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份早期赴西部地区支教珍贵史料的感慨
文/毛韬
现代中国与过去中国都存在着“东富西贫”的地域性差异问题,尤其是在东部城市与西部乡村之间的贫富差距,亦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因此,在过去的旧中国时代,亦有一些东部地区的教育界人士,主动赴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支教的活动。只不过现在我们对这方面保存下来的文献史料,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讲,今天能够保存下来的这方面早期中国西部地区扶贫支教的史料,就显得特别弥足珍贵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母亲顾九韶女士去逝时,她留给我一大本我外祖父与亲朋好友通信的旧信笺装订册,这本从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上百封旧式文体书信,全都是用毛笔竖着书写的。我认认真真阅读了每一封书信,觉得这才是上世纪初中国社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段段真实情景。我从众多旧书信中,特地寻找了一封有关早期江南都市学堂教师远赴中国西部地区扶贫支教内容的旧信笺,其内容如下:
蓉沼先生大鉴:三年聚首,一旦分襟,追忆前情,令人惆怅,濒行既承,宠饯后摄影见贻,挚谊沵情如斯,裯叠铭感,何可言喻?弟于十九上午登程,当晚抵徐州,次晨趁陇海车经砀山及歸德、商邱等县抵达郑州。第三日趁汴洛车经过洛阳玉观音枣镇居停,已派稽查员带马弁四名在枣迎接。当於二十二侵晨乘骡轿行,傍晚渡黄河即宿于茅津渡,二十三仍乘骡轿至下午抵运城,沿途照料人多托,庇安适饱看高山大野,藉开眼界,惟南方人经此崎岖,稍觉劳顿耳。到馆后,业已开学。居停仅有子女各一注意研究史学,以经学为辅,所读者为正史约及左传、孟子等书,课余则讲实用文,益临北碑,每日讲授三时,自修四时,星期日上午作文,午后休假。较之在常擔课,繁简判若天河,惜此地僻处一隅,毫无娱乐之所,且四面皆山,常现狂风飞塵蔽天,室中案几片时即塵为之积,出行一次则塵埃满身,至于饮食一切居停,虽系同乡,而频年在外。虽极意仿家乡格式究兼隔膜,每日供应不免有北方风味,但所产之物与南方迥异六势之,无可如何此茶酒两项平素久成习惯,此地仅有自制葡萄酒、勃籣提,并不适口,故不常饮居停。茶叶虽有佳品,而水性带鹹,且甚昂贵,每日由骡车餽送一车两桶,须大洋一角,容量不及吾常州水桶两担,动用所租公饭房间宽敞,有五十余间,每月只须十五元,已较前二、三年之价高三分之一矣。以上种种皆系初列此间不能习惯之受,未识日后如何迩来?校务谅必照常顺手,学生谅更发达。谢公宏才硕望,频年教授子弟历著成效,主持课务校誉必因之日隆可谓为。先生得人称庆如有新颖教授法尚希,不吝金玉为盼,肖溪想时常把晤渠所办,学社之发达否?刘君助教尚得手否?子明今年行心如何?是否与王君合办一社?出门十日,时事与家乡事两无所闻,(此地无报章,仅有天津益世报,还须五、六日后一阅。)颇增离索之感,幸所教授之学生,年龄虽幼稚时代,与之论说古今尚能领悟。居停待遇还能周到,愉快之事仅如此而已。令妹丈谅已北上,所请调近省之愿未识能偿否?弟现处于交通不便之地,沵羡交通便利之地,其利益无穷也。拉杂书此聊,当面晤,公余之暇尚计,惠我德音,以破岑寂,不胜幸甚,专肃鸣谢,
敬颂教緌!
谢先生及诸先生均此致候,恕不另。
如蒙赐覆,请寄山西运城盐务稽核所钱公馆交弟手收。
弟:李国焘 谨启 十五日 灯下
这是一封我外祖父顾雄藻(字,蓉沼)的好友李国焘先生早年离开江南故乡,独自远赴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乡间学校扶贫支教时写给吾外祖父的一封旧书信,这封书信亦是一篇清末民初写的非常好的早期国语旅行游记散文。那时候,我外祖父曾与钱穆、蒋锡昌等诸位先生都是当时无锡高等师范学校的同事和朋友,我曾查阅了江苏省档案馆有关早期无锡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找到了我外祖父顾雄藻和钱穆、蒋锡昌等人的名字。
在这封旧书信中,李国焘先生首先是向我外祖父讲述了他独自西行支教一路劳顿转辗西行,搭趁汴洛车经过洛阳玉观音枣镇居停,后又渡过黄河,停顿夜宿之后,次日乘骡轿至下午抵运城,沿途照料人多托,庇安适饱看高山大野,藉开眼界,惟南方人经此崎岖,稍觉劳顿耳之感慨。接着,他又讲述了到达当地学堂的每日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方面的点滴情景,他主要授之以史学、经学、《左传》、《孟子》和应用文写作,以及临碑书法等课程。之后,他又谈了在当地会馆生活的实际感受,即“惜此地僻处一隅,毫无娱乐之所,且四面皆山,常现狂风飞塵蔽天,室中案几片时即塵为之积,出行一次则塵埃满身……” 由于地处偏远僻壤,所以无法每天阅读报刊。所以李国焘先生说道:“此地无报章,仅有天津益世报,还须五、六日后一阅。” 即约一个星期里,才能看到一张从天津运来的报纸。
最让读者感到惊奇叫绝的是,当时尽管李国焘先生身处山西穷乡僻壤之地,他竟然还能品尝到当地自产的葡萄酒和勃籣提酒,虽然口味算不上特别纯醇之类,但是在那个年代的偏远西域乡间,还有如此品酒雅馨,这足以让今日人们阅读之后,仿佛亦已经闻到了当地自产百年储藏勃蘭提之醇香四溢,由此亦让吾对昔日西去僻壤地域扶贫教师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些苦中作乐的浮想联翩……

作者简介: 毛韬,1955年7月出生,上海南汇人,旅游经济师,现在担任民建上海市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