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手皴足登殿堂
——写在宋今声《百赋集》问世之后
高鸿 于国站
宋今声(1948年1月——),笔名沙岭樵,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十屋乡后束龙岱村,1955年1月从十屋乡二里界村随家搬迁到双辽县兴隆乡东二龙村后三家子屯。1962年东二龙小学毕业,翌年参加生产队劳动,成为双辽种羊场农工。从1990年开始进入总场机关工作,先后担任过党委宣传科科员、副科长和场信访办主任。2000年7月下岗。双辽市作家协会理事,四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双辽市书友协会秘书长。散文创作已经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并且屡屡见诸省及国家级报刊杂志。杂文散文先后多次被《四平日报》《吉林日报》“东北风”《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地方金融》《中国征信》《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华合作时报》《新科教》《金融博览》等采用。其杂文《小心划下你今天的每一笔》曾经被吉林省纪检委机关期刊《浪淘沙》1996年度6月号取为卷首语;杂文《珍视清白》被陕西省纪检委机关期刊《党风与廉政》2012年9月号取为卷首语;杂文《无求与当求》发表于2013年5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年来宋今声在现代辞赋研究创作上有新突破,他先后创作百余首辞赋作品已被国内各级报刊媒体采用40余首。他的《春赋》和《补丁赋》被新创刊的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中华辞赋》杂志采用。所创作的中篇小说《野岗情缘》和《祸乱下河湾》分别在《双辽日报》和《辽水文学》连载。在著有个人文集《增年录》等三种的基础上,所创作的《百赋集》于2015年8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
近年来,宋今声以文赋多产、风格独特屡见报端而受到世人瞩目。尤其他的现代辞赋专辑《百赋集》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更使他在社会上声名鹊起。作为他的老友,在品读他《百赋集》的同时,觉得有义务向社会一进步介绍宋今声其人及其《百赋集》创作情况。
宋今声的奋斗与挣扎,就是一首苦乐相伴、顺逆与同的人生大赋。因为为人实在,重情重义,心胸宽广,交结广泛,所以,很多人都了解一些他的“赋体”背景。身为一个艰难负重的农民,他的灵魂始终在文化的江河中漂流激荡,可以说,双重的努力与付出,注定了他的人生旅程并不平坦轻快,不像他与朋友们在一起时的满脸灿烂、轻松自得。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生活之路上,他走得抑扬顿挫,殊为不易。蹉跎六十余载的个中体味,唯有天知地知自知。不过,好在他天生有一股“就不认命”“偏不服输”的顽强禀性,所以无论脚下横生多少的荆棘坎坷,包括失业的煎熬、下岗的打击,终归是怀着对文学的痴情不离不弃而毅然地走了过来,在自己认定的“光明大道”上坚持跋涉到了现今,从一个打小没正经念过几天书的庄户人起步,一手握着农具,一手把着笔墨,顶着乡下人那些怪异的目光和冷嘲热讽,经年累月地坚持以农糊口、以文立命,正像赋体文讲究对仗一样“农文双修”,终于在当好一个纯朴农民的同时,从泥土中昂起头颅,摘得了一颗颗令人钦羡的文化明珠。凭借日益扎实的文字功底,逐渐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和肯定,实至名归地跻身于文化人行列。
在漫长的岁月中,他艰辛时伴、困苦与同,但是,对书的酷爱有增无减。他很早就有了自己的书房,有两千多部藏书,其中有《二十四史》《中国断代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全唐书》《纲鉴易知录》《太平御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百子全书》《中国古代名著》等文史典籍,那是他获取文化前行动力的源头。几十年来,扑奔着文化事业这个大概的方向,他先后到过许多单位或供职或打工,期间撰写了大量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基层新闻报道,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百姓现实生活的各类体裁文学作品,发表在国家和省内外报刊,个人还先后出版过《增年录》等三部文集。由于三十年立足基层,积极撰写稿件,成绩突出,在《四平日报》复刊30周年之际评选“30年老通讯员”,他名正言顺、当之无愧地当选,并成为两名优秀通讯员特别奖获得者其中一员,受到报社的隆重表彰和市委宣传部长高京燕的亲切接见鼓励。
二
骨子里的犟劲拼劲,成全了自强不息的宋今声;对文化刻骨铭心的崇尚与热爱,铸就了他的品性。只要认准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他都会义无反顾地竭尽全力从善始做到善终。他一头扎在文化沃野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一段生命的历程上都以丰实的创作果实充填着着自己的文化仓廪,蓄存思想与情感的宝贵结晶。他热爱生活,讴歌自然;取材独特,关注平凡。在他一页页一行行的凝神泣血辞赋中,每每闪耀着夺人眼目的绚丽光华、回响着扣人心弦的悠远余韵。面对他这部辞赋集,光是看目录标题,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这部书共分四季、五行、时令、文房至宝、十二生肖、人、自然、器用、光阴、植物、杂感、修身12个类目,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林林总总的百个标题,让人不难看出其作者在文学和生活之中涉猎之广,见识之宽,究研之深。在四平、在全省,专心从事辞赋创作、能够驾轻就熟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文体的人屈指可数,三年间高产百余篇选纂成册的,似无耳闻,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情,宋今声培育改造的这朵古色古香的文化之花,绽放在当今文化百花园中,显现出它独有的一份妖娆艳丽。
三
综观宋今声辞赋作品的总体面貌和品格,大体归纳起来,呈现出这样几点鲜明特征。
宋今声的辞赋作品总体上属于现代辞赋,没有骚体辞赋和其它古老文体辞赋。现代辞赋提倡革故鼎新,承传古韵而力避泥古僵化,在镜鉴古式的同时务求创新,灵活运用传统文法讴歌当代、抒发情怀,传递今声、宏扬正能。优秀的辞赋作品总是在婉转迂回、抑扬顿挫中阐释哲理,在纵横捭阖中收放有度地抒情达意,在新颖别致的结构里隐现奇思妙想,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别见洞天,咀味无尽余韵悠长。中国古代优秀辞赋,不胜枚举,然而毕竟皆是时人时宜之作,纵然今日读来犹觉精妙,到底今古迥然,时过境迁,相隔鸿沟巨堑,许多“枝节”虽著春秋之境,难足望梅止渴。要发展须有创新,辞赋要在当代迸发异彩,也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新鲜活力。古为今用,化繁为简,化人为我,挥洒自如,以这种即古老又新奇的文学载体服务当下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宋今声在辞赋创作实践中求新求变的探索,无疑具有开渠指向积极意义。
宋今声辞赋作品的另一显著特点是题材广泛。有人曾经戏谑:老宋大哥,你看见啥都能写赋吧。然而,捕捉各种题材不是盲目草率之事,最难能可贵的是要在每一篇辞赋当中恰到好处地标新立异,铺陈之后,取词炼句,写出意境、写出道理、写出情趣,有的还得写出隽永清丽的格言和富有深邃哲理的偶句。一篇成功的辞赋作品,往往涉及许多专业知识和历史典故,在这一点上,他得益于经年累月的埋头苦读刻苦研习,至乎行文之间,可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于水乳交融,宛如天然无饰而无卖弄文墨之病。他的辞赋作品涉及天文地理,视野异常广阔。举凡历史古迹、自然景观、文化道德,各种产业、古老文化和传统文化,伦理、医药、气象水文、农业养殖、生活感悟、文学艺术,甚至补丁和粪叉子,一花一草,一个饭碗和白云河流,等等,都能成为他一首结构严谨的辞赋创作题材。从大俗兼至大雅,包罗甚广,开掘亦深。可以说,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细微观察思考以及扎实的文学修养和广博见闻,任凭如何的堆砌词藻、故弄玄虚、精雕细琢,也是很难在布局谋篇中让一篇辞赋神足气满、文采飞扬、字句生辉的。同样是一朵白云,在他的笔下就能幻化出若干美妙神奇;同样是一滴水,在他的文中就深映出若干自然情理,这就是宋今声辞赋作品的独到之处。
宋今声辞赋作品的第三个特征,就是气韵饱满,文笔生动。赋是一种诗性十足的文体,贯穿全篇始终的真情,是打动读者、引起共鸣、激发思想共振的关键,是与主题一道撑起文章的器局的重要支柱。这就要求在创作辞赋作品时,首先须做到笔随情动,行文得意。或激情满腔,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或柔肠百结,遥思尘中烟雨,哪堪流水落花;或情趣盎然,状物饶见风致,拟人不入流俗……等等,通过宋今声的辞赋作品可以看出,在这方面,他下了功夫,花了心思,赋文百篇,很多篇章做到了金声玉振,以情动人,一经品读,令人爱不释手。
此外,在定调立意方面,宋今声的辞赋作品也有过人之处,不一一赘言。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氏辞赋作品有个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生活气息、时代特色浓郁,从选材到文风都比较接地气,力避晦涩,力求简炼晓畅,赋予了这种古老文体以新的品格和面貌,值得有志辞赋创作的朋友借鉴学习。
四
遍观他的辞赋作品,均与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宏论相合,遵循文人良心,不忘历史责任感,宁可搁笔静思,绝不偏激蛊惑。有的可取为铭言警句,例如“忍饥挨饿,不给子孙遗留债务;忠诚老实,恐怕身后半点骂名(《老赋》)”。至于现代版的“警世恒言”,比比皆是,“世路万千条,贪路勿走;心中有梦想,休起邪念”(《清廉赋》);“以早为友,学业根深;终身结伴,尊严永存”(《早赋》)。
据我所知,在物欲横流、人生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能够静下心来撰写辞赋的作家罕有其人。“发前人未发之论,方为奇书。”(《幽梦影》)《百赋集》的问世,在当今文坛应属一大盛事,可喜可贺;尤其是对于初学现代辞赋的写作者而言,《百赋集》堪称教科书。
2016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