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意义的抗日战争史资料
——介绍荣德生先生的一篇文章
沈宝祥
我的老同学,江苏无锡市江南大学陈文源教授,毕生整理研究荣德生先生的文献资料及其事业,成果卓著。最近,他正在选编荣德生先生的文集。
陈文源教授向我推荐荣氏1932年的一篇短文。本人觉得此文有意义,特发出与大家分享。全文如下:
对倭战略
(1932年3月3日)
中国对倭战争,其惟一制胜方法,则维战事延长,即所谓持久战是也。
在物资缺乏之国,利在战期短;而物资丰富之国,则利在战期长,乃是一定之理。譬如欧战时,德国物资比较缺乏,故利速战以求胜利。若欧战由开始起,两年内休战,当为德国之取胜,不特比利时、塞尔维亚应受其宰割,即英、法之殖民地。,亦非割让予德不可。三年内休战,亦将归德之胜利,英、法虽不致割让赔款,而比、塞仍难免受宰割。四年内休战,亦当为无胜负而讲和。迟至四年又四个月,始见德之屈服,盖胜负之数,完全决于此后之一、二月也。
倭人之物资、科学知识、财产能力,皆远不如德,所恃者,现在所有之准备耳。若中国以持久战对之,俟其现有之军需品完全用尽,既无原料接济,又无金钱购买,则倭之海陆空军等于废物,其结果则缴械投降,如德之往事耳。若他国参战,则倭之降期当更较早也。
(原载《新无锡》1932年3月3日,署名乐农。)
发表在《新无锡报》上的文章照片
荣德生先生,即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父,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邓小平对他的贡献作了很高的评价:“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1页)荣家的代表人物就是荣德生先生。
荣德生先生是一个杰出的实业家,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又很有思想。他发表的一些文章至今很有价值。这一篇就很值得一阅。
?
1931年“九﹒一八”以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中国人民英勇抗日。
抗日战争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这是一切有识之士都在考虑的大问题。
荣德生先生作为爱国的实业家,也在考虑这个大问题。
荣德生先生在1932年的这篇短文中提出:“中国对倭战争,其惟一制胜方法,则维战事延长,即所谓持久战是也”。他不但明确提出持久战的战略,并对为什么要采取持久战,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
作为一个实业家,这么早就能有这样的见解,难能可贵!
2024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