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
《中华丁氏总谱》编委会
总编 丁国兴
二0二四年四月二十日
目 录
(1) 《中华丁氏总谱》大纲第一版设计┄┄┄┄┄┄┄1
(2) 《中华丁氏总谱》大纲第一版设计解读┄┄┄┄4
(3) 各省研究会应该提供的《中华丁氏总谱》部分
材料清单┄┄┄┄┄┄┄┄┄┄┄┄┄┄┄┄┄┄┄┄┄┄┄┄26
(4) 《中华丁氏总谱》招标课题┄┄┄┄┄┄┄┄┄┄┄┄27
(5) 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文件
2004年第001—004号┄┄┄┄┄┄┄┄┄┄┄┄┄┄┄28
一、《中华丁氏总谱》大纲第一版设计
(一)始祖像
(二)会标
(三)会旗
(四)会歌 族歌
(五)徽章
(六)伟人论谱
(七)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族谱的有关文件
(八)题词
(九)序言
(十)《中华丁氏总谱》顾问名单
顾问简介、照片
(十一)组委会成员名单
(十二)编委会成员名单
(十三)编委会办公室成员名单
(十四)凡例
第一篇 源流世系
(一)丁氏由来考证、多源流史略(阐述他姓改丁的主要原因。重点突出回丁)
(二)齐丁始祖伋公与溯源
(三)“济阳堂”的由来及有关论述祖源文章选登
(四)各地丁氏谱载字派(辈)
(五)全国新编中华丁氏统一世派(輩)表
(六)分布索引
(七)主源流(伋公后裔)世系
中华丁氏家族世界分布图
第二篇 人物
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局常委)接见中华丁氏家族精英照片汇萃
(一)古代
古代以朝代分列,选录五品官以上
(二)近(现)代
近(现)代以各界名人、宗贤分列。
近(现)代以副厅级(副师)以上及各方面的顶尖人才。
第三编 文化
(一)历史故事
(二)民间佳话
(三)家规族训
(四)楹联 诗歌
(五)经典史料
(六)代表性谱序
(七)谱谍珍藏
(八)书画
第四篇 名建筑
(一)名胜古迹
(二)名祠名墓名寺名庙
第五篇 附录
(一)国内外有关合法合规的中华丁氏文化研究机构简介及重大活动的情况介绍以及重点人物介绍,视情况考虑是否附照片。
先介绍国外后介绍国内。国内先介绍国家级层面再到省、地、县三级。
(二)人口统计
(三)新百家姓人口排位表
(四)年代简表
(五)皇历干支纪年对照表
(六)姓氏图腾
(七)中国姓氏
(八)中国古代官职与学位释义
(九)《中华丁氏总谱》编纂大事记
(十)捐赠功德榜、订购名录
二、《中华丁氏总谱》大纲第一版设计解读
(一)始祖像
始祖像前,放姜太公像。(姜太公塑像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广场佩剑塑像,有气势,雄伟。)
始祖像版本很多,我们统一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姜公祠里的伋公坐像。
1、官方发布
2、该伋公坐像有“精气神”
伋公站姿像统一用河南省档案馆“老家河南家谱馆”里“中华丁氏馆”的伋公站姿像,该铜像逼真,威武,是根据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姜公祠坐像,由北京高校艺术家雕塑、浇铸而成。
(二)会标
组织丁家艺木家设计。
(三)会旗
组织丁家艺术家设计。
(四)会歌、族歌
现在中华丁家流传的会歌已有几首,但还没听到较为满意的。
如丁辕涛的《千古流芳》。
如安徽的《丁家之歌》。
另,《故乡丁村》,曾随宝做词做曲,此曲,虽然不是丁家人创作的,但歌颂了故乡丁村,演唱的是中华丁家人的事。此曲旋律较美。严格来说,该曲不是会歌,但可做为有代表性族歌来宣传。
江西修水彥华公后裔原创《潇洒出尘》。丁雄江作词,丁荣聪作曲,丁小平、丁龙峰、丁戴、丁旭升赞助,丁氏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出品。
此通俗歌曲,旋律起伏,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
有文化底蕴的氏族,在有会歌的同时,应该有几首悠扬的族歌,来宣传,弘扬氏族精神,扩大氏族影响。
(五)徽章
组织丁家艺术家设计。
(六)伟人论谱
参见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中华丁氏源流》(第三次印刷、下同)P452—P454页。
(七)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族谱的有关文件
参见《中华丁氏源流》P455—P456页。
(八)题词
现有开国少将丁荣昌的题词,见《中华丁氏源流》P479页。现有原北大校长丁石孙为安徽蒙县丁氏宗谱题词;“忠孝传家人、经书处世长”。丙辰年(1976年)仲夏。到时看能否请丁薛祥、丁仲礼等国家级领导题词。
请新时期独臂将军丁晓兵、正军职丁嘉耕、以及其他丁家省部级领导干部或曾任省部级领导干部题词。
(九)序言
适当的时候,考虑请名人、名家、贤达撰写。
(十)《中华丁氏总谱》顾问名单
聘请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或曾任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若干人,担任顾问(含客姓)。
顾问简介、照片。
(十一)组委会成员名单
成书后最后确定名单,并附全体成员统一着装彩照一张。
组委会主要负责《中华丁氏总谱》有关活动的组织和统筹。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任组委会主任,另设执行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组委会设办公室,委员有各省会长兼任。争取有香港、澳门、台湾与海外东南亚丁氏宗亲参与。
最后的组委会成员估计在80人左右。
(十二)编委会成员名单
成书后最后确定名单,并附全体成员统一着装彩照一张。
编委会负责确定所编出版物的编辑方针、编纂体例、编选范围,解决编辑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并对出版物文稿作最后审定。在编委会领导下,从事该出版物的具体编辑事宜。编委会设总编1人,副总编1人。每编设主编1人,副主编2人,编纂委员若干人。副主编、编纂委员可自荐、可推荐,但需总编、副总编、主编审核。组委会人员可兼职
最后的编委会成员估计在100人左右。
(十三)编委会办公室成员名单
办公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十四)凡例
成书后添加。
第一篇 源流世系
(一)丁氏由来考证、多源流史略(阐述他姓改丁的主要原因。重点突出回丁)
丁姓是一个多源流支系。
丁氏人口除血脉相承的伋公后裔主源流世系外,还有,他姓改丁(形成多民族、多源流)。如;
1、回改丁(《源流》P351页 )。
2、于改丁(《源流》P4 页 P387页)
3、蒋改丁(《源流》丁玲 P196页)。
4、孙匡一支改丁(《源流》P4页)
5、邹改丁
6、外姓入赘
安徽宿松、潜山、怀宁丁氏一族称为“义门丁”,大约在元武宗,武宗在位四年,时间为1307至1311年间,江西鄱阳湖义门陈商人陈季英来皖做生意,结识宿松丁员外。丁家无子,陈将其子陈埈入赘丁家,改称丁良卿,为义门丁始祖。丁良卿生两子,长子介甫,次子义甫。介甫在宿松,义甫由宿松迁徙怀宁。丁家老祠堂有对联;皖国诗书第,江洲礼义家(安徽安庆丁松提供)。
《丁家莊溯源》(中国文史出版社)记载,滁州市南谯区三官塘村村主任说,我们“以前曾姓陈,后入赘到丁家,才改姓丁。”
6、传说中还有“文丁”。
7、新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省份地区,也有齐丁改回丁的。
……
与我们一道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丁氏文化。
(二)齐丁公始祖伋公与溯源
所谓“齐丁”,是指周朝封国——齐国贵族的后裔中派生出来的丁姓。也就是指姜太公长子伋公派生出来的丁姓,伋公是齐丁姓的始祖。这一支丁姓是华夏大地丁姓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世系。
“齐丁”是用来巨分他姓改丁世系的。是中华丁姓的主源流世系。
这节主要论说伋公的由来、对于姜太公思想的传承以及其故里考。
这也是中华丁氏源头的考证与论说。
(可参考《中华丁氏源流》P5—15页)
这节可请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宗亲或对这方面内容较有掌握的宗亲来撰写。
(三)“济阳堂”的由来及有关论说祖源文章选登。
两方面内容;
1、“济阳堂”由来
丁氏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济阳,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带,始祖为周朝开国元勋姜太公之子,周成王之朝廷重臣,周康王之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济阳成为丁氏的发祥地,因此丁姓世称“济阳堂”。
2、论说祖源文章选登
祖源含各世系(支系)有关祖源的介绍文章,把有代表性的选入。
(四)各地丁氏谱载字派(辈)
各地宗亲供稿,按省排列。
(五)全国新编中华丁氏统一世派(輩)表
编委会指定专人编写起草,然后再集思广益,集体讨论通过。
156个辈字,从伋公一世祖辈字开始,往后延推,以求我丁氏千年繁衍,万代不息,年年昌盛。
字派要体现中华丁氏三千多年来的历史、精炼出中华丁家人的美德,每六个辈字为一组,每组体现一层意思。编著者要有较深厚的汉语言功底,对中华丁氏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字辈尽可能体现“雅、美、吉祥、和谐”。
各房系如有从伋公始世系记载,可对照新编中华丁氏统一世派,套入相对世系辈字,这样就可最终形成中华丁氏统一辈派。该字辈是按27年至30年左右一代来计算的。
这个字辈派仅供各房系参考,是否采纳,各房系自定。
(六)分布索引
待第七节主源流(伋公后裔)世系及他姓改丁世系完成后编入。
(七)主源流(伋公后裔)世系
中华丁氏家族世界分布图。
这一节是《总谱》主要组成内容。尽最大可能,把中华丁氏80%以上房系吊线图收入总谱中,这也是体现《总谱》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这也是我们编委会主要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把主要精力、财力放在这一编上。
世系涵盖面广,人员多。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二个特区,海外新马泰、韩国菲律宾等及其他有中华丁氏所生活的地方,都是我们应该调研的对象。
我们要组成港澳台、新马泰、韩国菲律宾等三个专门调研小组,每个小组约三至五人。这个小组成员,最好要与有这些地区和国家丁家人熟悉的、有关系的人组成,便于工作。欢迎大家自荐。因去这些地区路途较远,手续相对较为复杂,经费开支相对较高,本着节约节俭原则,所以必须讲究效率,一次性弄清这些国家和地区丁家人的来龙去脉,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带回到内地和国内再继续研究。
迁徙居住国外的丁氏房系,如果能确定来自国内某省份某房系的,他们的世系与国内上源世系对接,列上源房系之后,并特别加注现居海外某地。如无法证明是国内某房系的,在族谱和典籍中也无记载的,我们在全国各房系世系表后,单列一个“海外房系”,单独加以记载。
各省研究会,尤其是国内主要丁氏生活和分布的省市,各省市会长都要亲自挂帅,首先要组成一个团队或一个班子,摸清楚本省丁氏分布情况,迁徙情况,世系房系情况。做到不遗漏一个房系,哪个房系修纂了族谱?哪个房系没有修纂族谱?什么原因?对没有修谱的房系,设法为他们解决这一难题,为日后各房系瓜瓞图(吊线图),编入《中华丁氏总谱》打下坚实基础。否则,很难完成任务。没法向家族交待。
参编人员,原则上在本省负责编纂本省世系,超出三至五人的省份,可调剂到较为薄弱的省份协助编纂外省世系工作。
丁家历史上的流布迁徙大体上呈从北向东南,再向西南态势。所以中华丁氏世系房系的形成也基本是这样一种脉络。
在《总谱》中如何来表现这个世系与脉络,从其它总谱提供的经验和我本人学习的体会,认为采用下面这种方式较为科学妥当。
在该节中,首先设计世系图表两张。
一张为炎帝至齐太公姜尚垂线图,一世至五十四世(参见《中华丁氏源流》P59页。参见《颖川堂·中华锺氏总谱·第一册·P41页》)
另一张为齐丁公(丁伋公)至后裔80世吊线表(参见《中华丁氏源流》P60页。参见《颖川堂·中华锺氏总谱·第一册·P45页》)
世系脉络的记载,我们以公开出版的《中华裴氏宗谱》为借鉴依据。此宗谱是得到官方出版社认可的(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17年11月北京第1版,全套共五册、800万字,售价1998元)。
以省为单位,把地市县区的房系族谱收集。各省房系前后排列,照各省車牌号码ABCDEFG的顺序。把各个房系的瓜瓞图(也称吊线图。吊线图:侧重表述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父子,世系图:主要表述人物之间关系和传行,详细描述个人生平信息。据有关专家介绍,通常各地市县区范围修谱用的是吊线图及世系图相结合的模式,省或全国性人口多的修《省谱》,《总谱》就只修成吊线谱)重新组合汇总,先形成一个各省房系的《省谱》体系,再报《中华丁氏总编》编委会汇总,再形成一个全国《总谱》体系。实际上各省在一级一级汇总时,也可形成一个《县级谱世系》、《地级谱世系》。
《中华丁氏总谱》编委会,在收到各省报来的《省谱》体系后,再分省排列成《中华丁氏总谱》,这样做有如下两点好处:
1、 各个房系的族谱都是千百年来,本家族的先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因此一般没有多少差错,我们《总谱》编委会的任务是把握全国各省市的瓜瓞图(吊线图)的统一与规范,使各省市吊线图入《总谱》后能够一致。
2、 这样可以发挥各省研究会的作用,加快编纂《总谱》进程。
各房系的世系、始祖,由各房系自己负责编纂。
各房系世系表,需注明始祖从何迁徙而来及到始迁村的时间。如后又有外迁,也一并注明外迁时间及地点,便于后人寻根问祖为后人寻根问祖,提供史料与方便。
编委会对各房系的瓜瓞图(吊线图)只做统一规范方面的技术处理,不对内容做任何修改。
他姓改丁世系,按其所在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二个特区,列齐丁房系后面,以便统一,便于翻阅。
根据与其他专家交谈,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华丁氏总谱》只收录瓜瓞图(吊线图),以全国500万丁氏宗亲入谱计算,其瓜瓞图(吊线图)以80人/面预算,总页面62500面左右;以800面/本预算,每套《总谱》瓜瓞图(吊线图)总数78本左右,再加上《人物》篇、《文化》篇、《名建筑》篇、《附录》共四本,每套谱总本数预计82本左右。重量约150公斤。但也有专家认为,大姓《总谱》很难达到73.53%人口入《总谱》的比例,但我们可以争取,把《总谱》做到尽可能完美。
以上是关于《中华丁氏总谱》工作量的一个大概估算,《中华丁氏总谱》编委会,在第一篇《源流世系》的编排中,将根据各省收集的族谱世系交编委会的先后顺序,先后编入《中华丁氏总谱》,世系以省为单位,每省一卷,共计35卷。由于各省丁氏人口不同,所以每卷的本数也会不一样,人多的大省可能每卷得分多本,人少的省份也可能多卷共一本。
为了便于各种需求的读者,国家、省地市县、各高等院校图书馆珍藏,我们可以把《中华丁氏总谱》分为“大总谱”、“小总谱”两种(暂定名),“大总谱”指含全国各省份的“源流世系”的文本,即82本的版本,“小总谱”指某省份“源流世系”加上其他“四篇”的文本,即五本的版本。
《源流世系》一共分35卷,具体情况如下:
23个省共二十三卷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
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
5个自治区共五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共四卷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个特区共二卷
香港、澳门。
另海外一卷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菲律宾……
该卷记载的,都是始祖无法对接国内上源的房系,为了便于宗亲了解现居海外的丁家人,也可在该卷标注一下各国,已对接国内上源的房系情况。
第二篇 人物
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局常委)接见中华丁氏家族精英照片汇萃
(一)古代
古代以朝代分列,选录五品(看篇幅,届时可放宽要求)以上。
各位在编纂世系、阅读各房族谱时,要注意搜集这方面人物,以彰显中华丁家人在中华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
《中华丁氏源流》《第二篇·第一章·历史人物》P66—P110页,收有各朝代历史代表人物,可做重要参考,《中华丁氏源流》一书,县令也收进去了,共收入495人,但在《中华丁氏源流》中,对古代代表人物介绍,过于简单,收入《总谱》时,可详细些,尤其是古代代表人物在对社会所做工作方面的介绍,有资料时,尽可能收入。
(二)近(现)代
近(现代)以各界名人,宗贤分列。近(现)代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还可分解放前后。
各界名人含政界、军界、教育、科技、新闻、艺术、体育、文学、经济、医学、企业界,有些界别还得视实际情况另定。
省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
省级以上劳动摸范。
慈善家需捐赠“官方”100万人民币以上。
企业界要把丁姓人创办和经营的具有一定规模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工矿企业、商业、医药卫生、地产建筑、运输服务、金融保险、养老保健、科技能源等业的摡况载入总谱。以彰显这些丁姓企业家为国家为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企业需经营二十年以上(法人、名称没变)。
企业界可考虑编制一个“高级技术人员名录,”以省为单位分列,这类人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官办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或退休。
“宗贤”,这一概念指家族的尊贵、尊敬、杰出和才华横溢的人才。
宗贤如何细化,大家可以商榷,涉及到这部分人的入《总谱》。
《中华裴氏宗谱》收入宗贤931位,另还收入“后起之秀”930位。裴家总人口一百多万,这个可做为我们编纂《中华丁氏总谱》,编入“宗贤”时的一个比例参考数据。
宗贤,可考虑把各地县以上丁氏文化研究会主要负责人、修家族祠、庙、殿主要负责人写入,介绍每个祠、庙、殿主要负责人时,一般不超过三人。
《中华裴氏宗谱》录入的社会贤达,每人都附有一寸照片。
《中华丁氏总谱》可考虑设计一个“中华丁氏博士名录”,各省收集,以省为单位分列。
第三篇 文化
(一)历史故事
分古代、近(现)代。
把有代表性、有意义的故事收入进去,薄古厚今。
这方面资料应该很多。
历史故事,主要部分是一种用来讲述过去事件及其影响的口头传说。它们在古代和古代文明中产生,并且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历史故事让人们了解过去,并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正确的历史视角。这些历史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用来对当时的社会或历史进行更多的了解,帮助我们对当时的一些历史事件做出更为符合当时实情的历史判断,有些历史故事,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及方式。
如《丁兰刻木》(见《中华丁氏源流》P383页)
(二)民间佳话
民间佳话,主要来自于家族中的平民百姓,他们用最扑素的口头表述语言,描写民间中最值得人们学习的人和事。民间传说的佳话,不一定轰轰烈烈,却就发生在家族人中,就在家族人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往往能打动家族中普通人的“心”,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一些历史上的“节烈”故事。她们为当时家族、家庭的稳固,为家族、家庭儿童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家规、族训
# 新时期,中华丁家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二、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 把中华丁家各个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家规、族训收入。
(四)楹联、诗歌
把族谱中及其它出版、建筑物中,富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收入。
(五)经典史料
把中华丁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选入。
(六)代表性谱序
现代史之前的所有家谱的第一篇《序》和第一篇《跋》全部选入。解放后所修族谱的序和跋,视有代表性的选入,占所有解放后所修“谱序”的50%左右。
(七)谱谍珍藏
载入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丁家珑村的中华丁氏纸质版家谱档案馆里所收藏的家谱的内容简介、组织编修人和主编人简介。
以鼓励中华丁家人往“株洲市攸县丁家珑村丁家纸质版家谱档案馆”赠送家谱,扩大馆藏。
其他地方族谱,如各省市能够提供上述内容,也一并载入。
(八)书画
书画家;
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国家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要求大学专科以上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二级美术师资格5年以上。
美术员、三级美术师、二级美术师到一级美术师(最高)。
书画家小传收入现代人物中,这里收集这些人物的官方馆藏作品名称或作品复印件。
第四篇 名建筑
《人民日报·祠堂是国人灵魂的栖息地·周伟·2016·9·5》
(一) 名胜古迹
(二) 名祠名墓名寺名庙
该篇主要载入全球范围内,所有属有丁氏有关的古家祠、家庙、院落、墓碑、志铭等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并附推荐者的简介。
对当代有代表性的中华丁氏建筑也收入本篇。
附录:宗祠普查登记(用表格形式)
分省、分地市、分县、市区造册登记。
登记内容:
宗祠堂号、建造时间、规模(建筑平方)、当时造价、建造负责人。
第五篇 附录
(一)国内外有关合法合规的中华丁氏文化研究机构简介及重大活动的情况介绍以及重点人物介绍。
视情况考虑是否附照片。
先介绍国外后介绍国内。国内先介绍国家级层面再到省、地、县三级。
(二)人口统计
以省为单位统计,然后汇总《中华丁氏总谱》编委会。
(三)新百家姓人口排位表
(四)年代简表
(五)皇历干支纪年对照表
(六)姓氏图腾
确定一个较为有代表性、较有寓意的丁氏图腾,做为中华丁家“符号”。
(七)中国姓氏
(八)中国古代官职与学位释义
(九)《中华丁氏总谱》编纂大事记
# 2017年囗月中华文化促进会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丁魁山任首任会长。
# 2018年9月12日,中华文化促进会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丁魁山,在淄博市临淄区召开的祭奠姜公诞生3157周年的大会期间,代表中华丁氏,历史性地响亮地提出了十年完成编纂《中华丁氏总谱》的号召,使得中华丁家人欢欣鼓舞,极大地提升了中华丁家人的“精气神”。
宗亲丁国兴,当时在临淄区,通过手机、电脑自媒体,向全国丁家人,发布了此信息。在中华丁家人中,反响巨大。
……
# 2022年9月19日中华文化促进会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改为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丁魁山连任会长。
……
# 经过近五年的调硏、思考、探索与准备,正式编纂《中华丁氏总谱》的条件,基本成熟。在魁山会长的关心下,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委托江西丁氏族谱文化研究会、赣州丁氏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二零二三年六月十一日在赣州召开了“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华丁氏总谱大纲》赣州研讨会”。该《中华丁氏总谱大纲》由丁国兴宗亲编纂。丁魁山会长因临时有重任在肩,退了北京至赣州机票缺席赣州研讨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其他几位主要领导人丁玉成、丁学清、丁国明,江西丁氏族谱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丁文兰等,出席了讨论会。会上,通过成立了《中华丁氏总谱》编委会,丁国兴任总编、丁瑞平任副总编、丁前进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
# 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今日发布2024年第一号文件
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文件2024年(第001号)
签批:丁魁山
各位副会长、副秘书长、北京丁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各位成员:
《中华丁氏总谱》编纂工作捐款专用账户,经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经丁魁山会长批准同意。于二零二四年三月十六日在江西省赣州市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蓉江新区支行,以丁前进、丁瑞平、丁国兴三人名义开设联合账户,共同监督管理,账号为199259076265请各位副会长、副秘书长、北京丁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各位成员积极捐款支持《中华丁氏总谱》修缮工作。
中华文化促进会丁公文化工作委员会
二零二四年叁月十六日
……
大事记记至出版《中华丁氏总谱》并开“《总谱》编辑完成庆典大会”时止。
(三)各省研究会应该提供的《中华丁氏总谱》部分资料清单
(1)丁氏谱载字派(辈)
(2)提供各房系瓜瓞图(吊线图)。收集了各房系族谱即可。
(3)收集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局常委)接见中华丁氏家族精英照片。
(4)古代人物
(5)近现代代表人物。
另用表格形式提供下面三种人物。
A、高级技术人员名单
B、宗贤名录
C、博士名录
(6)名建筑
另用表格提供《宗祠普查登记》
内容包括:宗祠堂号、建造时间、规模(平方)、造价、建造负责人。
(7)合法合规的文化研究机构。
机构名称、负责人、批准单位以及时间
(四)《中华丁氏总谱》招标课题
(1)《丁氏由来考证、多源流史略》
阐述他姓改丁的主要原因,重点突出回丁。
(2)《齐丁公始祖伋公与溯源》
(3)全国新编中华丁氏统一世派(辈)156个字辈
(4)中华丁氏会标、会旗、徽章设计
(5)会歌。曲词可分开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