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旅人生攀高峰
文/王宇鹏
余秋雨,穿越时空,跋涉在中华文明散佚路上的苦行僧。他的《文化苦旅》既是生命修行的人生苦旅,也是精神追溯慎独的文化苦旅。
余秋雨,引导我们追寻中华民族散佚的文化踪迹,追溯探索中华文明创痛的文化记忆。他是当代历史文化散文大家,他艰难跋涉在抢救中华文明印记的泥泞的道路上。他将自己文明苦旅的心灵挣扎和精神觉悟以或明朗或沉重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再现了中华文明遗存的精神密码,读来令人心灵震撼,精神明亮,思想豁达,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他以广阔深邃的文化视角透视中华文明演进、失落以及重建的历史的阵痛和悲怆记忆。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灵魂穿越沙漠戈壁,踏破铁鞋,始终探寻和印证先贤踪迹,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座精神的高峰和灵魂的家园。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以独特的文化视角穿透历史迷雾,阐发出振聋发聩的新观点,为我们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打开了新视窗。他搜寻历史资料印证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从而正本清源,还原了历史真容真相,引领我们走进中华文明的文化精神领地,从而获得博大深邃的文化赋能和广阔厚重的文化记忆。
余秋雨依循历史踪迹,从残缺的文化遗迹中追寻线索,探求具有史学价值的文化载体和文物遗存的生命记忆。他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发掘并整理出沉寂千百年的人文史学资料,让我们感受到灿烂的民族文化悲怆苦难的运劫和光明正大的前景。旧人教版本高中教材中的《道士塔》一文。我们在没系统接触余秋雨思想精神之前,犹如老虎吃天,难以驾驭。只有我们系统走进余秋雨的思想深处,才能对屈辱历史文化进程有切肤之痛。他对以王圆箓为代表的一切愚昧卖囯者表达出极大憎恶和愤慨!余秋雨对“敦煌石窟的罪人”无情地批判,对保护敦煌文明的历史文物工作者深表敬意。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被焚毁劫掠,这真是中华文明的巨大悲剧。
那里,一个文明悠久的民族在滴血流泪。“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余秋雨的脑中是“一片惨白”,他“想”拦住他们的车队,又怎么办?情感的痛苦升华为思想的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于是,他眼前浮现两个纵深的场景:“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呈现出“历史的景深和民族深切地心理创痛。”余秋雨冷静理性的认识到:“我们是飞天的后人。”一切热爱并守望中华文明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华夏儿女应让中华灿烂的文明长河奔腾不息。
中华文明的脚步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9年8月19日,中华文明的领路人莅临莫高窟,他在触摸敦煌的脉动后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这让一代代如余秋雨一样守护中华文明的文化工作者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他们苦心孤诣,受尽磨难的,多少代人的枯寂坚守终于有了领袖指引和国家力量的支持。
余秋博学睿智,他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他的历史散文纵横古今,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认识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与古圣先贤对话,从而心怀敬畏、慎终追远,更理性审视省察今人的文化心态和学术态度。余秋雨学贯中西,他的历史散文极富批判性和思辨性,他引领我们追寻我们文化之根,让我们激浊扬清,固本培元,更好地立德立言,真正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文化强国的精神基因。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让我们仰视古代先贤的同时,更好地塑造自身。他在《东坡突围》中说:苏东坡的自省,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现实的厚重困苦使他在儒释道思想的挣扎中回归平衡,从而习惯于淡泊和宁静。苏轼的诗词正是他思想冲突、精神突围、人格裂变愈合的重现。每读苏轼诗词,我们多与苏的内心波澜暗合,精神心灵得以滋养。《前后赤壁赋》应是苏轼文学的巅峰。他在“乌台诗案”被贬后,人生处于人生低谷,但他要在苦难窘迫之时在儒释道的平衡中找到精神突围的好去处。
人生无论穷达,只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真当人生凄风苦雨袭来,他宁可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有获得了人生宁静,才会有山头斜照却相迎的一重新天地。是的,因为余秋雨对苏轼透彻而精准的定位,我们后世文化人才能正确认识苏轼达观人生态度的现实意义。当我们在苦难的现实中心灵挣扎时,我们可以在苏轼精神堡垒里暂且栖息,自我摆渡,获得人生的新突破、新境界、新格局、新高度,因而我们能屈伸自如,明白豁达、不屈不挠地面对苦难,笑对人生。
面中国巅峰诗人李白,余光中评价时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实际上李白并非自由行走在天地间的人,他的人生际遇,让人痛心让人着迷。天底下有这样一个事实不可回避:人妒英才天却纵,天下尊他为诗神的人,心灵深处却嫉恨他到了极点,甚至想杀他。余秋雨心中的李白应为真男子,一半是作为诗人的他名冠京华,一半是他剑侠一般伟岸的骨气和冲天的豪气。我觉得:酒与月是李白生命的全部。
月不仅仅是女人的情思,也同样是男人的情怀。李白的诗意世界,一半是水火交融成酒的游侠式的豪放,一半是水月相映成趣的胸怀天下的士子般的理趣。想那李白行走在翰林院,醉眼迷离,有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超级待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份孤标傲岸,那个放浪不羁,皆因自恃才高,傲视天下所致,荣华富贵不是所求,哪儿才是他心灵的港湾。玄宗赐金放还他,不是唐王朝的庙堂庙小,而是因李白需要醉卧天地。也许他远离权贵,着一袭白衣,仗剑天涯,与月独酌对饮,他才能获得心灵的彻底解放,这才是他的灵魂归宿。
李白浪迹祖国大好河山,诗兴大发,山川明月,天地万象,无不触发他灵感。他与这个世界相看两不厌,物我两忘,天地人通融。他的浪漫一半来自盛唐帝国的包容,一半来自他不摧眉折腰、欲骑白鹿骋驰天姥山的遐思。李白为月而生,心地洁净,光风霁月;李白为月而死,醉酒扁舟,光芒无限。他最终逐月而眠。江山代有才人出,李白诗歌千古传。余秋雨将李白推向盛唐昂扬气象的诗歌巅峰。
国家不幸诗家幸,八年的安史之乱让唐王朝风雨飘摇,江河日下,但那一位心忧黎民的杜甫在国破家亡,生命荒凉的日子里,他将人生苦难的沉痛与儒士悲天悯人的关怀融了他现实主义诗歌当中。余秋雨评价杜甫时说:“一种被描写的苦难更加不再是无望的泥潭”。杜甫逃难被擒成了叛军的俘虏,中秋之夜,独对一轮秋月,他则怀想故居的妻子一人在仰头思念自己。“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苦难中的杜甫还能穿透时空,将妻子凝神思量写得极为痛切。这种风格远不是杜甫的全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样的诗句,穿透现实,抵达灵魂。套用今天白话诗:“纵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恋;纵你虐我千百回,我誓今生永相随”。这就直面苦难的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杜甫是真正的官三代,他爷爷杜审言在武则天时代官官拜宰相。
到他父亲时家道中落,杜甫一生仕途落拓,人生孤寂,穷困潦倒。他在756年任门下省左拾遗, 758年被调出长安到华州做了不到一年的华州司功;之后就是在好友严武幕府里做了半年的工部员外郎,仕途只是两年有余。唐朝中期烽火连天,战乱频仍,杜甫弃官之后如丧家犬般的奔走呼号,随着官兵退守西南,严武去世,杜甫在夔州住了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他最终病死在湘江上。这样的杜甫,离乱的时世让他“感花溅泪”,诗圣杜甫仍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救囯济世理想。他怀忧思痛,但那一颗赤诚之心永远属于国家和人民。“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不因自己的身世不幸而舍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相反,愈是艰险困苦他越不肯回避,他关注民生疾苦,自己茅屋为秋风所破,身世飘零孤苦,幼孩饿死冻死,却能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生慨叹。有了这“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振聋发聩的仰天长啸,这也许是后世士大夫仰望着他的精神海拔的原因所在。
杜甫一介“老腐儒”竟有救民于倒悬之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士大夫的精神信仰,于杜甫而言,他作品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这种忧国爱民的家国情怀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浓得化不开。这种“仁爱、忠恕、恻隐"的孔孟之道贯穿于杜甫“三吏”“三别”的诗歌形象之中,他沉郁顿挫的诗歌,具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思想警示作用和艺术感染力量,从而奠定了他“诗圣”的文学史地位。杜甫成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一座无法逾越的精神丰碑,让后世文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断攀登人生的精神高峰。
【作者简介】王宇鹏,男,汉族,1975年9月生,陕西商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商洛作协、评协、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麒麟读书会副会长、麒麟作家联盟副主席,《九天文学》“作家在线”签约作家。2021年10月诗歌《错位》获“鲁迅文学创新银奖”,2021年12月散文《故乡的童话》获《当代文学家》“瑞冬杯金奖”,2022年诗歌《生命》获《当代文学家》“星夏杯”一等奖,2022年12月《师法天地人,麒麟大乾坤》获第二届“文化强国”麒麟特等奖。2022年12月诗歌《一封未抵达的家书》获西部电影梦工厂最佳人气奖铜奖,入选《中国最美经典爱情诗刊》。被《当代文学家》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爱情经典”诗人。2021年被《九天文学》杂志社评为“优秀作家”,小说《草上飞》获《当代作家》杂志2023年当代作家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小说《所长》获《当代作家》杂志2023“长江文学艺术杯”大赛一等奖。短篇小说《袁先生》获“民俗摄影”杂志社“世界民俗文化传奇”二等奖,短篇小说《奇人寇天师》获全国“光大杯”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有60余万字的作品在《三角洲》《中国诗歌》《乡村文学》《北大荒文化》《精短小说》《文化时空》《中国教工》《当代作家》《当代文学家》《文絮》《西北文学》《中原文学》《九天文学》等纸刊及媒体发表。出版长篇小说《稻湾记忆(上)》。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