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海参崴
文/百川河
海参的故乡渐行渐远
拉夫罗夫对世界说
“他们不敢”
世界沉默了片刻
远去的河山却沉默多年
汉语在泥土里深埋
连同黄皮包裹的骨头
埋在海平面之下
故乡的目光
不敢与土地对视
翘舌音㳽漫在台风吹过的森林
红毛的腋臭,让多少雪花坠落
冻不死的皮毛味
连同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库页岛
被故乡的记忆阉割
海参崴协议还在,朱颜已改
拉夫罗夫对世界宣布
“他们不敢”
他们,敢给历史开天窗、戴口罩
却不敢抬头望一眼北方
那里有海棠叶滴下的血
等着世纪审判
这首诗《远去的海参崴》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失去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分析:
### 主题与情感
- **主题**: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海参崴(现名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一曾经属于中国的土地的追忆,以及对这段历史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的探讨。
- **情感**:诗人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的描述,如“汉语在泥土里深埋”、“故乡的目光不敢与土地对视”,表达了对于失去的土地和文化的深深哀伤。
### 语言与意象
- **语言**:使用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如“黄皮包裹的骨头”、“红毛的腋臭”等,这些生动而具象化的表达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意象**:运用了多种意象来构建诗歌的画面感,比如“翘舌音弥漫在台风吹过的森林”暗示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海棠叶滴下的血”则隐喻了历史上的创伤和牺牲。
### 结构与节奏
- **结构**:整首诗结构紧凑,每一段都紧密联系着主题,层层递进地展开叙述。
- **节奏**:诗句间流畅自然,通过重复“他们不敢”这样的句子,强化了一种无奈而又坚定的情绪,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历史背景
- **历史指涉**:诗歌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历史地点,如“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库页岛”,这些都是历史上中国与俄国之间领土争议的重要地点。
- **人物引用**:提到的“拉夫罗夫”可能是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他的言论被用来反映一种强硬的态度。
### 总结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文学创作,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记忆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它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强烈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于故土的无限眷恋,以及对于历史复杂性的深刻思考。同时,诗歌也提醒读者不要忘记过去,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