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 畅游香山》
宋厚健文
2024年10月2日(星期三)国庆长假的第二天,踏着金秋的脚步,上午9点15分,我从二里庄乘坐508路公交车经西苑倒车,换乘563路公交车奔赴香山公园参观游览。经过前后 1个半小时的车程,于上午 10点45分抵达香山公园东门。
香山公园东门即是香山公园的正门,位于北京郊区西山东麓,原东宫门的历史遗迹已经不复存在。所见的是新翻修的大门,清朝乾隆皇帝所题的匾额“静宜园”悬挂于门楣之上。
香山公园由清代静宜园和碧云寺组成,是一座融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千年历史和浓郁山林特色的历史名园。
香山文化始于盛唐延于辽金。早在元、明、清时,就在此建离宫别苑。清乾隆年间营造香山静宜园,在京西“三山五园”独占一山一园。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香山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
香山公园游览面积约168公顷,主峰香炉峰海拔575米。香山名字来源主要说法有二:一是得名自最高峰的钟乳石,其形似香炉,称为炉山,简称“香山”;二是得名自古时香山的杏花,花开时其香味,使得此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香山”。香山公园树木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六,仅古树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是北京负氧离子最高的地区之一。又具有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红叶更成为北京秋季著名的自然景观。香山丰富的园林内含,是避暑的胜地,天然的氧吧!
2001年香山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区; 碧云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双清别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是秋分的第十一天。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还有就是平分了秋季。
今天是祖国75岁华诞小长假的第二天,正值金秋好时节。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秋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三秋”大忙季节,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年”将极大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且已退休多年的花甲老人,在秋分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独自漫步在香山山林古木之间,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大自然千姿百态的无限风光,别有一番情趣。
夏意悠未尽,秋分已过半,国庆长假一过,将迎来寒露时节,别有一番秋意。一阵清风携清凉,扫去暑燥身舒爽。几经风雨几春秋,年逾花甲莫停歇。荷露晶莹耀眼前,秋来景色万万千。进了香山公园东门,沿勤政殿右侧道路顺坡而上,途经致远斋、知松园、芙蓉坪、静宜学堂、玉华岫、玉华寺、天王殿、烟霏蔚秀、香雾窟等历史文化遗址,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其乐融融:
1.勤政殿
静宜园勤政殿始建于公元1745年,景区有正殿、配殿、朝房、假山、月牙河等组成。毁于1860年。2002年始在原址上复建,2003年7月竣工。
正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宽五楹,外饰金龙和玺,内铺二尺金砖,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第一景,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政务和接见臣工的场所。
2.致远斋
香山静宜园在京城西北郊“三山五园”中相地最胜,规格更高,是融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独具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典范。
致远斋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与勤政殿、虚朗斋及丽瞩楼同为静宜园皇家宫殿区,庭院占地面积3,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23平方米,由致远斋、韵琴斋和听雪轩等建筑组成,其各取自“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乾隆皇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场所。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14年香山公园启动致远斋修复工程,投资1600万元,于2015年8月对公众开放。
走进致远斋,殿堂东为一坐床,两侧对联为:“我到香山如读书,日新境会领徐徐”,横批是“宁静致远”。作为乾隆皇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场所,乾隆帝曾82次驻跸香山,230余天游幸静宜园。其游园不废政务,理政囊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农事、文化等国是,体现出了“修身、治国、稳江山、九州一心”的治国情怀。
3.知松园——探寻古松柏的“前世今生”
知松园位于香山风景区,有100余株古松柏,于1987年建成,占地2公顷。在景区之东立宽1.5米,长2.5米,高5.5米巨石一块,正面书直径为0.8米的“知松园”三字,石背录陈毅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里“知松园”之名取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景区内有古松同琉璃塔形成的借景,命名为“琼松塔影”。松柏精神自古就为人所称道,而跨越时光的古松柏,更是和我们有不解之缘。知松园里的16株古松、31株古柏,已经迫不及待向我们分享它们的故事了——故事(1)为什么皇家园林里,松柏多多?在北京的明清皇家园林里,我们往往能看到很多松柏。它们能保留到今天,与其长寿之特点、在皇家园林内获得保护,以及后来园林工作者们的努力分不开。(2)天时地利,择优选种?从“适地适树”原则来说,油松与侧柏、松柏等北方树种,更能适应本地气候。因此,松柏成为明清皇家园林的基调树种之一。(3)皇家钦点,寓意常青?身为皇家园林,其建园的植物选种除观赏效果外,也会看重植物的象征意义。松柏因其常青、长寿,常常用于体现皇家统治稳固、千秋万代。(4)香山松柏,有故事?香山的松柏景观,是自然选择与人工营造的双重结果。香山海拔较高,自古的基调树种就是松柏,清代乾隆帝营造静宜园时期,在道路两侧、寺庙庭院等地,都有松柏种植。上世纪五十年代,香山作为人民公园开放后,对原有的优良植被进行保留,并加强了人工营造。总之,松柏树以寿命长、寒暑不改容等为主,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的许多松柏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通过古松柏的认知,让我们在游园的同时体会求知的乐趣。
4.芙蓉坪
芙蓉坪建于清代,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原为三间楼阁,由此远望群峰有如莲花,乾隆有“翘首眺青莲”的诗句,故名。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北侧石壁上仅存乾隆御笔“芙蓉坪”三字及御制诗文。民国时期在遗址上改建私人别墅,并更名为芙蓉馆。
5.静宜学堂
静宜学堂是香山公园一处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宣教基地。院落以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的芙蓉坪为基础,包含北侧正殿、西侧平房、科普花园和科普游廊四个部分,总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北侧正殿一层是科普主展区,含日常科普展陈区、小型科普图书馆和多媒体展示区,设有香山常见昆虫、鸟类、植物标本及古建模型、部件展示。两侧平房是开展线下科普活动讲座的主要场所,同时设有科普作品展示区。
香山公园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普基地、海淀区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被评为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公园以“静宜学堂”和“红叶探索实验室”为依托,打造“红叶探秘”、“特色植物”、“古建变化”、“红色文化”等主题科普课程,每年定期开展一系列自然体验、动手实验和手工制作等科普活动,并打造线上科普云课堂。
6.玉华岫
玉华岫景区位于香山中麓,由玉华寺、玉华岫、皋涂精舍、邀月榭、倚望亭、溪芳轩等建筑组成。
玉华寺始建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在寺旁增建玉华岫等建筑,賜名“玉华岫”,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1931年辟为私人别墅,更名为玉华山庄,1956年对游客开放。1998年,依原廊基殿旧址复建了玉华寺山门殿暨玉华岫等部分建筑,1999年10月竣工。
玉华岫建筑宏丽奇特,是一处精巧别致的园中之园。此处东临京西平原,视野开阔,直眺丛山,是秋赏红叶最佳处。
7.玉华寺天王殿
玉华寺始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寺内原建有山门殿、天王殿、香岩慧日殿及两配殿。古寺毁于1960年。1999年依原殿址重建。
8.烟霏蔚秀
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以香山“云烟弥漫、山林秀美”而命名。19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31年改建为私人别墅,俗称玉华三院,2015年依原址修复。
9.香雾窟
香雾窟′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为清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因位居半山,此处绿荫掩映、清静幽雅、草木芬芳,故乾隆皇帝命名“香雾窟”,亦称“静宝”。现因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故俗称“平台”。原建筑以垣坊、城关封闭为苑,内建游廊、殿宇、楼亭,结构精巧别致,是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群。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残垣断壁。2001年7月将原基廓清,复建了“秀圃”牌楼。2002年在原基址上复建,至2003年7月竣工。此处距香炉峰顶高差240米,台阶600余级,是登山途中休息、健身、观赏景物的绝佳位置。
作为一名旅游达人,我曾经游览过不少名山,也收获了不少旅游心得和健康快乐!我深深地感到,黄山的春天是妩媚的,泰山的夏天是雄伟的,天山的冬天是华美的……但我认为,香山的秋天是最美的。它就像一位刚刚开始成熟的少妇,“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古典美人,婀娜多姿、亭亭玉立。
走进香山这条看似平坦的道路,依着山势,盘旋而上,穿越林间。漫步在绿色的大自然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虫鸣鸟啼相伴身边。抬起头,大树落下斑驳荫影,俯下身,野花随风摇曳,道路两旁的酸枣树、野山桃挂满枝头,正是秋收的美好季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里是香山最美的秋天。这里的夏天,草木丰茂,古树参天,清泉随山势绵延而下。明镜湖有荷花静静绽放,松涛虫鸣,蛙声阵阵。新雨过后,山石、青砖覆满青苔,更有各色蘑菇缀在绿荫之间。而进入秋季,白昼时间变短 ,气温渐渐下降,树木的叶子也从绿色慢慢变成了黄色,红色,这是大自然在提醒树木要开始做过冬的准备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寒冷的冬天正向我们走来,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抗争,让我们不负光阴,只争朝夕,让生命绽放出岁月的光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经过二个小时的艰苦攀登,终于站在香山的最高点——香炉峰。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来此打卡的游人很多,需按次序排队留下自己的影像。为了节省时间,我走向西侧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登高望远,祖国的锦绣河山非常的壮美,不由让我感慨万千:“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沿着西边的围墙,我慢慢的走下山去。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挥挥手告别美丽的香山,不带走一片红叶。
今天是共和国75岁华诞的第二天,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下山的路上,我特意绕道打卡双清别墅,感受红色之旅和红色教育。其实,双清别墅我也不知来过多少次了,然而,每逢特殊的时间、特殊的日子我总是要来这里走上一走,感受那红色的氛围和红色基因的传承。
双清别墅,原为清代静宜园内的松坞山庄。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由香山慈幼园创办人熊希龄辟为私人宅邸。它位于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因院内一座石壁下淌出的两眼泉水而得名。
双清别墅整个院落,约有7000平方米,别墅门楣上阳刻楷书“双清别墅”。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后,双清别墅为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和居住地。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9月21日,毛泽东同志由双清别墅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
香山时期,以毛泽东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决不当李自成”“考个好成绩”的清醒和坚定,书写了令历史和人民满意的“赶考”香山答卷。吹响了“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人民解放军以催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参观游览进京“赶考”——纪念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香山75周年图片展之后,走出双清别墅,我的内心久久地难以平静。新时代、新征程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有待我们继续前行。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一定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百倍的奋斗和努力,迎接这个大考,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我们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更加注重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了解过去、认识当下、把握未来,凝心聚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