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春
父亲去世已经43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常在我的睡梦中见到,他的谆谆话语,也常在我的睡梦中耳边响起。特别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时,父亲总会在我的睡梦中不约而至。因为43年前的这一天,是我们家的大难之日。
1941年八月十五夜晚,人们刚刚入睡,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将父亲惊醒。透过门缝,父亲看到门外站着一批荷枪实弹的军人,知道又是鬼子、二皇下乡抢劫了。父亲打开后门,翻过墙头,准备到邻庄报告联防队。刚走不远,就被敌人发现了,穷追不舍。情急之下,父亲跳入门前的河塘里,钻到荷叶下面。敌人向河中连放数枪,不见人影,又返回我家将母亲绑走,我家和邻居家合养的一条大黄牛也被牵走了。十天后,父亲东挪西借,筹足50块大洋,才把母亲赎回来。父亲因为在水中受冻,患了一场大病,从此失去劳动力。在家实在生活不下去了,父母带着我们四个孩子逃难住到解放区远房舅舅家,靠父亲拖着病体,挑着箩筐,走村串户卖食油,苦钱度日,生活极度困难,每天只吃两顿饭。我看到舅舅庄上的孩子都上学,我也闹着要上学。父亲把我送到界矶头小学插班读二年级。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妈妈单独为我烧一碗山芋干稀饭,看着父母弟妹们在一旁挨饿,心有不忍。一天晚上,我对父母说:“爸妈,这学我不想上了,在家也能帮你们拾拾草 挑挑菜啊。”父亲听我说要休学,急忙从一个旧木箱里拿出跑反离家时从堂屋中堂取下来的那副家训对联,摊到桌上,要我读一遍。读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老祖宗叫我们耕读两行,现在跑反在外,没田耕了,再不读书,不是把老祖宗的遗训丢光了吗?再穷再苦,你也得坚持读下去。”他还说:“为人,不读书,无以知礼;不知礼,无以为人。”
游子身上衣,慈母密密缝。1948年,家乡虽然解放了,但是,由于连年灾荒,加上战乱,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父母把我留在祖父母身边上学,他们带着弟妹外出逃荒要饭。一个雨雪天,父亲帮房主人干活,房主老太太见父亲穿着一双没后跟的破单鞋,就拿出一双旧棉鞋让父亲穿。父亲舍不得穿,要带回家留给我穿。
1949年春,我考取盐城师范学校。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用父亲的一件旧褂子改成书包,又把好心人送给父亲穿的那双旧棉鞋找出来,用针线一针一针将坏了的地方补好 ,塞到书包里说:“孩子,这鞋你爸在家穿不着,你带上,留着下雨下雪天穿。”
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勤劳持家、敦厚质朴的优良品德,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