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回 故 乡
作者:刘汉江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叫着刘家墩子的地方,我的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她承载了我很多的记忆,她是我心里永恒的故乡。我无数次的想找回她的影子,但因为日月沧桑,刘家墩子早已不复存在,我再也无法回到她的身旁。
也许是想得太多太久了吧, 前天夜里,我竟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又回到了刘家墩子——我的故乡。梦境里的故乡一切依然,还是我童年的模样。我还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少年,和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子里嬉戏。
刘家墩子是一片田野上的高地,住着十多户居民,以刘姓居多,故称刘家墩子。这片高地并不是完整地连接在一起,就像是几座紧邻的岛屿或者是一艘尚未拼装好的航母飘落在四周的绿海之上。
我记得,村庄里有三条路可以通到外面,有三条河流环抱着村庄,最西边的一条路是通往村外的主干道,我的家就在这条路边,旁边挨着的是一所中学。书声琅琅、浓荫密布的校园曾是我童年的乐园。
村庄的北面紧挨着一条小河,人们洗衣、淘米、浇菜等都从这条河里取水。河岸边长着许多高高低低的树木,贴近河水的河床上长满密密匝匝的芦苇,夏日里,河水清冽甘甜,常有个头硕大的黑鱼浮出水面懒洋洋地晒太阳,透过清澈见底的河水,可以看到水草下面缓缓蠕动的螺蛳和成群结队的鱼儿。
村庄再往北是一大片田野,田野的最北端是一条叫着君臣港的大河,河面很宽阔,儿时的我常常能看到扯着高高白帆的船只经过,每当看到像云一样的白帆从河上飘过,我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呼朋引伴,然后目不转睛的看着白帆慢慢的前行,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天边。河边还有一架高高的风车,有风的日子,风车就会呼啦啦的转个不停。
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养了一趟鸭子,可不知为什么,我每次看到鸭子下河,总是又哭又闹,急得直跳,害得看护我的姐姐连哄带抱,直到鸭子游远了,看不见了,我才能消停。后来,姐姐每次看到人家放鸭子,就早早的把我拉开,离得远远地。
在当时,庄户人家门前屋后都有一两块或大或小的菜地,大人们用芦苇杆编成篱笆围在菜地四周(家乡称“柴泊子”),防止鸡鸭鹅等家禽跑到里面偷吃蔬菜,菜地里一般种植青菜、韭菜、茄子、黄瓜、南瓜等,根据季节不同合理安排,菜地是庄户人家的名副其实菜篮子,烧汤、炒咸就到自家菜地里采摘,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吃不完的也会拿到集市上换点零花钱或者腌制起来过冬。
村庄自西向东住着桂凤大伯、桂伏二伯、祖母、我家,从我家再向东依次是徐德龙、王兆光、王兆支、王社国家,东南角是王洪书和陈守其家,左邻右舍和睦相处也相互接济,就像一个大家庭。前些日子,我二伯父去世,我与儿时的小伙伴排了一下,三十多年过去,当年居住在刘家墩子上的邻居已有十一位老人相继故去,想到他们曾经鲜活的面孔和经历的往事,感伤不已……
当然,故乡留给我的怀恋远不止这些,比如她一年四季变幻的景象和色彩,比如她每个日月晨昏发生的故事和花絮,比如她静若处子般的纯净和安详,只是太多太多的记忆早已随着如烟的岁月飘逝了。
梦回故乡,我就躺在故乡温暖的怀抱里,久久不愿醒来……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