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水井的故事
周士君
哈尔滨双城区大姜家窝堡,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这里承载着童年时太多太多的记忆与乡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喝着故乡的井水长大的缘故,我的脾气、秉性、智商、情商,某些生活习性乃至生命,都是故乡和井水给予的,我爰故乡,对故乡的水井更情有独钟。
清晰记得,儿时的农村,据屯型大小,每屯必有一眼或多眼水井,供应人们给水、牲畜饮用、或者种菜浇园等。
从我认识故乡的水井那时,它给我的印象就是古迹斑斑,十分老旧的样子,弯弯的辘轳把,由于经年累月的使用,已经被千万双手,磨了千万遍,又光又滑,打水时手攥的部位,呈现凸凹不平,类似小s形状;支撑辘轳的架子,是用结实的榆木杆子搭设而成,支架那端还用8号铁线,坠着一块重重的石头滚子或小磨盘,用来稳定整个辘轳架。辘轳把摇起来很吃力,发出“吱吱吜吜”响声,有的辘轳头上带有轴承,就省劲儿多了,长长一根粗麻绳,随着辘轳把摇动,一圈圈缠绕在圆形辘轳上,绳子绕到头,满满一柳罐水,就从井里提了上来了。
村里年龄最长者,也说不明白每一眼水井究竟使用了多少年了。他说,反正是从满清吉林富俊将军那时,奏请朝廷向东北移民,朝廷准奏,大批“闯关东”的山东、河北老乡来到此地,跑马占荒,开荒拓土,立了窝堡,有了人间烟火,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辟建家园,就有了水井。老井见证了古老村落的风风雨雨,历尽了数百年的沧桑,水是宝贵的,更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
双城农村的水井,一般都是从井口到井底呈方筒形状,用厚厚松木或桦木板,制成坚固方形内壁。因经常处于潮湿状态,水井内壁上部层面,生满了绿色苔藓;后来,为了防止尘土杂物落入井中,人们还在井口加上了盖。
我的老家那个屯较大,记事儿那时,就有十九眼水井。据老人讲,这十九眼井,并不是同时打成的,是随着屯里人口的增多而陆续增加的。这些水井较均匀地分布在居民区的大街小巷,以贯穿全屯的中轴线,南北大街为界,屯东部有一眼老水井,水质非常不好,人们把它叫“苦水井”。从井中打上来的水就是红褐色,看着浑浊,放到水缸中沉淀一天一宿,缸底有很厚一层污垢,那水喝着,苦中带涩,口感特别不佳。没有办法,打一眼井不容易,吃这眼井水的人家,离其它水井很远,不得不吃着这苦水度着岁月,一代代人,不知吃这眼井苦水多少年了。
无奇不有,偏偏在屯子西部,有一眼井的水,截然不同,放在水筲里清澈见底,看上去纯净,口感甘甜,屯里很多喜欢喝茶的人,不怕道路远,到那里打来水泡茶,每年各家做酱季节,大家都不辞辛劳,到那眼井去打水,运回家里来做酱。人们称之为“甜水井”。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经济十分紧张,但村里领导还是决定弃用屯东部那眼“苦水井”,在原来水井位置东移,约五十米地方,重新打了一眼井,这眼新井的水,跟屯西部那眼井水一样清澈纯甜好吃,老百姓拍手称快,感谢村里办了一件民心工程大事。
庄稼院里有句俗语,叫“穷灶坑,富水缸”。无论怎么干旱,我们屯里的水井,从未干涸过,得感恩“老祖宗”,他们高瞻远嘱,为子孙万代着想,每眼井打的都很深很深。据说,我们屯的井底通着“地下河”,源源不断。日复一日,家家户户都要把水挑满缸,保证用水充足。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而缺了水更不行,如同断了血脉。
夏日里,天热口渴,打上来一柳罐井拔凉水喝,清凉解渴,带有一股甜甜的味道,沁人心脾,回味无穷,那个舒坦劲儿,无以言表。
“三伏天”傍晚,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喜欢拿着小板凳,马扎,蒲墩等,聚集在井旁那棵像大伞一样的老榆树下,坐着纳凉,聊天,消遣时光。此时此地,是庄户人家最热闹,最开心,最享受场合之一。大家讲一些高兴事儿,伤感事儿,新鲜事儿,有趣的奇葩事儿,不管天南地北,道听途说,还是古往今来的奇闻轶事,尽情地侃大山,人群中时而发出阵阵笑声;小孩子们则串着人空,不管不顾,追逐嬉闹,肆意玩耍,不亦乐乎!
回想起来,现在我所贮存的很多的文化知识,像一些歇后语,谚语,俗语,警句;社会上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居家过日子基本常识等,就是那时在水井旁老榆树下,听大人们讲,学来的,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才感到,那时候的不经意间,在井沿旁,老榆树下,人们茶余饭后聚集的地方,竟成了我丰富社会知识的特殊课堂。
时至今日,回忆起小时候在老井旁无所顾忌的快乐时光,历历在目。仔细回味一番,我们当年都是吃着故乡井水长大的,老井也是智慧的源泉,我在心里默默感恩老井的养育之情,掏心肺腑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呐。”
听老辈人讲,我们屯里的人因与老井有关,曾发生过几桩有喜有忧,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其一,旧社会,因家中贫寒,一户人家,把刚刚13岁、含苞待放的姑娘,强行许配给一户人家的相貌丑陋、弱智儿子,作童养媳,那姑娘死活就是不同意,不堪男方家人的欺凌打骂,寻了短见,豆寇年华,竟偷偷地投井自杀了!
其二,早先年,有一对原本恩恩爱爱年轻夫妻,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家庭生活美满幸福。孰料,男人误入歧途,沉湎于赌博,不到一年功夫,将一片家业全输个精光,妻子多次好言相劝,其夫置若罔闻,屡教不改,媳妇儿眼看着他不务正道,家境败落,怒气之下,抛下一双儿女,纵身跳入深井之中,一命呜呼!
其三,生产队时,第六小队正在新新打一眼井,时年30多岁的社员王边关,有挖井技术,他在井下30多米深处紧张挖土,装在木槽里往上提,不料,一次装土的槽子即将升到井口,绳子突然断了!井口上边的人急切通知井下的王边关,对着井下疾呼:绳子断了!有危险啊!……
众人以为这回,王边关不死也得砸成重伤。机警的王边关闻声,立即全身迅速贴紧井壁,双手死死抱住头部,五六十斤重盛土下坠的木槽,竟落在了空地,他安然无恙,生死攸关的时刻奇迹出现了!
事后大家都激动不已,七嘴八舌,议论说,王边关是好人,他救危扶困,舍己为人,好善乐施,积下了大德!能逢凶化吉,才有如此回报。
井打成后,生产队领导和社员们,认为这是喜事临门,皆大欢喜,杀了一头大肥猪,大摆筵席,举行隆重庆贺!
故乡的两眼井,一眼叫“苦水井”,一眼叫“甜水井”,一直困惑了我多年,为什么一街之隔,苦与甜如此分明不同?在我心中打下深深的印迹。
直到我长大走入社会,才弄明白个中真谛,这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辛苦艰难,也有甘甜幸福,相伴我们过日子,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要经得住苦难的磨炼,面对稀奇古怪的社会现实,人间正道是沧桑,激励我们主动去改变旧世界,才能创造出新的美好未来。
随着时间推移,原始的老井早已被现代化自来水所代替。但围绕故乡水井,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感人故事,故乡水井,蕴藏的深奥文化理念,我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