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篇:阳货篇
【原文】
17.1 阳货欲见孔子①,孔子不见,归(kuì)孔子豚②。孔子时si4其亡也③,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qi4失时④,可谓知zhi4乎⑤?"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①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把持季氏的权柄时,曾经将季桓子拘禁起来而企图把持鲁国国政。后篡权不成逃往晋国。见:用作使动词,“见孔子''为“使孔子来见"。
②归(kuì):通“馈",赠送。豚:小猪。古代礼节,大夫送士礼品,士必须在大夫家里拜受礼物。
③时:通“伺",窥伺,打听。
④亟(qì):屡次
⑤知(zhì):通“智"。
【原文】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文】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原文】
17.4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②。夫子莞尔而笑③,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③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
【原文】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①,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③?''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注释】
①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niu3,字子浅,季氏的家臣。当时公山弗扰伙同阳货在费邑背叛季氏。畔:通“叛”。
②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末之:无处去。已,止、算了。
③之之: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
徒:徒然,白白的。
【原文】
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原文】
17.7 佛bi4肸(xī)召①,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lìn)?不曰白乎,涅(niè)而不缁zi1。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释】
①肸(xī):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中牟邑宰。
②中牟mu4:春秋时晋邑。故址在今河北邢台和邯郸之间。
③磷(lìn):薄,损伤。
④涅(niè).黑土,黑色染料。这里作动词,用黑色染料染物。缁(zī):黑色。
【原文】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①?''对曰:“未也。”
“居②!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zhi4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③: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④;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① 六言:六句话'此处实际上指的是六种品德(仁智信直勇刚)。六蔽:六种弊病。
②居:坐。
③贼:害。
④绞:说话尖刻。
【原文】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①!诗,可以兴,可以观②,可以群,可以怨③:迩之事父④,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①小子:指学生们。
②观:观察力。
③怨:讽刺。
④迩(ěr):近。
【原文】
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①?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②?”
【注释】
①《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
②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
【原文】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原文】
17.12 子曰:“色厉而内荏(rěn)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②?"
【注释】
①荏(rěn):软弱。
②窬(yú):同“逾",爬墙。
【原文】
17.13 子曰:“乡愿①,德之贼也②。”
【注释】
①乡愿:乡里多数人认为是忠厚之人。这种人貌似好人,实为与流俗合污以取媚于世的伪善者。愿,忠厚。
②贼:毁坏,败坏。
【原文】
17.14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原文】
17.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①;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注释】
①患得之:这里是“患不得之”的意思。这是当时楚地的俗语。
【原文】
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wu2也①。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②,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
①是之亡:“亡是”的倒装说法,“之”字用在中间,无义。亡,通“无”。
②廉:本义是器物的棱角,人的行为刚正不阿也被称为“廉”。
【原文】
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原文】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①,恶郑声之乱雅乐也②,恶利囗之覆邦家者。”
【注释】
①恶(wù):厌恶。紫之夺朱:朱是正色,紫是杂色。当时紫色代替朱色成为诸侯衣服的颜色。
②雅乐:正统音乐。
【原文】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原文】
17.20 孺悲欲见孔子①,孔子辞以疾②。将命者出户③。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注释】
①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习士丧礼。
②辞以疾:以有病作借囗推辞。
③将命者:传话的人。
【原文】
17.21 宰我问①:“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②,期可已矣③。”子曰:“食夫稻④,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② 宰我:孔子学生,名予,字子我,鲁国人。
② 燧(suì)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木头四季不同。春用榆柳,夏用枣杏和桑柘zhe4秋用柞zuo4檀,一年轮一遍,叫改火。
③期(jī):一周年.
④夫(fú):那。
【原文】
17.22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①,为之犹贤乎已②。”
【注释】
① 弈:博,掷骰tuo2古代围棋。
②已:止,不动的意思。
【原文】
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原文】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wu4乎①?''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②,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③。''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jiao1以为知者④,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jie2⑤。”
【注释】
② (wù):厌恶。
③流 :晚唐以前的本子没有“流''字。讪:诽谤。
③窒(zhì):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④徼(jiāo):抄袭。
⑤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
【原文】
17.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原文】
17.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wu4焉①,其终也已②。”
【注释】
①见:被。
②已:止,尽。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收稿: 徐成美 臧岚
制作:李凤梅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