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霞:
与自己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人生长河中,与自己相伴最久,也最难和的便是自己。我们常说要与他人和,又何尝试想过与自己和?
王阳明说,“人一辈子看起来好像是在处理许多各种不相同的事情,可是归根结底,其实人一直都是在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当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受触动,我细细思索了我每天忙于的一切事情后,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一切始于自己的心,也终于自己的心。其实我们每个人,除了肉体生病带来的感受是真实的, 其他你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你的感受而已,并不真实存在,他们都是因念而起,活动于人的本心之外。其实外在的物质世界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心中却都有自己的世界,并且各不相同。我也终于明白了杨绛先生的那句话:世界是自己的,于他人毫无关系。
与自己和,便是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就像那夜空中的星星,虽不及月光皎洁,却也有自己独特的光芒。
与自己和,便是要放下过去的执念和遗憾。世间事,不如意十之八九。放下过往,轻装上阵,让每一天都活得充满希望。
与自己和,便是活好每一个当下。全身心地投入,去体验,去感受,重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和接纳自己。当下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美好的一天。
与自己和,并非意味着放弃追求更好的自己。相反,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只有当我们真正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和过去的种种遗憾,活好当下,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追求更好的自己。
最后,感谢孟先生的谆谆教诲,做人要严格,大度,乐观,理智,潇洒,宽宏,踏实,刚正,喜笑颜开,多交朋友,看淡名利,注重身体锻炼。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最完美的试卷本来就执笔于手。一朝悟道见真我,昔日枷锁皆云烟。

辛丽花:
与他人和,共创奇迹
读《大众教育学》“与他人和”的收获如下:他人指的是父母、老师、朋友,快乐的人、志高的人……我们要学会与这些人和谐相处,共同创造奇迹!
结合师生关系来讲,良好的师生亦师亦友,教师传授知识,结合时代的特点,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时候,教师也要不断的进步,去进行课改,在“三标课堂”上,师生的关系首先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对子间的关系也如此,再此基础上,老师才可以教得好,学生才可以学得高效,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就会胜利完成!学生也会较快成长!这就是所谓的奇迹吧!这也就是“和为贵”的具体写照吧!
那师生如何相处呢?我想要做到:
(一)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学生的良师,在课堂外,要做学生的益友。师生和谐相处,彼此才能有效沟通,有效交流。
(二)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尽量避免误会学生。
(三)换位思考问题,师生都想想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办。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留一份面子。他们这一代人,大都有很强的自尊心。
(五)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也是营造宽松愉悦课堂环境的重要途径。
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严慈相济,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多进行师生间角色换位,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重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句问候,一种礼让……这些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举动,有时却是那么的可贵!因为它可以带给学生莫大的欣慰、感动,甚至是一种长久乃至是一生一世的铭记,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张变荣:
人字两笔,写好不易
读《大众教育学》“和育篇”有感:人字两笔,写好不易——
人字上窄下宽,暗示我们做人要能屈能伸。树直易折,人直常败。
人字上小下大,告诫我们做人要站稳脚跟。不忘初心,高歌向阳。
人字捺长撇短,教会我们做人要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互教互学。
人字有两笔,做好不容易——
前一笔是因,后一笔是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前一笔是苦,后一笔是甜: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前一笔是爱,后一笔还是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在漫漫人生路上,与自己和,遇见更好的自己。与他人和,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与世界和,看不同的风景。
作者:郝云霞、辛丽花、张变荣(原平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