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长假的末尾,一场独特的艺术聚会在文旅集团一楼展馆悄然展开,鱼画家杨士民(簑笠翁)和篆刻家、书法家张东瀛(庄则)的作品展示如同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艺术的无尽魅力。
先看杨士民的小画作品,他此次突破了以往单纯画鱼的局限,将梅兰竹菊、日月星辰、山水花鸟等元素纳入创作范畴,展现出了极为丰富的创作视野。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描绘鱼的时候,想必他对鱼的形态、动态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鱼的线条流畅自然,运用了灵动多变的笔法,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来表现鱼的身体结构和游动姿态,就像传统绘画中“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般,线条成为塑造形象的关键要素。
而在他的花鸟画作中,花鸟的神韵捕捉相当精准,花朵的娇艳欲滴,鸟儿的灵动活泼,通过色彩的晕染和笔触的轻重表现得淋漓尽致。色彩方面,运用了层层叠加或水墨交融的技法,使得画面色彩既鲜明又和谐,有着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从构图上看,每一幅小画都能做到疏密有致,主体突出,无论是梅兰竹菊的布局,还是日月星辰与山水的搭配,都体现出一种精心设计的平衡感。
再看张东瀛(庄则)的书法新作,从甲骨文到金代再到明清时期不同风格的篆书按历史沿革进行展现,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文化底蕴的创作思路。
在篆书的书写上,他对于篆书的笔法有着深厚的功底。篆书的笔画讲究藏头护尾,中锋用笔,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笔画圆润饱满,线条富有弹性和张力,这是对中锋用笔熟练掌握的体现。
结构上,不同风格的篆书结构严谨,遵循古人的结字规范,但又在细微之处展现出自己的创新。例如,在字的重心处理上可能有独特的安排,使得每个字既稳定又不失灵动。
在整体的章法布局上,能够感受到他对历史风格的尊重与创新融合,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的创新意识的完美结合。
从情怀上讲,杨士民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时刻展示如此多样的作品,展现出他对生活、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之情。他不拘泥于一种题材,而是广泛涉猎各种元素,将自己对世间美好的感悟融入到小小的画幅之中,这是一种包容万象的艺术情怀。
而张东瀛通过对篆书历史风格的系统展示与创新,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与传承的决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篆书的发展历程,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发展前景方面,杨士民的小画作品因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他表示将进一步探索不同元素之间的融合方式,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更好地结合,走向更广阔的艺术市场,甚至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国小画的独特魅力。张东瀛则会凭借对篆书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成果,在书法教育、文化研究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篆书,传承篆书。
此次两位艺术家在中秋长假末尾的相聚展示作品,无疑为这个长假增色添彩。他们的作品如同中秋的明月,照亮了文化艺术的天空,让人们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感受到了艺术的滋养,也为地方的文化旅游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文化色彩。
(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