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包学军,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杭州市西湖区作家协会会员。
龙飞凤舞的临安味道
临安是浙江最早入冬的地方,每年入冬,临安都格外上进。当西子湖畔还是一片绿意盎然时,天目山的古木已然在红黄间闪耀。江南的第一场雪,总是最先撒落临安。
临安位于北纬30度,一条奇特而又神秘的特殊纬线,贯穿着世间绝美的自然与人文。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变化,造就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一直都有“生物基因库”的赞誉。
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等珍稀植物扎根在这片肥沃的土地里,尽情吸收日月精华……
《表忠观碑》的碑文中的“龙飞凤舞”以及《钱塘江丨天目山高苕水长》中也提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天目山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山势的巍峨和自然景观的灵动,确实可用“龙飞凤舞”来表达,寓意其如同龙一般腾飞,凤一般舞动,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龙飞凤舞的天目山,让人乐不思蜀。
对于吃货来说,这里的山珍河味,总总林林,更是为龙飞凤舞气质加分。
临安一年四季有各类宝藏山珍,山货种类繁多。春季可以享受到新鲜的春笋,夏季则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如高山梨、高山西瓜、野生猕猴桃、李子、草莓等等,秋季则是山核桃的收获季节,冬季有鲜美的冬笋。
临安的山货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例如,临安炒粉干、天目山笋饼、白果糕、临安烧饼、茶叶蛋、板栗糕、黄花菜包子、临安手工豆腐、红豆年糕等,这些都是临安及天目山地区的特色小吃。
还有天目笋干、天目青顶、临安山核桃等称为“天目三宝”。
临安山核桃以其肉质饱满、口感松脆而闻名,特有的风味中融合了栀子花香和淡雅的松脂味,使其满足了人们的味蕾。
临安山核桃的栽培历史已有500多年历史。
每到白露节气,村民们就忙碌起来,他们挥着竹竿、扛着麻袋,在山核桃林中忙碌,展现一幅生动的丰收景象。
竹笋也是临安味道。春天,竹笋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当地人将其挖出并制成笋干,以便长期保存和食用。制作笋干的过程包括蒸煮、腌制和烘干,最终制成的美味笋干有甜、辣、五香等多种口味。
小陈姐姐家的毛竹林,为了四季都能出笋,利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用砻糠和稻草覆盖,我和姐姐摇摇晃晃走在上面,好似走在软软的云朵上。
天目青顶曾被列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又称天目云雾茶。生长在海拔600~1200米山区,制作工艺精细,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养眼养人,茶中佳品。
临安山宝数不尽,老妈最爱临安的小香薯、老南瓜和新鲜花生,小番薯香甜,细腻,无纤维感。遗憾的是,今年天气太炎热了,小香薯口感逊色了许多。秋季的新一波出土的小香薯,才找回它们原有的味道。
老南瓜和花生倒是非常甘香软糯,南瓜直接切块蒸煮、花生加盐水煮就非常可口。
临安山腰田头,遍地有苦麻菜、芝麻菜、马齿笕、马兰头等等野菜可挖,简单处理后就可以上桌了。
前几天,我尝试做了一道临安味道的凉拌马齿笕。马齿笕洗净后,过水捞起去汁,杏子同学说加芝麻酱搅拌会更美味,但家里没有准备芝麻酱。于是,我突发奇想改用了“仁见仁爱”的天目山核桃仁,酸酸脆脆的马笕菜夹杂着果香,顿时精致了很多。
住在大友村的爱珍姐姐,每年都会囤一波南瓜叶,过水后,如揉捏面粉一样多揉捏几遍叶子,然后一包一包分开装,放在冷冻箱里,需要食用时,拿出来一包,可清炒可放汤。如果加点肉馅,包的馄饨,更是鲜美绝伦。
“出锅入口,才能保持韭菜饼的味道”,邻居周姐姐做的韭菜饼,有米其林大师的水准。她用材很讲究新鲜,所用韭菜都是早上到熟悉的当地人的地里去收割来,然后整理清洗后,开始和面做韭菜饼。我这个吃货邻居就在锅边候着,周姐姐完成一张饼,我就入口一张饼,周姐姐说,吃韭菜饼讲的是要出锅就入口,要的就是讲究时速。
也许是气候和土壤的原因,天目韭菜即使开出了如满天星般的花儿,它的根茎还是嫩得掐出水。于是,热爱生活的周姐姐,总会把剪下来的韭菜花,插出一盆别具风味的插花。
漂亮的小陈姐姐做的土豆饼,也是很多大饭店做不出来的味道,我一个人可以吃上大半盆。她用的土豆是自己种的,小小的圆圆的,起油锅不停翻烤,慢慢用铲子把圆土豆压的偏偏的,成了椭圆形,烤到变成金黄色,撒上一把绿茵茵的葱花,就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烤土豆饼。
“天目明珠渌水流,万千碧浪荡龙舟。翔飞白鹭如菲雪,渊伏湖鱼迸跃游。”
临安的美,最美的是它的水。鱼儿离不开水,这里的小石斑鱼,是一道颜值担当的河鲜。小石斑鱼全身就像穿了迷彩服,它虽然个头不大,但身板儿挺厚实,摸起来好似丝绸般顺滑,可以炖汤可以红烧,吃起来更是嫩鲜无比,心情愉悦。
临安味道,更多的是爱的味道,是龙飞凤舞的味道。
2024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