过,不会出现大的差池。相反,不会转法、写不好转法的,往往就会写得诗不象诗,意思寡淡无味。
如果用起承转合法,通常转就是第三句。如果不是,自然也会有例外。总的来说,转法在诗中的用法,正常有三种:
一、一句一转。
二、第三句转。
三、末句转合。
单第二句转的也有,不过不多,我一时想不起具体例子,印象中老杜有这么写的。第二句转容易尾大不掉,后面三四句重复。第二句转,则多半后两句用对仗。老杜的绝句是变格,所以我们了解一下就好,不要去模仿。
关于转的重要性,其实我不必再多说了,尤其初学诗,多半是按起承转合法中规中矩地写,则这个转就更重要,因为第三句原本就是绝句中最该发力的地方。当然,如果想更进一步,讲究整体的浑圆无痕,则就不止是这样了,一气直下、首尾浑成,有章法却让人根本注意不到,那才是最高明的绝句,只是现在说这些太早了,我们还是回正题,老实研究这个转法。
二 笫三句转
这个第三句转,是转法的一大宗,或者说,一百首诗,大约有二十首用了别的转法,剩下八十首,多半是和这个第三句转有一定关系,或者,哪怕这一句有承接意,但也一定暗寓着某种转折意思在。
而第三句作转的话,就记忆所及,我觉得比较常用的,大至有四种情况,现各举一些例子见下——
4、从头另说他事。
这个写法,即木本禁语中说过的“中断别意”。要在转折时另从题旨落笔,而不与前两句有太多关系,使前两句只作陪衬,以烘托氛围为主,或泛泛揭题。而真正的题旨、诗人心中的幽意,完全由第三句发露出来。
所以这个另说他事,是指与首二句所说非一事,而直接以感慨、意境等与题旨直接相关,前两句里也不大找得出因由,和第3点不同。下面看例诗:
集灵台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受籙,太真含笑入簾来。
新雁杜荀鹤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疏水国秋。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这两首不用细解,对照我上面说的,很明白就能对比出来。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这两句里,和“昨夜上皇新受籙”了不相干。但昨夜上皇新受籙是发生在集灵台的事,所以仍然是在写这个题旨,不得目为诗写散了全无逻辑。
同理,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疏水国秋。这个明起破题,然后承写雁来时的风景。第三句则笔一转,从头另说,不管前面的抒写,反而写由新雁引出的作者自己的怅然若失:故乡家里的月色啊,“几人相忆在江楼”?后两句由新雁引出人,再引出乡思,但却又都围绕着新雁这个题来写的。而使得起首两句,全成陪衬。当然,这个陪衬也很重要,如果写得不好,则引人入境的感染力就会失色太多。
我们用《第三句转从头说他事》的格式写五绝或七绝一首 题目自拟 内容不限 使用平水韵。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254期《七绝天地》
01.何惠明02.赵偲含03.柯美柘04.成人之美05.汪凤森06.李凤英07.戴云霞08.李晓华09.杨淇盈10.春云11.根生厚福12.高颖13.莫祖颖14.金秋立红15.一剪梅16.尹洪宽17.屈明芳18.晁春阁19.世外桃源20.春草21.黄伟琰22.訾春英23.老好人24.林辉荣25迟晶三阳26羽海微云
01
七绝·同学遇
文/何惠明
谈天说地笑颜开,日照秃头全不回。
年少长沙同校里,择优去劣夜相陪。
02
七绝·小院赏桂
文/赵偲含
扑鼻幽香何处来,抬眸墙角桂花开。
风携云月追鸿雁,一缕乡思梦里栽。
03
七绝·重阳
文/柯美柘
欢欣国庆又重阳,兄弟登高赏菊光。
患者庭中怜病汉,遥思共往话沧桑。
(演英收录)
04
七绝·鸳鸯
文/成人之美
鸳鸯一对水中央,斜眼游人摄景忙。
最是心安深草处,唯将倒影入池塘。
05
七绝·人生感悟
文/汪凤森
良辰美景月团圆,物换星移日暖绵。
只管清修忠孝道,但行好事结天缘。
06
七绝·桂花
文/李凤英
金秋十月桂花开,满苑幽香扑鼻来。
赤染枫林如胜景,红黄相伴似风裁。
07
五绝·季秋
文/戴云霞
秋暮草凝霜,林峦叶渐黄。
偏宜湖水畔,芦荻正飞扬。
08
七绝·赞东风41制造者
文/李晓华
长缨在手缚苍龙,一代英豪攀险峰。
沥血讴心神器铸,家邦无恙更从容。
(一木一石收录)
09
七绝·给花施肥
文/杨淇盈
松土施肥沐暖阳,深情种下覆炎凉。
金秋轮转枯荣色,丹桂含苞画意长。
10
七绝·今又重阳
文/春云
西风几度又重阳,岁月催成两鬓霜。
采菊当年欣执手,至今每忆总神伤。
11
五绝·重阳
文/根生厚福
露冷雁南翼,霜寒枫北望。
登高思旧事,何处是吾乡。
12
七绝·重九养生
文/根生厚福
晨沐清风遛漫步,暮披霞彩意如仙。
忽思岁月匆忙逝,且惜安康度每天。
13
七绝·秋意闲思
文/高颖(禅禅)
霜枫尽染韵无穷,雁过寒云舞碧空。
转忆春时花似海,如今秋色意难同。
14
七绝·回乡感怀
文/莫祖颖(广东)
少见炊烟只剩房,田园满草变成荒。
儿时伙伴今何在,各自飘零去八方。
15
七绝·秋天吟
文/金秋立红
西风再度碧蓝天,春去秋来又一年。
莫问怡情添几许,九和写尽彩枫边。
注:称秋季为九和。
(诗妖收录)
16
七绝·寒露
文/一剪梅
西风扫叶坠清池,寒露燃枫秋月迟。
昨夜感凉难入睡,催花小雨韵如诗。
17
五绝·寒露
文/尹洪宽
寒气日闲生,霜风秋叶声。
友朋共赏菊,茶韵亦腾盈。
18
七绝·残荷
文/屈明芳
蜂藏蝶隐正秋中,枯叶败枝花谢空。
残荷丽容今殆去,提心吊胆迎寒风。
19
七绝·赞乒坛老将马龙。
文/晁春阁
数度登台升五星,夺金鏖战史书铭。
初心鼓舞争光志,总把前功归作零。
20
七绝·金秋十月
文/世外桃源
层林夹道枫初艳,是处氤氲丹桂馨。
华诞旗扬普天庆,欢歌笑语每阶庭。
21
七绝·寒露
文/春草
今逢寒露入三秋,菊艳枫红景色稠。
一阵轻风毛细雨,晶莹珠玉挂枝头。
(袁谷成收录)
22
七绝·登高
文/黄伟琰
秋高气爽艳阳天,半岭枫红正欲燃。
且向危崖攀绝顶,白云深处好寻仙。
23
七绝·寒露晨步
文/訾春英
草缀珍珠迎旭阳,小风抚面裹寒凉。
红枫正欲燃成火,捧出心头少女妆。
24
七绝·寒露
文/老好人
寒露不寒呈玉露,金盆银盏送农收。
粒珠化转丰年果,只为黎民勤作酬。
(世外桃源收录)
25
七绝·重阳雨
文/屈明芳
秋雨连绵满地黄,菊花争艳润重阳。
冷风摇落千株叶,桂蕊斑斓暗影香。
26
七绝·十月
文/林辉荣
十月秋风木草黄,节移寒露转天凉。
现今慈母钱掏出,游子方能添服装。
27
七绝·读硏
曾经立志必攻硏,金榜题名万户传。
不料学成愁就业,居家岁岁复年年。
28
七绝·寒露
文/迟晶三阳
昼短沧凉夜渐长,枫红菊绽草枯黄。
农人地里收禾谷,车运肩扛入库仓。
(羽海微云收录)
29
五绝·重阳登高
文/羽海微云
登高望远村,落日挂黄昏。
人去知何在,凭添泪一痕。
(青青子衿收录)
七绝 清州圣地海子湖
文/日月(敬金忠)
水嫁东风另有因,波涛汹涌晚霞亲。
不如船首抛钩钓,纵使无情也动人。
七绝 重阳
文/溪水
登高远眺尽铺黄,秋叶飘零一夜霜。
晚菊仍香天渐冷,心传关爱暖爹娘。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收稿: 徐成美 臧岚
制作:李凤梅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