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重阳
梁少华(广东)
历经寒暑又重阳,独步登高寻桂香。
欢赏崇山南岭秀,行吟古道晚花黄。
鸣泉依旧映衰鬓,宿雨纵然折瘦杨。
眼眺遥途明月皓,人间何处不风光。
才女赵娟娟点评:
独步重阳,寓情山水:
梁少华先生笔下的生命哲思与人间风光
从情感与哲理的深度来看,梁少华先生的《重阳》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节日景象的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作品。
首先,从情感层面分析,诗人通过“独步登高”这一行为,表达了对孤独与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在重阳这个寓意着团圆与敬老的节日里,诗人选择独自登高,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某种孤独感,或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寻桂香”则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桂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花,其香气也寓意着吉祥与幸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从哲理层面来看,诗中蕴含着对生命、时光与自然的深刻思考。颈联“鸣泉依旧映衰鬓,宿雨纵然折瘦杨”中,鸣泉的恒常与诗人衰鬓的对比,宿雨滋润与瘦杨折断的对比,都暗示了生命与自然界的对比关系。诗人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易逝、时光无情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接受生命变迁的哲理态度。
再者,尾联“眼眺遥途明月皓,人间何处不风光”则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以明月为喻,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与期待。同时,“人间何处不风光”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珍惜,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风光。
综上所述,梁少华先生的《重阳》不仅是一首描绘节日景象的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孤独与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哲理深刻,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版面编辑: 花间轻语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致谢!)
编辑寄语:
非常感谢您阅读本作品,您的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欢迎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照片与简介。在这里,您可以畅所欲言,与我们一同探索知识的海洋,分享生活的点滴。请将您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故事创作成诗文发送至微信wxid_cefqlfgd8gj022,本平台阅读后将筛选优秀作品发表,让更多读者分享拜读。期待您的精彩来稿,期待与您共享思想的火花!让我们一起创造更多的文学价值!
请您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好友,并点击关注本平台,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