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标课堂“七个变”:
由接受者变成输出者,
由被动者变成主动者,
由被管者变成管理者,
由被励者变成激励者,
由重复者变成创造者,
由继承者变成创新者,
由适应者变成引领者。
——选自《大众教育学》

郑艳华:
三标课堂七个变,踏上教学新征程
在当今教育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时代,“三标课堂”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模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其中,“七个变”更是深刻地诠释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与成长路径。
一、由接受者变成输出者
传统课堂中,学生往往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角色,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然而,在三标课堂中,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成为知识的输出者。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加工和整合,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如演讲、写作、讨论等。这种转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学生能够将知识输出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由被动者变成主动者
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等待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但在三标课堂里,学生要成为主动者,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不再依赖老师的督促,而是积极主动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资源。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活动。
三、由被管者变成管理者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管理者,遵守学校和老师的各种规章制度。而在三标课堂中,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他们需要管理自己的时间、任务和情绪,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律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还可以参与班级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秩序。
四、由被励者变成激励者
过去,学生主要是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激励。而现在,学生要成为激励者,不仅要自我激励,还要激励身边的同学。当学生学会激励自己时,他们会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断挑战自我。同时,当他们激励同学时,也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五、由重复者变成创造者
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常是知识的重复者,机械地记忆和模仿。但在三标课堂中,学生要成为创造者。他们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创造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无论是在艺术、科学还是其他领域,创造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六、由继承者变成创新者
学生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更要成为创新者。在三标课堂中,鼓励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解决方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七、由适应者变成引领者
以往,学生更多地是适应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而在三标课堂中,学生要成为引领者,敢于突破传统,引领学习的潮流。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带动大家共同进步。引领者不仅要有卓越的能力和素质,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三标课堂的“七个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逐渐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责任担当、快乐幸福的新时代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这些转变,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齐清梅:
三标课堂七个变, 注入课堂新清泉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三标课堂的“七个变”理念如同一股清泉,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这“七个变”——由接受者变成输出者、由被动者变成主动者、由被管者变成管理者、由被励者变成激励者、由重复者变成创造者、由继承者变成创新者、由适应者变成引领者,每一个转变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接受者变成输出者,这一转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角色的重要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表达和输出能力。当学生从单纯的接受者转变为输出者时,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分享者。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观点、展示成果的机会。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并以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转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我发现当学生有机会输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地去学习和准备,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由被动者变成主动者,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关键。被动学习往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而当学生成为主动者时,他们会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需要创设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或项目,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等待知识的灌输,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从被管者变成管理者,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总是处于被管理的地位,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当学生转变为管理者时,他们需要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任务、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转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锻炼他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由被励者变成激励者,这一变化让学生从依赖外部激励转变为能够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在学习过程中,外部的奖励和表扬固然重要,但只有当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才能真正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当学生能够激励他人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定个人目标、记录自己的进步、与他人分享成功经验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我激励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从重复者变成创造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核心。重复式的学习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创造能够让学生展现个性和独特见解。为了促进这一转变,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实践机会。比如开展创意写作、科技发明、艺术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学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由继承者变成创新者,这一转变要求学生不仅要传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的继承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如何改进、如何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鼓励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引导学生对现有的理论进行质疑和探索,尝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从适应者变成引领者,这一转变对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适应只是被动地跟随,而引领则需要具备前瞻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同学们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社会发展的引领者。
在实践三标课堂“七个变”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部分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转变初期表现出不适应和抵触情绪;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管理和创新的空间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督,确保学习效果不打折扣等。然而,这些挑战也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我逐渐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新的角色。在学生自主管理和创新的过程中,加强过程性的指导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标课堂的“七个变”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这一理念。
作者:郑艳华、齐清梅(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