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乡土人情系列小说之五
菊花凋零
作者 思洋
五
说起大菊她娘香女,那可是个心地善良,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
一生清贫,没有文化。按农村人说,比较本分,缺点就是有点窝囊。齐肩的头发常年不梳,乱得像个烂鸡窝,被人起了个外号叫“鸽子窝”。
听老辈人说,大菊她娘是被秋江“英雄救美”救过来的媳妇。
有一年,秋江去邻县的牲口集市帮助生产队买牲口。
时逢初冬,天气已经寒冷。买了一头后牛,江赶着往家走。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除了自行车,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几十里地甚至上百里的路都是靠两条腿。秋江家没有自行车,他自然是不会骑车的了。不过即使是会骑车的人,也不可能一手骑车一手牵牛呀。
兴许是老天爷眷顾秋江,为他降下一个天大的好事,在没人提亲的情况下赐给了他一个媳妇。
秋江家里本就很穷,加上他的性格原因,都三十出头的人了,还从来没有人给他提过亲,急得她娘肝上天天像扎了草似的,求东家告西家,看看能不能给她儿子找个媳妇。哪怕是傻子,也好传宗接代呀。否则,她有什么脸面去见秋江他死去的爹。可是求了十年八年,也还是一点毛毛都不沾。
眼睁睁看着秋江就要打光棍,她娘一点辙也没有。
谁知就在今天,老天有眼,给秋江送来了天大的好事。
冬天天气短,天也黑的早,秋江借着天上的月光,牵着他买的那头牛,顺着老疙瘩河往回走。一边哼着小曲儿,给自己壮胆。“赵州桥什么人来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来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辗下一道沟么,嗯哪哎咳哟。赵州桥鲁班师傅修,玉石的栏杆古人把它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陈世忠推车推上去,推下来,推上去,推下来,辗下一道沟嘛嗯哪哎嗨哟,陈世忠推车辗下一道沟嘛嗯哪哎嗨哟。”
老疙瘩河河面比较宽,三曲九弯,流过温阳县地面,绕过一座小山,经过一片草甸子后变的很宽。再绕过一片丘陵,流经秋江他们县的时候,河面就突然变窄,水也加深,而后一路向东奔流。
大约走出有三里地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
这黑更半夜的,河里怎么会有人呢。
村里的人迷信,秋江的神经一下子绷紧,身上瞬间起了鸡皮疙瘩,头发都竖起来了。停下脚步,躲在牛屁股后面,顺着声音,观察远方河里的动静。
“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不是在闹鬼吧”!
借着月光,秋江突然发现河里好像有个人在挣扎。“别是淹死鬼诱惑我当替头的吧”,秋江呼吸加速,手心都直冒汗。
村里老百姓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被淹死的人变成鬼以后,必须找一个人替代他送给阎王爷,他才能转世到阳间。所以常常发生河里有“淹死鬼”诱惑人下河的事。
这当然是村民自己编的故事,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吓唬自家的小孩,不让他们私自下河游泳而已。
“管他呢,救人要紧”。秋江来不及多想,也顾不上眼下正值初冬,冒着冰冷的河水和生命危险,“朴通”一声跳到河里,上前揪住那人衣服的脖领子,把那个人拖到岸上。
把人救上来以后,秋江突然觉得有点后怕。他自己是个“汗鸭子”,根本不会游泳。幸好河水不深,他这一米七八的个头,水面刚没到他的脖子。
秋江借着月光,低下头细看,被他救上来的,原来是一个大约二十三四岁的姑娘。
虽然秋江平时脾气有点“混不吝”,但他不是无情无义的人。
月光下,秋江看着姑娘浑身湿漉漉的,河水顺着头发一直往下淌,赶紧把自己下河时,脱在河边的那件黑棉袄拿过来给姑娘披上。
“你是哪个村的,这黑更半夜的怎么掉进河里了?”秋江从怀里掏出旱烟锅,装了一撮烟叶,点着火,一边吧哒吧哒地吸着,一边漫不经心地问。
姑娘大概还在惊吓中。
刚才掉进河里,现在又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被一个男人救上来,加上身体冷,她声音颤抖地告诉秋江。
“俺是疙瘩岭公社水洼村的,今天去温阳县城给俺爹抓药。因为天黑赶路,有点迷向”。姑娘上牙打着下牙,哆嗦着身子说。“我也不知道走的方向对不对,借着月光看着前面一片光亮,以为是大马路,就走过去。不成想,一下子掉到了河里。我吓蒙了,越扑腾离河岸越远”。姑娘对秋江说,“幸亏遇到大哥你救了我,我一辈子感恩不尽”。
“疙瘩岭公社水洼村,那咱们俩村离的不远,我是冬青的”。秋江感到很惊讶,没想到这走着夜路,救了一个姑娘,两个村还离的不远。
“如果能娶这样……,啊呸”,那个想法刚一冒头,秋江心里咯噔一下,“自己怎么会想这个呢,太龌龊了。我高秋江就是打一辈子光棍儿,也不能乘人之危啊”。是的,高秋江脾气是不好,但他人品并不坏,更不会对姑娘有非分之想。救人是积德,可伤害人就是缺德,“我高秋江一辈子也不会做那些缺德的事的”。
秋江从牛背上的麻袋里拿出他出门时特意多带的两件衣服,递给姑娘说,“你听说过冬青村吧,咱们相隔也就七八里地。你别害怕,去那边把衣服换了,我也换换衣服,咱俩就个伴吧,一起走吧”。
秋江把汗烟抽完最后一口,而后抬起脚,冲着鞋底把烟锅里的烟灰磕干净,对着姑娘说。“你去那边把衣服换了,我在这边换”。
两个人换好了衣服,秋江让姑娘骑在牛背上,经过一夜的路程,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先到了姑娘她们村,把姑娘送回家。
姑娘的爹娘听说眼前这个憨厚的小伙子救了自家女儿的命,非常感动,要留他吃饭,秋江说什么也不同意,赶上他的牛就回村去了。
过了不久,姑娘家就托人上门提亲,把秋江他娘这高兴地,连着去秋江他爹坟上烧了三天香。

思洋,北京人 军旅生活近三十年,上校军衔。转业后任某中央单位人事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记者,主编等。有诗歌、散文发表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