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名宓妃,传说中洛水之神,是洛河的守护神,洛阳的守护神,百姓的守护神,牡丹的守护神。
元《河南志》记载:洛河有四大洛神庙,沿洛河由西向东,依次是永宁县(今洛宁县)长水村洛神庙,河南府洛川街洛神庙,偃师顾县镇曲家寨洛神庙,巩义回郭镇刘村洛神庙。

巩义市回郭镇刘村位于伊洛河南岸,东距巩义市城区30公里,南距310国道380米,西临在建的沁伊高速公路。

步入回郭镇刘村,最为显眼的当属两座有着160余年历史的老寨门。东寨门始建于公元1863年,面西朝东,长约4米,宽和高均为5米,为青砖结构。东面匾额上书 “依洛” 二字,取依偎洛河之意;西面匾额上书 “紫气东来” 四字。西寨门坐北朝南,大小与东寨门相同,南面匾额上书 “望嵩” 二字,取遥望嵩山之意。

初至刘村,人生地不熟,询问当地村民便可知晓洛神庙的踪迹。在西寨门,有两位老人在寨门下乘凉。听闻我从洛阳前来寻迹洛神庙,他们遗憾地对我说:“俺村那庙叫红庙,解放后就毁了,现在啥也看不到。位置在村北边,庙北边紧挨着河堤。” 在东寨门,有六位老人在寨门下聊天。得知我从洛阳来寻迹洛神庙,他们热情地说:“你一直向东走,再向北拐到菜园自然村,约1公里多的路程,找到赵振学,他是《洛神的传说》传承人,多年来一直研究洛神文化。”
天气炎热,却抵挡不住我的热情。骑上共享单车,两次询问热心村民后,终于找到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洛神的传说》传承人赵振学老先生。

赵振学老先生虽已 82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听说我从洛阳来到回郭镇刘村寻迹洛神庙,提及宓妃洛神时,他仿佛年轻了十多岁。
赵振学老先生为我讲述了洛神的传说。
在河南巩义市回郭镇刘村,曾经有一处北宋时期的宓妃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洛神庙,这里也是关于嫦娥传说的唯一一处实物所在。
洛神,是我国远古时期一位美丽的女神。为使一方生灵免受水患之苦,她溺死洛水。劳动人民的朴实美、善良美集于她一身,是华夏民族早期女性美的象征。
宓妃,相传是华夏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女儿。她天生丽质,花容月貌,且勤劳善良。因生存环境发生变异,她随父亲带领华胥族部落众人,从我国遥远的西北部迁徙来到中原,在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洛水沿岸定居下来。
为让人们尽快过上好日子,宓妃与大伙一同重建家园,还将父亲传授给自己的生活、生产好方法教给大家,人们对她十分敬爱。
不幸的是,洛水中潜入一个怪物,兴风作浪,致使洪水泛滥。怪物扬言 “宓妃嫁我,方可罢休”。看着死于水患的人们,宓妃心痛不已。为救一方生灵,六月二十三日,她从容地走向洛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伏羲失去爱女,悲痛万分。伏羲氏更是日夜在洛水边哭泣,边哭边呼唤着女儿宓妃的名字,直哭得百花不放、百鸟不鸣、百兽不食、溪水倒流。
哭声感天动地,传到天上,天帝为之动容,遂封宓妃为洛水之神。
后来,射日英雄羿救了被逼婚的宓妃,又娶她为妻,还为她改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嫦娥。两人一起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恩爱、美好的岁月。
再后来,羿在昆仑遇到王母,讨到灵药后变了心,又想回天上去做神仙。嫦娥为阻止羿去做神仙,自己吃下了灵药,这才演绎出了千古流传的 “嫦娥奔月” 故事。
(以上内容由赵振学老先生提供)
赵振学老先生说:回郭镇刘村的红庙,又名洛神庙、洛河娘娘庙、宓妃庙,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鼎盛时期,占地面积达数十亩,历代均有修葺,现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修碑。周边信众众多,香火旺盛,故事丰富。从古至今,六月二十三日都是庙会日。巩义市回郭镇 “十八苏村” 每年六月二十三日的古庙会,便是因宓妃洛河娘娘而兴起的。
赵振学老先生说:1954 年 “破四旧” 运动时,拆除了红庙的殿宇,庙址、墙基仍留存于地下,民间群众的信仰一直流传至今。2008年,洛神传说入选第一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洛阳市、巩义市申报的洛神传说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回郭镇刘村的赵振学先生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赵振学老先生说:目前,刘村周边关于洛神的传说较多。2009 年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走访刘村数十位老人,整理出的洛神传说故事有23则,包括《洛神的传说》《红色与洛神》《洛神助民诛鞑(dá)子》《洛神女卖菜》《从军女与洛神》《我听奶奶说嫦娥》等。
赵振学老先生说:刘村周边数村有洛神信众。近几年,每年六月二十三日开始,连续三天举办庙会,祭拜洛河娘娘,唱大戏等等,庙会在回郭镇李邵村举办。
赵振学老先生说:因为宓妃洛神,每年前来回郭镇刘村采访的媒体、研究的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很多。遗憾的是,红庙被拆除后,没有再恢复,目前原址被企业占据,多次呼吁保护红庙遗址也没有什么进展。
赵振学老先生还向我讲解了《洛神的传说》,他说,伏羲氏带领我国华胥族部落从西北迁徙至洛河;羿与后羿本不是一个人,却被文学作品混淆了。嫦娥不是偷吃了仙药而飞上月宫的,而是希望羿留在人间造福万民,自己才抢先吃下仙药……
刘村洛神庙为何叫红庙呢?
传说,刘村洛神庙是块宝地,大水不会淹没洛神庙。清雍正年间,刘村一老人梦到洛神指点,说红色可退蛟妖巨浪。几天后,洛水即将漫过大堤,村民将刘村洛神庙宇尽涂红色,汹汹的大水向北退去,直退到偃师许家庄村边方止。洛神喜欢红色,自此,洛神庙也叫红庙。
自打刘村洛神庙涂成红色后,洛河水就渐渐往北移,刘村土地逐渐增加,对岸的许家庄村土地越来越少。多年以后,两岸有家结为亲戚,公公问媳妇:“娘家粮食够吃否?” 媳妇哭诉:“本有几亩薄地,也被河吃了,已没地可种,哪有吃的!” 公公怜其亲家困难,暗传天机与媳妇。媳妇回娘家没几日,河北岸许家庄村东也盖了一座红色的小庙。说来也怪,洛河水渐渐由北向南移了。当地人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以上内容由赵振学老先生提供,两个洛神相关传说合成)

按照赵振学老先生的指点,我找到了曾经的刘村红庙的位置。但见刘村北0.5公里处、菜园自然村西1公里处的伊洛河堤南侧,红砖围墙内是厂房,大门紧闭。我沿四周查看,又站在河堤上俯瞰,丝毫没有洛神庙的痕迹。
从已经征集到的23则洛神传说故事可以看出,有弘扬洛神大爱的传说,有洛神对人们贡献的传说,有人们对洛神敬爱的传说,有教育后人的传说等等。刘村的23则洛神传说故事只是初步整理,其余的正在挖掘,还有河图洛书等传说。从远古传下来的宓妃、嫦娥奔月的故事,已记入回郭镇刘村族谱、严族、潘族卷,皆有载文。
寻迹,寻迹!洛神传说在一代代传承人心中,在人民群众心中!我国人民通过传说弘扬真善美,追求幸福生活,这是洛神传说千年不衰的原因。
《巩义刘村洛神庙有感》
巩义刘村赵振学,
洛神故事传不绝。
民间文学待保护,
创新传承苦与乐。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留生,河南省洛宁县兴华人,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先后任职于洛阳市洛龙区统计局、洛龙区农业农村局,爱家乡,爱牡丹,爱园艺,参编《国花牡丹档案》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