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到大连这些年,总想吃铁岭的牛肉火勺,喝一碗铁岭地道的羊杂汤,却始终未能如愿。日前坐709路公交车路过马栏广场西侧前程街的时候,偶然看见路边店牌匾上“铁岭火勺羊汤”的几个大字,非常兴奋与欣喜。今天,特意带老伴儿来一饱口福。

上午十一时,走进店里,店主老何得知我们是他铁岭老乡,显得特别高兴和热情。免不了有几句亲切寒喧,老何父子俩便按照我的要求,端上了一盘刚出锅的牛肉火勺,一碗羊杂汤和一碗清汤。老伴儿一向只喝清汤,在喝了一口汤之后说,“老乡,你家的清汤真是羊骨头熬出来的,质量很高啊!”等吃到金黄色酥脆的牛肉火勺的时候,她又说,“这才是正宗又地道的牛肉火勺!”只顾着大快朵颐的我,也由衷地赞叹道:“真是一口酥,家乡的牛肉火勺就是香!还有,羊杂汤也特别好。”

旁边座位上一位中年男士,添了两次汤,喝热了,脱掉了外衣,只剩个背心。他说,“已经来好多次,特别是头一天喝酒之后,第二天来喝碗羊杂汤,胃里就舒服多了。”一位年轻女子先要了一碗清汤,5个牛肉火勺,吃到第三个火勺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说,“进来对了,还是第一次吃牛肉火勺,真好吃!”便喊道:“老板,再给我来5个火勺!”
15个牛肉火勺很快被我俩消灭了,汤也喝得见了碗底。结账时,老何认真地说,“老乡第一次来,不用结了。”我说,“越是老乡越应该结账,因为老乡在大连打拼不容易,账必须结的。”在刷了二维码付了38元之后,跟老何聊了几句。
老何说,他2014年开始在铁岭开原经营牛肉火勺店,期间,还被中央电视台尼格买提采访过。2023年10月他带儿子到大连开店,想让铁岭的牛肉火勺在大连火一把。刚来那阵,大连人见铁岭牛肉火勺跟圆形饼干大小差不多,还一元钱一个,有点贵。偶尔有人进店看看或问问,便转身离开。总是有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吃上一回,就想着第二回,有了回头客,人气慢慢上来了,由开始每天只卖三四百元到现在每天有2000多元的进账。虽然没有“火”起来,但我们爷俩信心越来越足,心气儿也越来越高。
说起这铁岭牛肉火勺,还真有点故事哩。相传公元 1115 年金辽大战,当时金国处于劣势,金帝阿骨打心情焦虑、米水未进,他手下有一个厨师,擅长汉、回民族细腻精巧的美食艺术,于是他就把牛肉做馅儿,面粉为皮,佐以大葱等多种佐料制作了这样一种小饼状的吃 食,当时阿骨打闻到这种香气,激发出他原始的饥饿冲动,立刻连吃了三个,大声叫好,因这种小饼需要在铁板上用火烤熟,遂命名为火勺。有了这种神奇的火勺助攻,金军士气大增,取得了胜利。后来一位叫杨福的铁岭人得到了真传的牛肉火勺制作秘诀,以杨氏火勺为代表的名铺旺店,代代相传,美名远播。所以,牛肉火勺冠以铁岭之名,距今有百余年历史。外地虽有火勺,但与铁岭牛肉火勺不论是外表,还是口味都相去甚远。铁岭牛肉火勺,呈金黄色,皮和馅层次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铁岭牛肉火勺更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辽宁榜名单。

铁岭火勺一口酥,满嘴香,吃上了,能忘了姥姥家的姓;铁岭羊汤软烂可口、温胃润肠,喝上了,气血上扬精神爽。为家乡铁岭名小吃叫好,想铁岭的时候就去前程街铁岭牛肉火勺羊汤店,要上一盘又酥又脆又香的牛肉火勺,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
2024年10月10日下午
作者:卢祥云,在铁岭工作生活了30年,退休后到大连。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近千篇新闻、散文、随笔、杂文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