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治民
丁广信校长是我们南赵联校和孫吉联校合并后的联校长,他为人忠厚善良,和气热情,没有一点架子,与你谈话就象拉家常,暖心亲切,时不时还开心一笑,在同志们心中留下亲切和蔼的印象。
那几年刚实行聘任制,年轻力壮的老师都能很快上岗有位,常常剩下年老力衰的老同志没地方去。丁广信校长在会上反复讲,要各校做好这些年龄大的同志的安置工作,会后又和各校长个别谈,一定要把这事办好。他常说人都有老的时候,老了就要照顾。尽管这样,总还有个别老年同志找不下学校。办法想尽后,丁校长给每个学校都分配了任务指标,使得每一个老同志都有了岗位。我们这些老同志对于校长的关怀感激不尽!
每次联校开会,他都不会忘记这件事,经常打听这些老同志的生活工作情况,叮咛校长同志一定要把老同志的事放在心上!
南赵是山区,坡陡路险,环境较差。丁校长心系山区,心中常惦记着山区的孩子。常常来南赵查看校舍,检查工作,重点是学生食堂,看看学生的饭菜和睡觉的地方,不怕山高路险,山区的学校经常出现丁校长的身影。他对杨苳学校的艰苦条件了如指掌,从各方面照顾,杨苳人民至今心中还感激不尽!
那几年我家境贫寒,父母亲年迈多病,孩子上学花钱,经济实在困难,我到县教育局找到曹文局长,给他诉说了实际情况,他同情我,批示联校长师治民让我妻替我带课,让我外出谋生挣点小费以补家用。
过了七八年后,时过境迁,曹文局长退休了,师治民联校也去世了,县编办查留职停薪人员,联校办事人员也把我报了。让我妻只挣民办教师工资,其余清算上交,算下来得数万元,这对我来说,如同雪上加霜,难以承受。丁校长知道此事后,埋怨办事人员不该把我报上,说我的情况与他们不同,随后马上写报告说情况,说我虽妻顶替,但尚未离校,而且亲自几次找到县编办专门谈我的问题。丁校长那时对我的同情怜悯,尽管时光飞逝二十余载,我还是耿耿于怀忘记不得。
这件事经过丁校长辛苦辗转总算解决了,使经济免受损失,后来的问题让我妻不能顶替妻让我上岗。这一年我已届六十,且身患糖尿病,成天困乏难以工作,那个学校能要我?丁校长出于善良的心,同情我的困境,苦口婆心做工作,让安昌克成校长收留了我,使我留在安昌学校,在克成等人的帮助照顾下,渡过了退休前的最后岁月!
我已经退休十七八年了,一想起这些事,就忘不了忠厚善良的丁广信校长!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