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祖国不会忘记!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近日,在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了一则消息:凡年满60周岁的农村籍退役军人,暂缓上缴个人2025年度的医保费,此费用可能将由政府买单。此消息一出,尽管尚未最终还没有“盖棺定论”,但这如同冬日的一抹阳光,非常暖人,也令农村户口的老兵们倍感光荣和欣慰。
曾经,他们在军营中摸爬滚打,练就过硬本领;曾经,他们在基层治理中为民服务,在应急应战中有召必还,在道德建设中引领风尚……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退役军人;他们有个共同的标签: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他们还始终不会忘记部队的退役赠言:军人到哪都要最优秀。
众所周知,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广大的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后,自觉铭记党、政府和军队的关心关爱,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大潮,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在各自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书写了无愧于时代和军旅的出彩人生。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退役军人是人民军队大熔炉淬炼的宝贵人力资源,是我党执政兴国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参军守家园人民不忘,退役荣耀祖国终铭记,政策之关爱,社会之温暖,为退役军人照亮前路。军人,做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战争年代,他们不畏生死,冲锋在前;和平时期,抗洪救灾、应急抢险,他们一马当先,不言退缩。退役军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农村的老兵们,由于很多种原因,生活上确实存在一些实际困难。所以说,国家在出台一些退役军人优抚的政策,它并不代表是特殊的待遇,这不仅是对退役军人赋予的荣誉,也可以说是一种尊重。
记得有一个伟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在和平年代,不优待军人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一个在幸福岁月,不尊崇军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俄乌战争的生灵涂炭,巴以战火的民不聊生,给了我们最现实的回答,只有优待军人,崇军尚武,才会有永久的和平岁月。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