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散文
园桌与筷子
徐志赓
浙江东阳
曾听某人说笑:一位中国人向外国人夸耀我国的筷子之伟大,并夸口我国的圆桌直径几达一丈以上。外国人听了不免责疑:“那么,你们的筷子有多长呢?”
“六、七尺长。”“那样长的筷子,怎么夹菜送入自己的口中?”“我们中国人最重礼仪,是用筷子夹菜专门喂坐对面的人吃的!”
几近赵本山似地忽悠人啦!
大圆桌几乎不难见到,在星级酒店订餐的大圆餐桌,大的一圈至少可以坐上一十八人,更大的甚至坐二十四人。
有次我们在杭州雷迪森五星级酒店赴宴,17人在24人的圆桌边坐下,只成半弦月还多一点点,宽绰得很,绝无“菜肴常需头上过,酒水频向耳边流”的现象。
我国的圆桌桌面上还有个大转盘,主人或客人只要轻轻一揿机关,盘子就会徐徐转寰。转盘上有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客人无须站起来夹菜或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即可取食。
时下已盛行分餐制了,转盘可以不用。大圆桌似有一缺点,除了左右邻座外,彼此相隔得太远,不便攀谈。但这缺点也许正是其一大优点,不必无话找话,大可一概不去理会,尽管埋头饕餮,做食不语状,还颇卫生呢。

我国传统的餐桌本是四方形的,即八仙桌,以往喜庆宴客都是用八仙桌的。有时在八仙上加个圆桌面。还有八仙桌折角打开即成园桌面的,这是比较讲究的人家了。
许多人围坐在一桌吃饭,当然以圆桌为最适宜。把食物放在桌中央,由中央到圆周的半径等长,各人伸箸取食,有如辐辏于毂。因为圆桌可能嫌大,所以现在几乎是凡为圆桌必有转盘的。
看报章杂志,看电视、录像、视频,得知圆桌绝非我国独享专利。外交舞台上常有所谓的圆桌会议,这种圆桌微呈椭圆形,其用意在于主宾座位不分上下尊卑贵贱高低,以体现其标榜的所谓民主、平等、博爱精神。
与国际接轨,我国也参照着办了。我就参观过杭州G-20峰会会场,会场中央布置的大圆桌就是我们东阳某家红木家具厂的产品,既富丽堂皇又美观实用。
这些都不能与我国的圆桌相提并论。我们的圆桌是普遍使用的,家庭聚餐时,祖孙三代团团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友朋宴饮时,敬酒、豁拳都方便。天冷时,吃火锅,更非圆桌不可。
箸,即筷子,或可称为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了,东亚、东南亚的好多国家也多用筷子,但据说都是从我国传过去的。类人猿吃东西用手抓,比不会用爪抓的禽兽已经进化不少,而用两根筷子则等于是手指的延伸,比猿猱使用树枝拨弄东西又不知要进化得聪明了多少倍。筷子的运用灵巧无比,能夹、能戳、能樶、能挑、能扒、能掰,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 至于说《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用筷子夹不住“金蛋”的笑料,那是因为刘姥姥,一则年岁大了,手发抖,好发“抖音”;二则她受宠若惊,激动得忘乎所以;三则更足见曹雪芹的艺术匠心,这里面何尝不包含着刘姥姥“装蒜”,要引逗贾母、凤姐及一干小姐、丫鬟人等的欢喜之成分呢。
至今尚无人考证出筷子是何人何时发明的,只笼而统之的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如果《史记》所载不妄,“纣为象箸箕子唏”——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箕子忍泣吞声的叹气——象牙筷子的历史那就可以说是悠久得很了。
箸,原来是荚(应是竹字头,但遍寻无此字。故用草头代之),竹子做的筷子;又作挟,木头做的筷子。象牙筷子并不怎么好,怕烫,容易变色。假象牙筷子颜色不正,没纹理,更容易变色,而且在吃较韧性的食物时,拉扯用力稍猛一点就会咔嚓一声断为两截。倒是竹筷子最好,湘妃竹固然好,普通竹也不错,髹油漆固然好,本色尤佳。有的当长辈的往往喜欢银箸,通常是短短细细的,怕分量过重,这只为了表示地位之尊崇。金箸我尚未见过,恐怕未必中用。各地产的箸子长短不等,湖南的筷子特长,盘子也特别大,但是没有长到烤肉的筷子那样长。

国人中有些人看到洋人学习使用筷子很笨拙颇感可笑,换位思考,如果叫自己吃西餐用刀叉,是否在洋人看来也很好笑。只要想想我们自己幼年开始使用筷子的时候,又何尝不像狗熊耍扁担?年龄稍长,我们使筷子的伎俩都精了——都太精了。看武林影视剧,画面上那些武林高手无不能举箸夹住迎面飞来的弹丸而使人们莫名惊诧。据说古代的少林绝技是先从用筷子捕捉苍蝇而后渐渐炼成这等功夫的。一般凡人当然是具备不了此种本领的。可是我们在餐桌上也许能看到某些人的功夫也实在了得。一般菜上桌,有人挥动筷子如舞长矛,如野火烧天横扫全境,有人胆大心细彻底翻腾如盘里寻宝,更有人在菜碗里捡出一块肉,掂掂之后放下了,捡起一块再掂掂再放下,最后才选中一块比较中意的,夹起来喂入血盆大口之后,还要把筷子横在嘴里吮一吮,于是有人在心里不免要犯嘀咕:这样做岂不是把你的口水都污染了食物,难不成是让大家都于无意之中吃下了你的口水?
其实口水未必脏。我们自己吃东西都是拌着口水下咽的,不吃东西的时候也常咽口水。不过那是自己的口水,不嫌脏。别人的口水也未必脏。我不相信谁在热恋中没有大口大口吞咽过难分彼此的一些口水。怕的是口水中带有病菌,传染给别人和被别人传染给自己都不好。毛病不是出在筷子上,而是出在我们吃的方式上。
有人提出何不进餐时每人使用两幅筷子,一副用于取食,一副用于夹食入口,但这样做是不是太烦琐了。谁有那样的闲心和耐心,每餐两副筷子此起彼落的交换使用? 如今,许多家庭,众多餐馆,筷子仍是人均一双,但是菜盘汤碗各附一个公用的大匙,还有一双公筷,此方法较简便,解决了互吃口水的问题。

现在,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浪费了许多木材,而工于心机与算计的日本人本国的木材从来不砍伐用来制筷子却大量进口我国的一次性筷子,真痛心呀!一次性筷子方便是方便了,但带来的生态问题,毁弃林木的问题,人们深长思之过没有?这是在吃子孙饭呢!恢复就餐时一人一副筷子,用后严格消毒的措施,已刻不容缓。
同时,将那些象牙筷、乌木筷以及种种珍奇贵重的筷子统统都保存起来,将来作为古董鉴赏!野象是国家保护动物,哪来这许多象牙筷,象牙筷不用,野象也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生态也就平衡了。
等同于自言自语的一通废话,聊博各位网客看官一笑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