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
吕海玲(文吉)
规矩是一种敬畏。
物种演化,四季轮回,从生到死,无不遵循着道法自然的规矩。
规矩更是深入骨髓融入在我们的方方面面,约定俗成的老话老礼约束我们做事人情世故要有规矩;法律法规组织纪律村规民约是我们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社会规矩。
<<韩非子·解老>>云:“万物莫不有规矩。”懂得规矩,守住规矩,才能守好做人的本份。
01 规矩是一种分寸
古语有云:“处事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细细品来,很有哲理,告诫凡事要拿捏分寸过了头和达不到都不是最好的状态。
父母兄弟子女是我们一生中最亲近有血缘的人,父母吵架子女去干涉,就错乱了位份,子女充当了父母的父母,而其身份又不符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反而使得父母关系更进一步恶化家宅不宁。子女结婚后就是一个独立的家庭个体,关系排序是夫妻子女父母,家庭排序是自己的家子女的家父母的家,一旦颠倒势必造成混乱,这也是婆媳关系自古交恶,离婚率增长的原因之一。
02 规矩是一种教养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生活就是江湖,教养和出生学历都无关,小细节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善良和教养。
在图书馆保持安静是常态,座椅轻拿轻放,走动蜻蜓点水,离开时清理干净桌面规整好座椅给下一个使用者,是修养。
出行选择公交车时,上车主动往后面走留开车门前的位置给继续上车的人,上下班高峰期拥挤,主动侧一下身体有意识的抓自己正对方的扶手,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会给需要的人带来方便,是善良。
家人休息轻轻带上门,安静的做自己的事不去打扰,是一种尊重;重要的节日发信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恩,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化底蕴。
03 规矩是一种原则一种底线
原则底线换言之就是我们追求的公平正义。什么叫法治?对于私权而言,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对于公权而言,只要法律没有授权的都是被禁止的。权利既包括法定权利,还包括道德权利,法律永远不能超越社会常识的限制。
2006年司法考试有一道试题:“我捡了别人一个包,包里有张身份证,还有张驾照电话号码,我打电话给他说着急吧,身份证在我这,驾照也在我这,想要吗?3000块钱我就给你,如果不给我钱,我就把驾照身份证都扔了。”法学生都说,拾得他人遗失物应当归还原主啊,你怎么能要钱呢?敲诈勒索罪。捡到包向别人要点钱合理吗?有什么不合理的?既然社会规范普遍认可的行为,它就不可能是犯罪。
一个人没了原则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缺少原则底线,就会祸国又殃民。
04
淮南子曰:“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生而为人,行走天地间,切不可漠视规矩。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规矩就是一种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