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的哭泣
文/侯振宇
毛泽东热,热遍全世界,而且还在不断增温。
毛泽东思想,既有五千年文化底蕴,又有着指导现实的意义,更有指明未来的方向。毛泽东思想是极其深刻极为丰富的,适合于不同阶层不同职位不同境况的人来读。如电影《地道战》中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的特写镜头,清晨的太阳临窗,万道霞光,乾坤明亮。
读毛主席写的诗词就能读懂了中国革命吏,读懂了毛主席的成长史发展史。读毛主席诗词,首先让你不怕困难,无所畏惧。
读毛主席写给几个人的诗,就能读懂毛主席晚年为什么流泪,读了之后呀更让今天的人泪奔。
1919年10月5日,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逝世,恭写了《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母慈子孝,难以言表。
1930年11月14日,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英勇就义。1957年5月11日,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阳君失柳”,情真意切,念念不忘。
1935年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毛主席给彭德怀写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从井冈山与朱毛会师,一直紧跟着毛主席,长征路上,林彪率领一军团冲在前,彭德怀的三军团则殿后。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逝世,毛主席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可见毛主席对罗荣桓的信任依靠。
当年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竞,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肯将夙愿,
付与东流?
烈士暮年,环顾四周,悲从中来。
毛主席与周总理是1926在广州相识,遵义会议上,恢复毛主席的领导权,周总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作用,五十年的战友情,风烛残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只有用《诉衷情》来表达。
毛主席病重期间,用两句古诗评价叶剑英元帅: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寄于厚望。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晚年一个人默默的流泪,有时放声痛哭。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毛主席听到爱子牺牲时,只是说了一句“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在接见黄继光的妈妈时,动情地説“你有一个好儿子,我有一个好儿子!”他们都是人民的好儿子,两位坚強的老人都没有哭。
晚年想起慈爱的母亲,贤淑的妻子,还有五位亲人,能不流泪吗?想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能不哭吗?
我初次听到后惊住了,伟人也流眼泪,他和普通人一模一样,只是在那个时候,硬是不让眼泪流出来。
人老凄凉,回忆过往,能不悲伤?!环顾四周,“江山靠谁守?”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他老人家心里永远都是人民。问总理,向自己,问苍天,向大地,问子孙后代?
看天安门广场,看毛主席纪念堂,看韶山毛主席的故居前,无论寒冷的冬天,无论夏日炎炎,瞻仰毛主席的长队从未间断。李有源写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唱响了千山万壑,唱到了外太空。
毛主席曾说革命为了谁依靠谁,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尼克松问“您有什么特长?”“为人民服务”,回荡在他的书房,回荡在中南海,回荡在长城内外,回荡在大江南北。请听,郭兰英的《绣金匾》又唱起来了!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联合国降半旗,举国上下同哭,“泪飞顿作倾盆雨!”任凭怎么哭,也还不清您的恩情,您的眼泪。
历史的风吹干了伟人的眼泪,也吹醒苍茫大地和人民。历史的长河流,荡涤了沉渣也荡涤了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