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您分享,创作中的故事(四)
十七八岁的“作曲家”
文/邢炜
也不知是身体里哪一根稚嫩的弦触碰了那七个小小精灵,好像是初高中衔接阶段就不知不觉学会了识谱。高中时笛子二胡已弄得很娴熟了。后去农村做了知青。在广阔天地练红心的苦累日子里,冬天挑筐掘沟下工回来,战友们在冰凉的炕上都已睡了,煤油灯下,我又开始了“作曲。”那时哪里有作曲的理论书籍,只是凭感觉“造。”现在还能记起的是自己作词作曲写了一首《说干就干》的歌,至今还能唱出几句旋律。是1975年的冬天还是初春,已记不得了,恵民地区文展馆举办“歌曲创作学习班,”县里推荐我和两位词作者佟宝良、张大民参加。我们去了邹平县的西董公社,在美丽的黛溪河畔,聆听了作曲家刘源和诗人苗得雨的讲座,并进行创作交流。后来在恵民地区文展馆的油印歌曲集上还发表了《小鸟,你好》《请到咱棉乡来看看》《惜时歌》等习作。这些歌曲至今还保存着,是一份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