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杂谈
(作者:曹解路)
打油诗不但民间流传广,且名人多有涉猎。不拘平仄韵律,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语句恢谐,受众甚广。不像所谓知名诗家,动辄以平仄韵律自足,一付严肃相,面目可憎。
许多严肃的政治家诗人对打油诗多有涉猎。伟大的毛主席,是政治家,写古典诗词也是高手。在长征途中,毛主席见张闻天骑马摔跤,并未摔伤,立即出口吟道:“洛甫洛甫真英豪,不会行军会摔跤。四脚朝天摔得巧,没伤胳膊没伤脑。”反映長征途中,领袖们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严肃如鲁迅夫子,一九二七年也作打油诗《南京民谣》对国民党予以辛辣的讽刺: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种,各自念拳经。
历史学家吴晗写诗善引经据典,郭沫若恶之,写打油诗讥讽:明史专家却弄诗,四行诗句十典籍。害怕读者不能解,脱裤放屁又注释。
诗人袁水拍作打油诗《咏国民党纸币》:跑到茅屋去拉屎,忽然忘了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对国民党国统区通货膨胀予以讽刺。
据传宋伯鲁给某富人写寿联,挥笔一就:太老夫人不是人,本是天上一尊神。生下儿子会做贼,盗来仙桃供母亲。
朱元璋也写打油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李白、苏轼兄妹、唐伯虎、郑板桥也多有打油诗之作。
我在二中读书时,李含信毕业时写了一首:你到大学去深造,我回家乡把车套。从此同学分了手,祝愿大家前程好。不觉快六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
打油诗便于相传,可讽刺社会百态,也可作谜语。某些所谓正统诗人往往不屑一顾打油诗,我却很喜欢。
周作人曾说: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事实上,妙趣横生的打油诗确实比枯燥乏味、装腔作势的所谓正统诗歌更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根植于民间。
二O二三年九月七日于农舍
作者简介:曹解路,1950年10月生,礼泉县药王洞王店寨子村人。2010年从礼泉县人民法院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