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一户是村里最穷的人家,没院墙,只有三间半旧的带走廊的砖瓦房和一间低矮的厨房,这是马金柱老汉家。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马大顺,早已成家二十多年,孙子都三岁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媳都出去挣钱,这重孙子就是老两口带大的,今年夏天已上了幼儿园。儿子,孙子都早婚早育成了,这让老马颇引以为傲。
就是这老二马二顺让人头疼,老实巴交的不会说句话,长的又黑又胖又不出眼,三十六七岁了也娶不上媳妇。有一样,二顺就是有使不完的劲儿一样,不但自家地里的活儿干的利索,而且连大哥家的一起干着。农闲就去县城的装修队干,一天都不闲着。眼见一年一年就成了老光棍,爹娘愁啊!现在彩礼又这么高,娶媳妇儿就等于买媳妇儿,实在没有这个钱!
然而,最让马老汉两口子炫耀的是三儿子,早早捷足先登成家了。三顺自小就比俩哥哥头脑灵活,高中毕业后出外打工,早早谈了个对象,爹娘喜滋滋地倾其所有让他结婚生子了。虽说从来没见过他一分钱,到现在还在倒贴他,但想起来总也憋不住高兴。这不,三天前小三儿打电话回来了,说过几天三口子又要回来,这可又把老两口子忙坏了。上街买肉,杀鸡宰鹅,左邻右舍奔走相告。晚间又合计着三儿说最近业绩不好,工资不高,养孩子老婆一家子负坦重,还得再结济他点儿。和以往一样又早早把平时抠抠索索省出来的两千块钱先准备好,放在了床头枕头下。
此时,金柱大爷和老婆正算计着,得跟老二分家。带大了老大家的孩子以及重孙子,感觉心里极不平衡起来。自己活着到底图个啥?这小儿子也已在城里安了家,放心了,两口子的任务等于又轻松完成了一样。下一步就是赶快给老二说,让他自己想办法张罗个媳妇,成个家。别管好赖,高低胖瘦,只要是个女的就行。甚至想只要省钱就行,是个丧夫的寡妇,或是离婚不带娃的都行,条件越差越省钱。
老奎对二儿子说:“这三间砖瓦房盖好了八年,就等着你娶媳妇儿这一天了。你俩好好过日子,我和你妈在村头地边盖间草房,俺吃糠咽菜心里都高兴。你也看到了,爹妈都年龄大了,也没能力给你娶媳妇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张罗吧啊。”
“爹,妈,我不成家,你们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我要给你们养老。”二顺说道。
“你给我们养老,谁给你养老?你傻不傻呀?”老两口瞪着眼睛,异口同声地大声问。
“我用攒的钱养老呀!我不想像你们一样,前半辈子辛辛苦苦养大孩子,再累个半死带大孙子,后半辈子又俭省节约贴补孩子,到最后一身病了没人管,没人问。我只要有钱就能找人照顾我。”老两口听完,低下头细细琢磨自己这一辈子,都留下了浑浊的眼泪。
十月枫叶,本名张东红,70后的北漂。河南省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确山县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近十年在三十多家文学微刊发表三百余篇文章,一百三十万字,涵盖各种文学体裁。文章特点:感情真挚,文笔细腻,有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