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的父亲
作者:王子昆
一、教复式班、速成班
父亲从来源回到了本县的那年,上级安排他去县委工作,爷爷怕父亲是地主出生,到县委工作受影响,就劝他来到龙王塘教了书,当了一名教师。父亲的结发妻子在两年前因病去世了,他成了单身汉。
龙王塘是个小村,村里没有学校,村里的娃想要念书必须到外村去。父亲来了后,建学校、招学生,开启了龙王塘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他跟村委协商后决定把学校建在龙王庙的一间比较大的空房里,父亲吃住在那间空房旁的一间小房里。龙王庙是令人恐惧的地方,可父亲一点儿也不害怕,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根本不把那些神呀鬼呀放在心上。父亲把适龄儿童全部动员到学校上了学,而且还把在外地读书的孩子也请了回来,设立了四个年级,为复式班,共计五十多人。父亲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体育、音乐、美术……是个全面手。
教复式班相当辛苦,教了四年级的学生后,让四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然后教三年级的学生,以此类推,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基本上没有闲暇时间,连同做饭、吃饭、备课、批改作业,父亲整个一天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就连晚上睡觉时间都是很短很短的。
父亲备课精心,讲课认真,辅导学生不怕劳累,学生对知识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课程学得深入。二年的课程一年就学完了,因此在参加乡举行的会考中,龙王塘学校的学生都是越级考试,即一年级的学生参加二年级的考试,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三年级的考试,三年级的学生参加四年级的考试,四年级不用念直接升高小,小学四年的课程在父亲的教学下,只用了三年就全部学完了。龙王塘三年级的学生考入高小,总比别的学校的学生小一两岁,而且成绩优秀,后来成了才的比比皆是,由于父亲的教学成绩突出,不久便被调到沙家屯中心校当了教导主任,还教了速成班。
速成班的学生都是解放前没学过文化的成年人,时间一般是晚上或农闲时间,这些成年人有未婚的也有已婚的。成年人学得快,忘得也快,开始一节课也就教十几个字,后来用上了速成识字法,先教三十六个注音字母,再教生字,教材也都换成带注音的了,一下就学得快了。
除了教识字,父亲还编写了教材一一《农民识字课本》,内容有认数码、认日历、认钟表、买菜、算账(珠算)等,甚至怎么看孩子成绩表都有,每一课的内容都能深入生活,极其适用,为了方便学习,课本还图文并茂,在教认钟表时就画个表盘,在教认粮票、邮票,布票时又画出了这些票证的图样,一目了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速成班的学生们掌握了好多好多的知识。
速成班中有个吕家房村的未婚女青年,叫吕秀兰,二十二岁,也是出生地主家庭,她的父亲因为有文化,解放前曾当过沙家屯乡的乡长,兄弟姊妹四人,在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姊妹俩虽长于兄弟俩,但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而兄弟俩一个河北师大毕业,一个张家口一中毕业。姐姐已出嫁到东沙洼,已不在沙家屯扫盲范围,妹妹就只能在父亲手下被扫盲了。
以前想学习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所以格外珍惜。她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学习勤奋刻苦,父亲每天教的字学不会决不罢休,有一次所学的生字有几个当下没有学会。
“老师,我有几个字还不会,你再教教我吧。”
“今天已经晚了,明天吧。”
“明天我还有事,另外明天还要学新字,顾不过来。”
“好吧,咱现在就学。”
那几个字终于学会了,可时间也不早了,别的学生已经回去好长时间了,父亲怕她自己回去不安全,就用自行车把她送回了家。还有一次在家干活儿被狗咬伤了,伤得很重不能到校学习,父亲知道后就找到家里。
“听说你被狗咬伤了,我来看看你。”
“是被狗咬伤了,现在还不敢下地走路。”
“不敢下地走路也不能误课,以后我就用自行车送你上下学吧。”
“那就多谢老师了。”
从那天父亲用自行车接送她上下学起,直到她痊愈为止,这样一来二去,二人有了感情,后来经人介绍成了父亲的二婚妻子。
二、整顿纪律抓教学
父亲由于教速成班成绩显著,很快就被提升为渡口堡中心校校长,职务有了,工资也上去了,每月挣64.5元,全县除了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徐泽常一人能挣72.5元外,就数这个工资高了,而且能挣这个工资的人,全县也就只有六七个。
父亲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美化学校的环境,给人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父亲把教室的墙壁粉刷了一遍,桌椅板凳进行了修缮,然后父亲在学校的院墙上写上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大字标语,特别是父亲把学校的大门进行了很好的装饰,大门的顶部是一米来高的五角星,五角星下面是一个地球,地球上站了两个和平鸽子,再下面是“渡口堡小学”“加强研究,提高质量”的字样,它体现了父亲要狠抓教学质量的决心,大门的左右两边写上了“勤工俭学生产学习两丰收,又红又专政治业务双跃进”的大幅标语,大门的右边还挂有“农业中学”的牌子。大门装修完工的时候,父亲和学校的教导主任在大门前合了影,那个照片右边站着的是父亲,左边站着的是教导主任,他们俩手里伙捧着一本书,象征着要用书本知识去灌输给孩子们,这算是父亲上任以后放的第一把火了。这是一把有形的火,它烧的很旺,烧到了渡口堡村的每个角落,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渡口堡村按说是个文化村,可父亲来了以后,却发现学校教学秩序特别混乱,教学成绩特别低下,与文化村的名称一点儿也不相符。父亲经过调查,了解了实情。原来是有个副县长的内弟叫孔东周的在校读书,他仗着姐夫的权势,目中无人,组织了一帮差同学,顶撞老师,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秩序,每个班都有他的狐朋狗友,致使全校纪律松散,教学成绩低下。
父亲了解了实情后,烧的第二把火便是了整顿纪律。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首先把孔东周叫到班主任办公室,进行单独教育,给其单独上课传授知识,不让他与旁人接触,让其反省自己的错误,作出检讨。一开始他拒不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实在不行把家长请到了学校配合教育。家长通情达理,很支持学校的工作,尤其是当副局长的姐夫知道了以后,更是尽全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并对内弟给以严厉的批评,让他承认并改正错误。在学校和家长的高压下,孔东周终于屈服了,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好学生。
制服了“主犯”,后对“胁从者”进行了分化瓦解,使其不能成为一个团伙。还是采取了个别教育的方法,另外他们看见孔东周都已改邪归正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不再捣乱了。父亲还抓了一些小事,如上课要求学生提前进教室,提前预习所学的知识,教室内不准吵闹、大声喧哗。上课让学生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跟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干扰他人学习,保证每个同学的听课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亲还制定了许多遵守纪律的条例,让学生遵守,从此学校纪律明显得到了改观。
纪律好转了,父亲烧的第三把火便是抓教学,他虽然是校长,却经常深入到课堂上听课,还组织老师们互相听课,组织老师们进行教研活动,传授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技艺。期中、期末进行大型考试,每月进行月考,每星期进行周练。凡是成绩优秀者给以口头和物质奖励。在父亲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作下,教学成绩有了回升,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布入了正轨。
三、参加社教运动
一九六四年全国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怀安县试点选在了地处县城四周的几个公社,县委抽调了若干名于部组成了工作队,由一名县委副书记挂帅,农村部长和一批科局长参加,父亲也被抽调了出来,成了社教工作队的一名队员。
社教工作队先在县城党校集中学习党的政策,学习了一个星期。学习期间,我到县城找过父亲两次,一次是父亲正在县党校大礼堂集体听报告,我也挤了进去,成了一个旁听者。报告的内容是宣讲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中有些内容我至今还记的,就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一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的需要,如果不搞农村社教,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共产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法西斯的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另一次是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父亲们在屋里逐个发言,我在屋外偷听,父亲们讨论热烈,情绪激昂,大有不把社教运动搞好、搞彻底决不罢休的决心与信心。
县城集中学习结束后,父亲便跟随县农村部的一位女副部长还有两名队员共四人来到了沙家屯公社富民沟大队进行社教运动。富民沟是个山区,人们住在山坡上挖成的窑洞里,下家的屋顶就是上家的院子,窑洞一层一层往上排列,一直排到多半山腰,煞是好看。这里的山峦连绵起伏,农田分布在山间,形成了一层层壮观的梯田,农作物全靠天然雨水灌溉。这里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施到田里的肥料根本无法保留住,任凭雨水从山顶冲刷到山下,加上海拔高、气温低、日照短,粮食产量低,农民们要求种一些药材之类的经济作物,则受到社教运动政策的限制,这样的结果是致富无门,生活拮据,年终分红即使是年轻力壮的全劳力一年也挣不了多少。就是这样的贫困村,若搞社教运动,也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父亲来到富民沟搞了半年社教,我曾去找过他三次。第一次是父亲刚来不久,只见父亲及两名队员在女组长的带领下正在群众大会上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那位女组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地讲了近两个小时,她讲完由父亲和另外两名队员做了补充,父亲们还讲了具体要求和工作安排。他们虽然用尽了浑身解数,力争让社员们听得明白、心领神会,可社员们还是在闭目养神根本不当回事。会后父亲及工作队员被派到社员家里吃饭,吃完饭给社员家里留下了粮票和现钱,作为报酬。
第二次我来到了村里,只见父亲正在大街上向社员群众宣讲二十四条政策,为了活跃气氛,他还插入介绍了当天国内外新闻,父亲还利用自己能唱歌的天赋,教年轻的男女唱革命歌曲,为了让社员群众听得明白,看得清楚,父亲还把毛主席有关社教运动的语录写在了白墙上。当社员群众的热情起来后,父亲就发动他们揭发村干部多吃多占,强迫命令,欺压群众和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群众的反映和到队部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四清)解决基层干部的“四不清”问题。父亲的工作小组还不准农民包产到户,不准社员开辟自留地,搞市场贸易,搞副业加工和超限额豢养禽畜等,这样资本主义在富民沟村就基本上被杜绝了。
第三次我见到了父亲,他正在住的窑洞里写汇报材料,父亲说他们这个工作组,就许他的文化高,就许他能写会写,因此所有的汇报材料都由他来完成。富民沟村社教小组工作认真到位,父亲的材料写得精彩纷呈,有较强的说服力,每当父亲把材料写出来,递交到上级领导的手里后,总要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并把富民沟的社教运动的做法推广到全县各个试点上,这就是文化人的魅力。
半年后,父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社教运动任务,回到了学校继续做他的校长工作了。
作者介绍:王子昆,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二中语文退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写作,作品集有《散文》、《小小说》、《当年往事》、《参悟文》、《游记》、《征稿文》、《日记》、为父亲撰稿文。曾在《快乐老人报》、《张家口悦读》、《七十年师范,育桃李满天》(柴师七十年征文)、“纸刊《白鹭文刊》[名家精选特刊号]散文专栏、小说港”、《现代作家》等发表过数十篇,偶有获奖。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