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爱书香伴虫鸣
作者:鲁生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文人骚客吟诗著文抒怀的季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的“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徐徐重凄凉”,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爱读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细细品味这些千古美文,总能品出于我性格相符的一个“静”字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之景不同,我却偏爱秋,爱秋的成熟与收获,爱秋风、秋雨、秋月和秋天的落叶送给人们的舒爽与喜悦,我更爱秋天的肃杀和静谧。
进入暮年,既没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也没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我只想勿误金秋,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
读书贵在静,只有神定气静,才能读出书的深意来,品出书香方知味。秋意渐浓的九月,选一个晨光熹微或夕阳晚照的节点,泡一杯清茶,临窗而坐,手捧一本经典或当代名著,细品书中的美文妙语,听着隐身在草丛中时起时伏的秋虫的鸣叫,时有缕缕清风透过窗棂迎面扑来,使人顿生凉意,这种书香伴虫鸣的时光,自是人生一种最美的享受。
人处暮年的读书,既无沽名钓誉之困扰,更不是附庸风雅或哗众取宠,我的读书实为净化心灵,使自己能以一颗沉静的心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毋容置疑,身居官场数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心灵上难免积存了官场上的名利地位、宠辱得失、是是非非方面的阴霾和浮尘,这些心灵上的垃圾时不时地总会冒出来影响人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清除,会直接妨碍你的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的质量。清除心灵上的阴霾最好的办法就是心静下来认真的读书。
我爱读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令,一枝一叶总关情。深秋时节,一场久盼的秋雨不期而至,淅淅沥沥的雨点拍打着户外的竹叶,清洗着叶子上的浮尘,临窗听雨,就好像雨点撞击着我的心灵,帮我冲洗着心灵上的污垢。促使我反省几十年工作上的失误和人生道路上的缺失。此时我的心如沐春风,顿时亮堂多了。
雨过云退,又是秋日的暖阳,树木花草被清洗得青翠如初,躲在竹林中的秋蝉和钻在草丛中的秋虫,“你方唱罢我登场”,给秋天增添了无穷的韵味。我站在秋意浓浓的庭院,回忆着几十年来的流金岁月,面对着眼前灿烂的生命余晖,久埋在心中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早已烟消云散了。人生百味,命运由己,自觉清除了心灵上的垃圾,面对风光无限,绿意满目,心情如何不开阔呢?
书如良药,读一本好书,或欣赏一篇美文,如同服了一剂醒脑清神或疏肝理气的良药,使你神通气畅,心静如水。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国内又有改革发展稳定的巨大压力,这种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使不少人如负重压,负重前行,产生了浮躁焦虑。置身于这喧嚣浮躁的时代,如果能充分利用晚年的美好时光静下心来读一些书,使我们在享受丰厚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使精神充盈,心理强大,乐观向上,抵御红尘世俗和灯红酒绿的诱惑。这方面我是有深刻体会的。
我刚从单位退下来,也曾经徘徊过,迷茫过,失落过,忧郁过,发愁退休以后的漫长岁月该如何打发。习过书法,学过画画,心静不下来,入不了门。最终还是静下心来读书,把我大学学习的中文和政治经济学专业揀回来重读,结合回顾反思几十年的工作和人生历程,边读书边写文章,先后写了200多篇文章和诗词,已汇集印了《春播秋拾》和《风雨春秋》两本书,有些文章被刋登在《检察文学》和《白鹭文刋》上,其中两篇文章获得了《白鹭文刋》举办的“白鹭杯文学作品大赛十大实力作家奖”和《白鹭文刋》举办的“最美中国年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读书习文并参与这些活动使我获得了成就感和心情的愉悦,使晚年生活淡泊宁静,丰盈充实,浮躁焦虑与我无缘。
秋天是美丽的,莫将良晨空蹉跎,借我朋友的两句话:书润心田神气定,任尔东西南北风。以书养心,让晚年生活过得更精彩一些吧!
2024.10.1日国庆节于西安

作者简介:鲁生琳,1935年生,陕西旬邑人。1961年陕西师大毕业留校,任政教系政治经济学助教。后陆续调咸阳市周陵中学、渭城区红旗公社、咸阳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从事教育、基层领导和宣传工作。1984-1992年担任西安市新城区委书记,1993-1996年担任西安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曾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百篇,现已结集出版《春播秋拾》散文集等,作品感情真挚、意蕴深厚、语言隽永,深受读者喜爱。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