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坚守
——我的从警回眸
周基云
一
自小就觉得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下,总有走出去的冲动。虽然说从现在来看,距省会合肥市并不远,并且整个家乡周边现在都淹没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成了回不去的故乡。但是过去,总觉得偏僻与我为伍,天晴的时候,向北看到的小蜀山,向东看是大蜀山,向南是连绵的李陵山(紫蓬山,大别山余脉。家乡的人就这么称呼),我们村庄西边还有一条河,河上是一座只能单人行走的水泥桥,缺少畅达市镇的大路。寻找慰藉的方法,一是寻找讲故事的人,听“薛仁贵征东”、“三侠五义”、“唐僧西天取经”等故事;二是翻找阅读所有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拓展感受外面的世界。当年想去从警,虽然我有除暴安良的英雄情结,也有父亲“为民办事”的告诫,但走出农门,走出偏僻依然是核心要素之一。记得当我接到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默念着不知从哪里看到在诗句:妈妈,让我走吧,我的血脉已经融进大山的骨架。
二
我是1986年秋,跨入省警校的大门。当时的合肥市警校生有点特殊,在市区单独设个教学点。我们的班也被称为省警校合肥教堂班。地点位于螺丝岗合肥看守、拘留所隔出来的房子里,由门卫室、图书馆、宿舍、高墙、会议室兼教室、食堂围出来的一个院子,院子外面就是煤碳渣铺出来的简易操场。记得除了开学典礼、射击、摄影要去校本部参加集体活动外,其余课程都在教学班完成的,每期上、下届各一个班,每班50人。当时教材还不是很完备,许多课程都是成本用笔记抄下来学习。现在合肥许多警界精英,都是在这里被锻造打磨、破茧成蝶的,此是后话。
三
1988年7月,我被分配到肥西县公安局小庙派出所工作,我的从警生涯正式启航。那时候,县里除上派镇,三河镇设所外,其余只有六个区,每区各有一派出所。当时的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我在派出所附近租房住,吃饭是到邻近一家单位食堂购买饭菜。所领导对于我到来倒是寄予厚望,勉励一番后,谈话大致意思是:科班出身,要努力工作,学会破案。当时流行的观念是: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破案就能打出警威,树立形象。就这样开始,陆陆续续,我参与侦办、查处多起刑事、治安案件,但是,记忆尤其深刻的是主办的两起刑事案件。第一件是盗窃家禽(鸡、鹅、鸭)案。某晚上,我们巡逻时,在路上从盘查一辆三轮车,车上运着五、六只鹅,为什么非得晚上运?引起我的注意。我登记一下来源信息,迅速查找出卖人。接着顺藤摸瓜,把一个结伙盗窃的案件撕开帷幕。当时,抓捕嫌疑人倒不是很难,关键是查证工作,十分琐碎辛苦。这两个犯罪嫌疑人是骑着自行车,沿着合六公路(现在的三一二国道),从西至六安三十埠东到小庙四十铺范围内,然后沿着公路两边南北方向的土马路,向四周村庄辐射展开盗窃活动。或是骑行三、五里,或是十数里,把自行车在藏在附近田坎下,亦或藏在农户附近的草堆、棉柴垛旁边,开始物色目标,盗窃得手后,马上骑自行车离开。在小庙派出所辖区查证倒算是方便,到其他地方查证则十分困难,当地派出所基本上没有接到报警,无从查起。我于是就沿着他们供述的路线,带着自行车坐着拉客营运的三轮车模拟他们行进的方向、里程数,根据附近的标志物——小学、小山包、水塘,还家禽笼的位置(前院、家中、厨房、厕所边)一一对照,寻找被盗人,并制作询问笔录。总共有五、六十处,当时我列出来几张表,汇总表像一张元素周期表,查清一家就填上一家,有时骑车,有时步行,好在每次下去问,群众都很配合,帮我指路,提供附近有被盗窃的信息。终于对号入座,基本上查清所有的被盗户。第二起案件是破获假币案件。大约1990年4月份左右,群众把一个外市籍的人扭送到派出所,原因是使用假币。当时最大面额的是10元人民币,我从其口袋和随身物品中搜出来100多元。如何才能突破?我冷静思考一下,决定还是慢慢周旋。那时候,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吃过晚饭后,就把嫌疑人铐在椅子上进行讯问。我从嫌疑人身上的一张香烟盒上发现了几组数据。就和嫌疑人不着边际的“闲聊”,问他平时是否写字,他自称是文盲,不识字。又问他平时是否记帐?他说不记,但是有时家里有大事,会记帐......,就这样东拉西扯对峙了一夜,最后从这几组数据中突破了,他承认是买药品(制造假币工序中需要添加的液体)和出售假币的数据,假币制造地点就在自己家中。当时,刑警队长张圣峰(肥西县局已故二级英模)亲自开车带我一道去当地起赃。路上,我记得他兴奋地对我说:“小周,据我所知,这是合肥出现的首例假币案件。”这话让我激动难抑,记忆深刻。
四
1993年5月,南岗派出所成立,我被调整到南岗派出所工作。我在南岗工作12年多,这里是我青春汗水挥洒最多的地方,也是我不断进步的地方,我在这里入党、晋职,学历也完成大专自学考试和省委党校本科学习,在这里拼搏奉献,刻骨铭心,也留下许多值得自豪的成绩。南岗靠近合肥,由于是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较为复杂。刚去时,过路客车被抢劫案件、从合肥盗窃自行车到这里销赃的案件都很多。刚去两个月,广州市公安局的同志就来所,让我们协查抓获一名杀人逃犯。我记得,当时此嫌疑人化名在一家窑厂内打工,我们派出所三个人过去时,以查户口让窑厂厂长把他喊过来,盘问两句话,他见势不妙准备逃跑时,我们顺势把他按在旁边拉砖的四轮车车厢里,成功抓获。2003年5、6月间,我接到群众举报,有人拐卖人口。我带领同志们及时出击,当场抓获两名四川过来的人贩子,解救了两名被拐妇女,其中一名还是只有15岁的少女。此案例被合肥市公安局新闻中心制作了一期《警视窗》在合肥电视台播出。2013年9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三十分》栏目也对此案例予以报道,充分肯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这是南岗派出所和我个人的高光时刻,南岗有两个不熟悉的群众当时特地打电话向我祝贺,我深受感动。
在南岗派出所,我们是白手起家,一步步打造起南岗所的形象。刚开始到南岗时,是租房住外单位三层小楼里,1995年我们完成了将近4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建设,1998年,又是在全县局所有新建派出所中,第一家在办公楼后面建了宿舍楼,让每名干警住上90平方米的套房。1996年和1997年,我们借着规范化派出所达标建设的东风,先后完成省二级、一级档案达标。在市局、县局的帮助下,我们所1998年底,是全县局首家将户籍业务录入电脑并推向前台办公,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五
媒体报道,舆论关注,群众褒奖都只是一时,更多的是我们在默默无闻的付出。离开南岗派出所后,我先后到几个派出工作。案件也经手的少了,由专业队侦办。派出所更多是注重基层基础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既打造威武之师,更要打造亲民之师。2009年,我在山南派出所工作时,帮一名失联20年的妇女,找到家人,却是我值得骄傲的事。当时群众报警,一名流浪女在要饭,我出警把她带回派出所。此人是外地口音,吐字也不清晰。大约四、五十岁左右。一会说来自山东,一会儿说是来自陕西。于是,我把派出所驾驶员(也是辅警)叫过来,对他说,我俩分分工,一个人把他讲的名字,都记下来;另一个人从电脑里对照查人。就这样我们一个个从公安网上翻出照片让她辨认。忙了大半夜,好在那时候,全国人口都能够从电脑中查到。终于她认出自己妹夫的照片。我们又找到她妹妹的电话,她妹妹接通电话,得知消息后,泣不成声。原来,此女是山东人,后来远嫁到陕西,生第二个孩子10个月时,第一个孩子意外死亡,她受到打击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一走就是20年,小孩都20多岁了,其母亲因为她出走,以泪洗面,眼睛都哭瞎了。当晚此女家人就驱车赶来,次日上午高高兴兴把她接走了,对我们是表示千恩万谢。此事对我震动很大,我们不经意的工作,对群众的帮助和影响是如此之大。
六
2011年,县局主要领导找我谈话,因为修建新桥机场,县局决定成立机场治安办公室,于是我又转战到这个新战场。当时治安办只有四个人。开始时,建筑工地很多,道路也是开放式的,四通八达,经常发生盗、抢案件。我一边和高刘派出所和刑警队对接,做好案件查处和摸排工作,一边做好巡逻守候工作,更多是考虑治安防范工作。由于进出道路经常变更,装监控也不行;想请保安公司入驻,他们没有执法权,震慑力有限。于是向县局主要领导报告,安排巡防大队招收辅警进驻,分区段看守,确保了各种建筑材料的安全,保证良好的治安秩序。
2013年9月,区划调整后,我进入高刘派出所工作,几年内工作有多项调整,现在担任社区民警工作。但是我觉得,一个老同志应该珍惜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忘记入警入党的初心。从我入警至今,公安工作从执法理念、执法执勤方式和执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现在也不断地学习,逐渐适应岗位要求。但是我觉得我们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没有变,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没有变,对公安工作的热爱没有变,对维护公平正义的信心决心没有变,作为基层民,必须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平安建设贡献自己光和热。
岁月的洗涤,沉淀中少了些狂热的期许,多了些守候的淡定,珍惜当下,珍惜岗位,珍惜自己,尽量做好秋季的收官,是我庄严的使命。
岗位虽然平凡,坚守自己的阵地,就会使平凡变得不平庸,就会使平常变得不平淡。
本人周基云,男,1966年10月生,1988年毕业于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从事公安工作,现在合肥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高刘派出所工作,爱好写作,为合肥市公安局写作协会会员,曾有零星作品在相关媒体或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