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世界,
有才你就来;
课程大世界,
个个都精彩。
课程大世界,
一人一世界;
课程大世界,
人人是天才。
——选自《大众教育学》

贾永青:
“课程大世界”里的无限可能
读《大众教育学》“课程大世界”后,我有如下感悟:
在“课程大世界”里,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世界和才能。
课程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从个体出发,尊重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爱观蚂蚁的孩子可以在“蚂蚁观察课”中探索自然的奥秘,爱擦玻璃的孩子能在“擦玻璃课”中找到专注与成就感,爱搞发明的孩子则在“发明课”里释放创造力。
这样的新课程理念,让不同的娃娃成为不同的娃娃,保留了他(她)的个性与特色。同时,又促使每一个娃娃成为更好的娃娃,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最终,让所有的娃娃成为幸福的娃娃,因为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课程中找到快乐和价值。
我校一直致力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开发出具有我校独特特色的“课程大世界”。在这个丰富多彩的课程世界里,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充满地域特色与文化魅力的“安塞腰鼓”。那激昂的鼓点、豪迈的舞姿,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种类繁多、精彩纷呈的校园社团活动。体育类社团有活力四射的乒乓球社团,学生们在球桌上挥洒汗水,展现着敏捷的身手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有激情澎湃的足球社团,绿茵场上,同学们尽情奔跑,追逐着足球,释放着青春的活力;还有热血沸腾的篮球社团,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学生们在激烈的对抗中提升着团队协作能力。文化艺术类社团则有墨香四溢的书法社团,学生们在一笔一划中感悟着汉字之美,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充满智慧较量的象棋社团,棋盘之上,同学们深思熟虑,运筹帷幄,展现出非凡的思维能力……更有充满异域风情的非洲鼓社团,那欢快的节奏、动感的旋律,让校园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尤其是那些“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中医药学及其解剖、豆芽成长计划、电影科技大特效、多功能眼镜、布艺环保袋……数百门课程,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应该拥抱这样的“课程大世界”,鼓励孩子们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课程中绽放光彩,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马燕飞:
感悟“课程大世界”
读了孟国泰先生《大众教育学》“课程大世界”后,有三点感悟值得分享。
感悟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这段话强调了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开设个性化的课程。这让我明白教育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是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发掘他们的潜力,根据他们的爱好和天赋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自己擅长和喜爱的领域里茁壮成长。
感悟二:激发潜能,成就未来。
文中提到的各种基于孩子爱好的课程,如“蚂蚁观察课”“擦玻璃课”“发明课”等,表明每个看似平凡的兴趣都有可能成为孩子发展的方向。这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机会去深入探索和发展,说不定就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造就未来的专家、创造者。
感悟三:关注幸福,以人为本。
最后的“让所有的娃娃成为更好的娃娃”“幸福的娃娃”,点明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培养才能,更是要让孩子获得幸福感。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成长为既优秀又幸福的个体。
通过“蚂蚁观察课”这一教育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幸福感。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作者:贾永青、马燕飞(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