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治民
【编者按】佳作触动人心,即为上乘;领导若怀热忱,心系民众,定获敬仰。张治民感念丁校长之恩,情深意重,展露知恩图报之心。岁月匆匆,教育先驱步入暮年,祈愿丁校长及同仁安康长寿,福泽绵长。(张忠信)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丁广信校长恰似一座灯塔,照亮了南赵联校与孙吉联校合并之后的前行之路,谱就了教育改革的全新篇章。他,是一位以忠厚善良为底蕴,以和气热情为表征的领导者,毫无架子可言。与人交流时,仿若邻里间的寻常唠嗑,那份温暖和亲切,总能轻而易举地触动人心,使每一位与他接触的人,都深切体悟到那份源自内心的和蔼与关怀。
在那个聘任制初行的年代,年轻教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那些年长且体力渐衰的老教师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丁校长深知此中不易,他不仅在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求各校务必妥善安置好这些为学校奉献了大半生的老同志,更在会后亲自与每位校长深入交谈,确保这一温暖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他常说:“人皆有老时,老当被善待。”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让每一位老教师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南赵,一个地处偏远的山区,山高路陡,环境艰苦。但丁校长的心,却始终与这里的孩子们紧紧相连。他频繁地穿梭于南赵的校舍之间,亲自检查学生食堂,关心孩子们的饮食起居,那份对教育的深情与执着,让山区的学校处处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杨苳学校的特别关照,不仅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更从精神层面给予了师生们极大的鼓舞,这份恩情,至今仍被杨苳人民铭记于心。
在个人遭遇困境之时,丁校长的援助之手更是显得尤为珍贵。面对家庭的重负与经济的压力,丁校长不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更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帮助。他亲自介入,为作者解决了妻子代课、自己外出谋生的难题,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作者至今仍感念不已。
岁月流转,当作者面临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挑战时,是丁校长再次伸出了援手。面对即将退休且身患疾病的困境,丁校长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帮助作者留在了安昌学校,度过了退休前那段艰难而宝贵的时光。这份恩情,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持久。
如今,虽已退休多年,但每当回想起那段与丁校长共度的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与怀念。丁广信校长,这位忠厚善良的教育者,用他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者风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他,将永远镌刻在每一位受他影响与帮助的人心中,成为他们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