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
文/毛韬
落雨,这是江南一带的古老吴语,就是讲“下雨”的意思。当然,这古老“落雨”的吴语,一直延续到今日,现在江南城乡老百姓口中仍然讲着“落雨”这词。但是我估计我国北方人和西北人、西南人可能刚听到江南人讲的“落雨”,会一下子弄不明白这究竟是啥意思?
早年,吴地才子郁达夫曾写了一篇《故居的秋》文章,他在文章中亦写到了“落雨”的感受。但是由于这篇文章是写昔日北平之秋的“落雨”。郁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我猜想可能郁达夫先生生怕北方人弄不明他在文章中写到的“落雨”究竟是什么意思?所以他左思右想之后,将“落雨”二字,改为了“下雨”二字。
当然,这纯粹是我对吴地出生的郁先生在写“落雨”二字的胡乱猜测而已。但是,我至少知道郁先生与吾在小辰光都唱过二首“落雨”的儿歌,这首儿歌的歌词大意是:“落雨喽,打烊喽,小巴辣子开会喽。” “大头大头,落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如今,当我再细细品味着昔日吴语“落雨”二字。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人生即“落雨”,若不“落雨”,亦就不是人生了……
人生之幼年,就像是下了一场“毛毛雨”。人生之少年,犹如是下一场和风细雨之春雨。人生之壮年,好像是夏季下了一场的电闪雷鸣的雷阵雨。人生之暮年,亦就似郁先生所讲的“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但是这毕竟还是有着一缕品尝人生金秋的“落雨”滋味。那么,人生到了冬季的时候,北方的朋友们再也看不到“落雨”,因为那个季节的北国风光是“落雪”冬景了。若朋友们还想看看冬天“落雨”景色的话,那么,祖国宝岛的歌手孟庭苇所讲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歌谣,她唱出了人生晚年的回味:“别在异乡哭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梦是唯一行李,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就当我从来不曾远离。如果相逢,把话藏心底,没有人比我更懂你。天还是天哦,雨还是雨,我的伞下不再有你。我还是我哦,你还是你,只是多了一个冬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也许会遇见你。街道冷清,心事却拥挤,每一个角落都有回忆……”

作者简介: 毛韬,1955年7月出生,上海南汇人,旅游经济师,现在担任民建上海市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