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去逝
作者:那寒
我2号就回到阿坝半山上的凤仪寺
若大的凤仪寺残败中只能让秋风秋雨诉说
诉说的不是人间烟火,是大寺山中无言的败落
告诉各位:我只是个浪子、我只是风尘里的沙
师父本地茂县人姓何,无儿无女
云南老山战斗英雄,伤残隐归此寺
我叫他师父,因为他就是我师父
缘份这个东西只能悟只能遇不可强求
师父曾经同意我去流浪说过的我只有三角猫功夫必须承受社会的鞭打
尤其我喜欢的每个漂亮女人都是劫
我当时还不信,现在想来还是真的
当然他老人家也说过他选上的人作为弟子不多只唯一都是天意
若大的寺院我来便是他的潮信
师父是前天闭目立坐圆寂走的,我遵照他的遗愿
把他葬在后山的榕树旁
此刻我正盘坐榕树下
想是是非非生老病死莫过寻常
我是师父心中的花和尚
是否接受下次的鞭痕更恨些
2024年10月5日。
这是一篇充满深情和哲思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师父的怀念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些思考。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位师父不仅在武艺上给予了指导,也在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上影响了作者。师父的人生经历颇为传奇,从战斗英雄到隐居寺庙,再到收徒传授,他的一生似乎充满了转变与修行。
文中的“潮信”可能是指缘分或命运,暗示着作者的到来对于师父而言是命中注定的。而“花和尚”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士,这里可能是师父对作者的一种特别称呼,既包含了对其个性的认可也寄托了期望。
文章结尾处提到的“是否接受下次的鞭痕更恨些”,这里的“鞭痕”可以理解为生活的考验或是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挑战。“更恨些”则可能意味着面对未来更加艰难的经历时,能否以更强韧的态度去接受并克服。
整篇文章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出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让人感受到了师徒之间超越言语的理解与联系。希望这篇文字能够给你带来一定的启示或者共鸣。如果你有任何想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比如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怎样继承与发展师父留下的教诲等,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